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清朝做鹽商》第520章 第五二〇章 改造草原
  第520章 第五二〇章 改造草原

  董書恆跟的老和尚商量了一些細節。

  包括在極北行省的省會雅城,也就是原來的雅庫茨克建立一座主廟。

  然後在複興軍沿河建立的聚居點建立小廟宇。

  另外還要挑選合適的人的前去傳教。

  董書恆希望能夠將這些部族的過剩人口給吸引到聚居點來,不斷地擴大的在極北地區聚居點的人口數量。

  光靠漁獵的生活這些分散的部族養活無了多少的人口。

  所以他們都是極力控制自己部族人口的數量。

  他們通常也只能夠幾戶人家聚集在一起生活,因為的人再多的話,獵物就無法養活他們。

  就連周圍用來取火的苔蘚也許都不夠用了。

  董書恆希望能夠給他們多一條出路。在聚居點製造一些生存的機會,讓這些人充實進來。

  這樣繼續漁獵的人就有更多的空間。

  而複興軍的聚居點也能夠不斷地補充進人口。

  這些到了聚居點的極北人能夠獲得新的生活方式,被改造成為真正的華夏人。

  建立寺廟的話就是想要的給這些人一個精神上的寄托。

  讓聚居點能夠在交換物品之外多出一個功能, 增加一些生活氣息。

  畢竟這裡漫長的冬季,生活是很枯燥的。而禮佛的話恰好能夠讓人的心境平和下來。

  董書恆接下來又與幾個汗部的頭目碰了面。

  這剩下的幾個汗部倒是沒有什麽刺頭。

  因為之前劄薩克圖汗被滅已經讓他們徹底地屈服。

  這次董書恆跟他們確定了幾件事情:
  一是要放開對部族牧民的管控,給部族的牧民更大的遷徙自由。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關系著董書恆從下往上改造草原階層關系的計劃。

  原本漠北草原上的牧民與那些大小貴族之間存在層層的人身依附關系。

  有些的類似於農奴一樣。

  董書恆要想讓牧民們做出改變就要讓這種人身依附關系松動。

  這些走出去的牧民會發現外面有很多活命的方式,比如去礦場乾活,比如去城鎮的工廠中工作。

  只要這些牧民不再僅僅依靠牧場依靠放牧生活,那麽原本的這種社會關系就會漸漸改變。

  現在漠北基本上分成了兩大塊。

  一部分是以烏裡雅蘇台為中心的西半部地區, 這部分地區包括了原本的科布多、劄薩克圖汗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

  還包括新佔領的伊聶謝河上遊的阿穆哈拜商以及鄂布河上遊的巴爾納廓、新西伯利亞。

  至於托木斯克則交還給了沙俄。這是雙方停戰的條件之一。

  沙俄現在還掌握著鄂布河的中下遊以西河流以西地區。

  鄂布河與伊聶謝河之間的區域為兩個國家之間在北境的緩衝區域。

  在這裡,雙方的軍隊之間犬牙交錯。

  因為氣候的原因,雙方的據點都在後方,在前方都是零散的非常規軍隊。

  沙俄的獵人民兵與複興軍的北極先遣隊之間經常會在這裡碰面。

  雖然雙方已經宣布停戰了,但是小規模的衝突還是不斷發生。

  沙俄說這是的他們獵人的個人行為,這些獵人難以管控。

  複興軍這邊則說這是當地土著居民的自發反抗。

  反正是規模很小,戰鬥不斷。幾十人、上百人的偷襲時有發生。

  最後弄得這塊地方已經沒有正經的定居居民。

  為了保護這裡的原住民,這些人基本上都複興軍遷移到了東面。

  雅城需要大量的人口補充,複興軍乾脆將這些原住民安排到雅城的周圍。

  反正在那裡他們能夠找到事情做,不用擔心吃不上飯。

  不僅如此,這些人反而不用再過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

  現在漠北都護府的駐地在烏裡雅蘇台。有時候齊彬也會移駐阿穆哈拜商。

  現在漠北都護府主要在建設的城市有三座。

  烏裡雅蘇台、阿穆哈拜商以及科布多。這三座城正好呈三角之勢。

  阿穆哈拜商是和北邊極北行省以及月湖行省的商貿中心。

  烏裡雅蘇台是政治和工業中心。

  科布多靠近大湖,周圍的水系眾多,是重要的農牧業中心。

  都護府在科布多地區建立了大量的農場和牧場。

  這些牧場不再放牧,而是采用了種植牧草圈養牲畜的畜牧業方式。

  不得不說論搞實業,這個齊彬還是很有一套的。

  東半部三音諾顏、土謝圖以及車臣汗部則還保持原本的部族分封制度,享有很高的自治權力。

  不過他們名義上要接受都護府的指揮,軍事上要接受複興軍的領導,在民政上還要接受都護府派遣的民政官的指導。

  並且, 都護府完全收回了司法權。

  部族領袖不能再直接處置牧民, 濫用私刑。

  這一權力相對於民政權力、軍事權力來說並不起眼。

  但是對牧民來說,這一點帶來的改變非常大。

  因為有了這些司法機構之後,牧民們感覺到了有人在幫他們撐腰,當遇到不公正的對待的時候,這些牧民也有了告知訴求的地方。

  董書恆又跟這些首領談了征募遊騎兵事情。

  有些人認為不就是在牧民之中征兵嗎?哪裡需要跟這些首領商量。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牧民都是上馬就成為的騎兵的。

