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如虎添翼
恐怕現在整個的司馬軍騎兵都是一個比較輕松的心態,以五千騎兵來對陣三千步兵,任何人都沒有壓力可言,甚至戰前還有人開玩笑地說這是一場圍獵,甚至比圍獵更輕松,野豬野兔最起碼還得跑得賊快,這些並州兵能幹什麽,最多是束手待斃的份。
從司馬軍騎兵埋伏到地點到攻擊的目標,只有兩三裡的路途,對於步兵來講,或許還要走上一陣,但對於騎兵而言,卻不過是轉瞬即至。
而且司馬騎兵這麽短距離的衝刺,根本就無恤馬力,完全是以最高的馬速奔馳而來,許多的人爭先恐後,這擺明了就是並州軍來送人頭的,由於並州軍只有三千人,而光是司馬騎兵就有五千人,這人頭,明顯的不夠分啊!
所以許多的司馬騎兵盡可能地衝在最前面,這擺在明面上的功勞,不爭的那是傻子,搶先一步有肉吃,落後一步很可能連湯都喝不上。
可剛剛接近到並州軍的戰陣前,也就是一箭之地的距離,那排成一排的扁箱車後面,突然射出了密集的箭雨,向著奔馳的司馬騎兵傾瀉而來,猝不及防之下,司馬騎兵是紛紛中箭落馬,倒下了一大片。
騎兵在進攻時,遭遇到敵人弓箭襲擊的可能性是極高的,畢竟對方的步兵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們也會拿出最強的手段來反擊。
但是騎兵的攻擊速度相當快,從一箭之地以外衝到步兵陣前,最多也就幾個呼吸的時間,也就是說,敵人的弓箭兵最多也射上一兩支箭,就再沒有機會了。而這些箭矢,是很難對騎兵構成致命威脅的。
可現在的情況卻有些出乎司馬軍預料,並州軍最多只有三千人,就算全部都是弓箭兵,也只能同時射出三千支箭來,但現在傾瀉而來的箭雨,密密麻麻,不可勝數,讓司馬軍那些騎兵十分的納悶,莫不是並州軍都生出了三頭六臂嗎,怎麽會射出這麽多的箭矢來?
其實這並不是先鋒營有什麽特殊的手段,而是連弩的功勞,在臨行之前,曹亮特意地給馬隆撥付了一千具連弩。
這讓志在將所有步兵都裝備弓弩的馬隆是欣喜若狂,有這麽一個戰場大殺器的存在,又何愁敵人的騎兵不滅?
馬隆創立的扁箱車陣,其真正的核心並不是扁箱車,而是弓弩兵,這也是馬隆在招募勇士時,一再要求每一個士兵都能熟練地掌握弓弩技巧,能拉得開三十鈞的弩和四鈞的弓。
扁箱車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抵禦敵人騎兵的進攻,但是如果先鋒營沒有任何的反製手段,那麽扁箱車也就是形同虛設,會被攻上來的敵人騎兵以各種手段來破壞掉。
所以扁箱車陣能否敵得住騎兵的進攻,關鍵並不在扁箱車是否堅固,而在弓弩兵是否擁有強大的反擊能力,只要讓敵人的騎兵無法接近扁箱車才是最大的關鍵所在。
弓弩兵是遠程作戰兵種,只有在中遠距離的戰鬥中才能發揮他們的作用,一旦陷入近戰,弓弩兵就會喪失戰鬥力。
所以在正常的步兵兵種配備中,遠程攻擊兵種弓弩兵和近程攻擊兵種長槍兵以及近程防禦兵種刀盾兵基本上是一比一比一進行搭配的,只有這種平衡的設置才能讓步兵同時擁有攻擊和防禦能力,不至於出現攻強守弱或守強攻弱的狀況。
但平衡也就意味著中庸,攻守兼備也就意味著攻防兩端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馬隆的扁箱車陣,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步兵的遠程攻擊能力,他近乎全部是弓弩兵的配置,讓整支隊伍的攻擊能力明顯地提升了,由於不配置長槍兵和刀盾兵,等同於弓弩兵的戰力直接提高了兩倍。
這樣的攻擊力,在戰場之上尤為可怕,三千人幾乎可以當成一萬人來用。
至於整支隊伍的防禦,則全部去交給扁箱車了,這個時候扁箱車也就變得十分重要,它幾乎承擔了普通步兵戰陣之中長槍兵和刀盾兵的所有責任,來阻擋敵人騎兵的進攻。
由於扁箱車十分的堅固,所以從防禦角度上來講,它的防禦能力肯定要比長槍兵和刀盾兵加起來還要強悍,再加上扁箱車後面極為強大的弓弩火力,敵人騎兵很是難以接近扁箱車陣。
當然若要說弱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扁箱車陣機動性能太差,行動速度緩慢是它最大弊端,只能做被動的防禦,無法進行主動的攻擊,如果敵人龜縮不前,就算是近在咫尺,先鋒營也很難有所建樹。
所以馬隆最盼望的就是敵人的進攻,敵人的進攻越犀利,他的反擊手段才能越厲害,看到司馬騎兵狂暴的進攻,馬隆反倒是開心地笑了。
如今先鋒營擁有一千具的連弩,那簡直就是如虎添翼,這種萬箭齊發的感覺,真的不要太爽了!
馬隆相信,只要擁有連弩和扁箱車,他就能抵擋得了任何攻擊,再凶悍的再多的騎兵,都無法衝破他的這一道屏障。
這樣的連弩,簡直就是為他所量身打造的。在這之前,馬隆只聽說過蜀國有連弩,而且是已故蜀國丞相諸葛亮製造的,所以這種連弩也叫做諸葛連弩。
只可惜這種武器普天下只有蜀國才有,魏國和吳國都沒有,馬隆也只能是神往之。
沒想到他剛加入並州軍,曹亮竟然就拿出了這種武器,而且一出手就是一千具,差點沒把馬隆的下巴給驚掉,這麽大的手筆,顯然在並州軍中,這種連弩已經是標配武器了。
馬隆想不通曹亮怎麽可能獲得蜀國奉若至寶的武器而且還能大規模生產出來,不過擁有這種武器,讓馬隆心裡很踏實,也很舒服,進攻永遠是防禦的最好手段,戰陣中的弓弩兵越強,戰陣的防禦能力也就越強大,擁有連弩之後,普通扁箱車陣就直接化身升級版的扁箱車陣,在戰場上,簡直能開啟無敵模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