第651章 歐陽辯這個濃眉大眼的是不是叛變革命了?
對於大夏朝的人民來說,這一年是新鮮而充滿吸引力的,每天都有很多新鮮的消息,似乎時間在被加速一般。
首先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建設在大夏國內開展,道路、橋梁、河渠在快速地出現或者被挖掘出來,而大量的工廠在各地落地,道路、水運要道上行走著比以前千年都要多得多的人,這些人將無數的貨物從南運到北,又從西運到東,好像是永無止境一般。
大夏的百姓發現到處都是工作的機會,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找到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整個社會對人才的渴望到了如饑似渴的機會,有讀過書的人,輕易就可以找到一些高薪的工作。
整個社會的物質在快速地豐富起來,他們常常會在貨架上看到新鮮的玩意,以前他們只會看著什麽鹽、茶葉等等這些生活必需品,但現在卻有無數的新鮮玩意走入尋常百姓家。
因為有工作有收入,所以他們也買得起並且敢買,不用每一分一毫都想藏起來預備著明日的變故。
這是日常之中的變化,再往大了的看,大夏在於宋朝的談判之中的各類條款也都並不忌諱的向民眾公布,幾十家報紙對這些事情進行分析報道,在汴京,幾乎是每個國民都能夠說上幾句。
大夏對宋朝壓倒性的勝利,讓這些新成為大夏國民的百姓與有榮焉,當然也有一些遺老遺少對此唏噓不已。
但是大夏與遼國的戰事卻是讓所有的人,包括這些心懷故國的遺老遺少們,對大夏大勝遼國,並奪回燕雲十六州,甚至還直搗遼國中京大定府這事感覺到震撼的同時,還與有榮焉。
這是屬於漢人的榮耀,與宋夏之別無關,遼國雖然以中國自稱,但漢人可從來不會覺得遼國又資格稱中國。
契丹人,蠻夷而已,怎麽配得上中國二字。
這就是漢人的想法。
大夏之前雖然是黨項人建立,但現在的皇帝是漢人,宰輔大臣是漢人,所行之體系是為漢禮,所寫之文字是為漢字,所說之語言是為漢語,既然如此,這大夏便是漢人的王朝,或者可以謂之為中國。
而且這個漢人王朝打起仗來毫不含糊,大宋努力了這麽多年,或者說苟活了這麽多年都沒有完成的事情,被這大夏給轟轟烈烈的給完成了,如此對比之下,似乎這大夏還更加有……嗯……中央王朝的氣概?
或許就是這麽一個意味吧,但這個意味足以令人消弭許多的敵意。
這是個很奇妙的心裡狀態的變化。
或許他們自己並沒有察覺到,但在人群之中跟著歡呼的時候,在與朋友一起喝酒吹牛逼的時候,在街頭巷尾聽著說書先生興高采烈地宣講的時候露出的微笑,在不知不覺增添了他們對這個大夏的認可。
而那個寫出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這樣文字的大夏皇帝陛下歐陽辯,似乎還真的有那麽一點意思?
如果能夠跟著一個大帝一起締造一個偉大的中央帝國,這事兒似乎也不賴?
這些是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感受,而在朝堂之上的官員卻是有著不同的感受,他們為改革、經濟發展、戰事、後勤、對新佔領地的穩固等等事情忙得連房事都沒有興趣的時候,朝堂之上卻有一個新鮮的話題迅速席卷了所有的人,連北方如火如荼的遼夏之戰的熱度都被降了下來。
這個話題就是關於大夏朝在新提出個一個倡議,就是關於召集一個社會各界的政治協商會議,這個會議的主題是什麽其實關注的人不多,但是對於這個會議的描述卻是頗為引人注意。
在朝廷發出的對於這個政治協商會議的描述是這樣的——政治協商大會可以解釋憲法,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制定和修改法律;監督三省六部的工作等等。
富有政治敏感性的人立即嗅到其中的不同尋常。
憲法、法律、三省六部等等這些關鍵詞,都意味著不同尋常的東西在裡面。
如果這個描述是真的,那麽這個政治協商會議的權力當真是非常大的,當然啦,這個描述未必就是真的,很多時候的一些東西,只是用來看得,而不是拿來用的,具體如何,還得看實際。
漢人百姓歷來如此務實。
然而,這個消息對於另外一個消息非常靈通,而又非常敏感的群體——商人——更是頗有觸動。
因為這裡面的所謂參會代表中將會有25%的商人代表,而其余的士農工也是各佔25%。
這代表著什麽,這代表著士農工商在其中的比例是一致的。
士農工商喊了幾千年,但從來沒有真正的平等過。
尤其是商人,只要哪個朝代沒有被殘酷的壓迫過,他們便要稱之為黃金時代了,可惜大部分的時候他們都在夾縫中生存,不得已帶上各種各樣的面具,去成為權貴的手套,全然沒有敢想象有一天他們也能夠堂而皇之的登上政治舞台。
不過他們是更加實際的人。
——不實際的商人是存活不下來的。
他們到處去尋找知道內幕的人,想打聽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怎麽會有這樣的好事,這根本就是天上掉餡餅嘛。
商人們的吃驚無關大局,他們歷來都是遊離在官場之外,關鍵是文官集團的反應,哦,就是士人的反應。
他們表示很吃驚。
什麽時候這些商人也能夠與我們平起平坐了,這不是要天下大亂了吧,那些可是商人啊!
商人怎麽可以參與朝政呢,商人怎麽可以與我們坐在一起呢,商人怎麽敢與我們一起談論治國理政這麽高大上的東西呢,他們應該去蠅營狗苟,對我們俯首帖耳,見到我們先嚇得去掉半條人命才是應該的啊。
現在怎麽可以這樣子呢?
咱們的大夏皇帝是不是叛變革命了?
正是出於這樣的念頭,這個消息立即壓住了北面的戰爭成為了汴京的新聞頭條。
一時間所有的人都在討論這個事情,在討論這個事情背後的意義以及偉大皇帝陛下到底藏著什麽樣的心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