  草原上最為優秀的戰士的都掌控在這些劄薩克的手中。

  作為一個當權者,他要是想鞏固自己的權力。肯定是要將那些最強悍的戰士給籠絡在自己身邊的。

  董書恆現在想要的就是最為精悍的戰士,他並不需要那些普通的牧民去做炮灰。

  在他的眼中這些人都是華夏民族,與自己的區別實際上並不大。

  今後在北方以及西北與沙俄人作戰最主要還是依仗騎兵。

  對面的沙俄人同樣也是部署了大量的騎兵。

  這裡的地獄太廣闊了,而且人煙稀少,需要騎兵的機動性。

  要是全部部署步兵的話,不知道得花多少人。

  打個比方,比如一個連隊的騎兵可以控制一百公裡的邊境線的話,那麽同樣長的邊境線需要部署的步兵的兵力得是騎兵的十倍。

  現在北境和西境都要成立騎兵師。需要大量的騎兵。

  複興軍的騎兵師采用的是大編制,比之前的騎兵旅的建制增加了很多,兩個龍騎兵團、兩個遊騎兵團以及一個機炮團。

  一個師的總人數打到了八千人,幾乎是原來騎兵旅的兩倍。

  這還是第一波成立的騎兵部隊。

  在董書恆的規劃中,今後複興軍至少要有十個以上的正規騎兵師屯在西境和北境,作為與沙俄人對抗的機動力量。

  他的想法自然是將現在草原這邊能征善戰的遊騎兵全部都吸收進遊騎兵的隊伍。

  就以複興軍現在給遊騎兵的待遇,相信很快這些人就會歸心。

  同樣的,這也能夠進一步減弱那些部族首領所掌握的力量。

  為今後董書恆將他們向牧場主方向改造創造條件。

  在尼布楚以東,額爾古納河和石勒喀河之間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

  兩條河流以及大量的支流滋潤著這裡。

  當初複興軍佔領了尼布楚之後就已經開始開發這裡。

  從漠南草原拐帶來的大量牧民大都被安置在這裡。

  複興軍在這裡建立了的很多的牧場。

  這些牧場也都采取了蓄養牛羊的方式。

  在夏秋季節,牧場的工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草。

  因為土地肥沃,這裡的草打完之後就會很快又長出來。

  牧場也會在灌溉方便的地方開墾一些土地,種植一些優質的牧草。

  他們甚至還會種植一些玉米等高產作物,秸稈可以用來的做青飼料。

  糧食可以用來改善牧民的飲食結構。

  此時一個叫做桃樹灣的牧場中,一名穿著軍綠色民兵製服的少年正在打馬疾馳。

  他在牧場中心的一排磚瓦房子面前停了下來。這裡就是桃樹灣牧場的場部。

  翻身下馬,少年隊跑到了場長的辦公室。

  “場長,你說的大官馬上就要到了,他的護衛騎兵現在已經到了五裡外。”

  這少年正是赤那。上次與沙俄的戰鬥中,赤拿立下了大功勞。他現在已經是民兵隊的一名小隊長,再過一段時間他就要去新京的軍校讀書了。

  這是他放棄了官府給他的物質獎勵,換來的一次上軍校的機會。

  赤那現在的名字叫做那愛華。

  複興軍現在正在推廣改名運動。這是複興軍新生活運動的一部分。

  凡是複興軍治下的百姓今後都要用漢姓,起漢名。

  這些草原人現在都有了自己的漢名。

  大家對於此一點都不抵觸,反而非常的開心。

  原本在草原上普通的人連自己的姓氏都沒有。

  至於那些比較看中他們原本姓氏的貴族,複興軍也允許他們保留自己原本的姓名。

  只是在正是的場合都要用自己的漢語姓名。

  同時複興軍還在全國強製推行官話。

  這也是新生活運動的一部分。

  能夠通用的語言、相似的姓名是增加一個民族向心力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個民族要想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要盡量減少群體內部的差異性。

  “那愛華,你去通知其他的人都暫時放下手頭的事情,暫時到牧場的入口處集合。”廠長吩咐道。

  那愛華是這個牧場的戰鬥英雄,場長自然不怎麽讓他乾那些打草的活計。

  那愛華平時除了讀書就是帶著牧場的那些少年訓練。

  今天場長也只是聽說有大人物要來視察,上頭讓他稍微做一下準備。

  董書恆的行蹤自然是保密,不可能對外透露。

  場長剛剛吩咐完,結果外面就來了一名軍官。

  那愛華也看到了,這名軍官正是剛才他遠遠看到的那支騎兵部隊的軍官。

  他們身上的呢子大衣非常精神,尤其是穿著這個大衣騎在馬上的時候特別帥。

  要是再能夠配上一個披風就更好了。

  他們身上的裝備也非常好,牛皮武裝帶,手槍盒,身後的騎槍都讓那愛華羨慕不已。

  軍官帶來了命令,這是大人物下的,牧場的一切生產活動照舊,不要儀式,不要專門的安排。

  吩咐好之後,這名軍官也不離開了,而是安排他帶來的人對牧場的各個地方進行了排查。

  然後他讓民兵隊長將牧場的所有武器全部都暫時回收回來由他們保管。

  這安全工作做的非常的細致。

  ps:求月票!求推薦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