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第二七〇章 見聞
在軍校的幾個月,李秀成過得非常的充實。主要是他接觸到的知識都是他以前未曾接觸過的。
本就好學的李秀成,在這裡早就忘記了自己本就是一個監軍了。他就把自己當做一個學生,每天如饑似渴地學習著。
他以前概念中的火槍,像洋人那樣的燧發槍就已經很先進了。
現在他知道燧發槍都已經落伍了,洋人已經普遍裝備前裝線膛槍,再配上一種特殊設計的子彈, 不僅裝彈的速度很快,而且射程也擴大了好幾倍。
他甚至學習了步槍的原理,知道了什麽是動能,什麽是子彈的初速度。
他知道了為什麽當初太平軍中一直在傳,淮海軍的槍打的又快又遠。
而且打仗的時候根本就看不到對方的人。難道他們的槍趴在地上就能裝彈?
現在他終於知道了答案。當他們在靶場上感受了使用53式步槍打靶之後,他們每個人都對手上的步槍愛不釋手。
當他們得知自己手中的步槍是軍校的,不能發給他們自己時, 每個人都感到深深的遺憾。不過當他們被告知到了部隊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槍,每個人又開心起來。
對於一個軍人而言,得到一把好槍,就像一個古代的猛將獲得了一把絕世神兵。
還有一種槍,目前淮海軍都沒有裝備,不過軍校的教學中已經提到了。
這種槍竟然沒分鍾可以發射幾千發子彈,這樣豈不是一把槍就能頂的上千軍萬馬。
李秀成覺得,要是有十幾把這種槍,自己帶上千把人都能夠攻下京城了。
在這裡他還知道各種炮的用法,原來火炮還分榴彈炮、加農炮、迫擊炮……
原來淮海軍的炮和槍一樣都是後膛裝的。所以淮海軍的炮的射速也非常的快。
淮海軍還有那種炮口近30公分,重達幾十噸的重炮。李秀成在前來高郵的時候,經過了揚州南邊的瓜州要塞,遠遠的能夠看到那個要塞上黑洞洞的炮口,想必就是這種炮了。
要是有十幾門那樣的重炮就能夠封鎖長江和運河之間的交接處。
李秀成自從看過那個堡壘就知道任何人都別想繞過這個堡壘進攻揚州。
通過在軍校的學習,他知道淮海軍還有很多這樣的要塞。
要是當初在天京城周圍建立幾個這樣的要塞,那麽清軍來多少人都不用害怕。
李秀成還知道了什麽叫做線列陣形,什麽叫做散兵線, 什麽叫做戰壕。
戰壕還有好多種,有前方戰壕、支援戰壕、預備戰壕以及連接這三種戰壕的通信戰壕。
他知道了步兵要跟火炮搭配使用,如何利用好火炮進行支援?
學了這些之後,李秀成感覺自己以前帶兵打仗就像是在過家家一樣。
當然了,在李秀成的心中,清軍比他們更加的不堪。
他們的手中的大炮似乎只是用來放個響,震懾一下敵人。
李秀成他們不光學習這些軍事技能,也要接受思想教育,有些文化水平不夠的將領還要接受文化教育。
淮海軍的給大家灌輸的思想跟太平軍不同,首先是從歷史開講,讓大家認識到自己是華夏民族,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都是華夏民族的一員,大家都擁有共同的祖先。
就像一個大家庭分家一樣,華夏民族之下又分成了一個個的民族。
認清了這一點之後,再告訴大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讓華夏民族繁榮昌盛的任務。
現在華夏民族在地球上沒落了,那是整個民族的恥辱,當然這其中也有滿清朝廷的過錯。
最後就是讓大家樹立複興華夏民族的理想信念。
由此,李秀成再次確認了淮海軍對清廷的態度。
淮海軍實際上也是在宣傳一種反清的思想,只是他們站的角度比較高而已。
在軍校中呆了幾個月後,軍校組織了一次考核。
考核通過的人就能夠正式回到部隊中擔任軍職,沒通過的人也要在軍校繼續學習。不過大多數人只能夠從連排級軍官做起。
這些人以前在太平軍中大多是軍帥、旅帥,甚至是監軍,有的人手下能夠管到萬把人。
但是在淮海軍這裡可沒有那麽多的兵給他們帶。
他知道淮海軍跟他們原來的手下可不一樣。
這些兵可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在軍校這邊熏陶過之後,他們也知道,就他們原來帶的那些兵就連淮海軍底下農場的民兵都不如。
是金子無論在什麽地方都會發光,李秀成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軍校的考核中他的成績是最好的。
加上的他的帶兵閱歷足夠,所以他被破格任命為營長。
李秀成相信在淮海軍中,他一樣會嶄露頭角的。
他被分配到了淮海軍第六師三團一營。這是一支新組建的部隊。
部隊的組建是在大豐的新兵訓練中心完成的。
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戰場地形,是專業的新兵集訓之地。
李秀成這樣的營級幹部需要到師部報道。
在六師的臨時師部,李秀成見到了比自己還要年輕的顧克利。
這是一個十分魁梧的漢子,臉上的棱角分明,身上自帶著一股血勇之氣。
李秀成在太平軍的已經算是老將了,顧克利沒敢慢待,很熱情地將他迎接進了師部。
這次董書恆在第六師中塞進來這麽多太平軍的將領,這讓顧克利的壓力山大。
他對自己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要說對淮海軍戰術的了解他可能強過那些太平軍出身的將領。
但是要輪到戰場上的經驗,那些太平軍的將領可都是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
不過李秀成也沒有托大,自己怎麽說都是一個降將。還是低調一些比較好。
兩人客氣了一通,顧克利向他介紹了一些六師的情況,以及李秀成那個營的兵力情況。
進入的軍隊中的李秀成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新軍成立首先要做的就是磨合。軍隊也是一個團隊,而且是那種非常依賴配合的團隊。
淮海軍相對於現在的軍隊來說,軍種的結構算是比較複雜的了。
所以各兵種之間的配合非常的重要。
李秀成所在的營是一個普通的步兵營,每個連隊都有自己的迫擊炮以及擲彈筒小組。
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李秀成在軍校中都有過了解。
尤其是擲彈筒,雖然很小,但是使用起來對士兵的熟練度以及經驗非常依賴。
這些炮手都是淮海軍中的寶貝疙瘩,在戰場上都要重點保護。
部隊的磨合就是每天進行對抗演練。在大豐的新兵訓練場,有各種場景的模擬,供應士兵們感受真實的戰場。
李秀成還是第一次發現可以這麽練兵。
尤其是那些提前設置好的炸點,簡直就跟戰場上的炮火一般。
對鍛煉士兵的膽量非常的有幫助。
在帶兵方面,李秀成有著豐富的經驗,他知道應該怎麽樣獲得底下軍官和士兵們的愛戴。
在工作中不能僅僅要靠權力去壓製底下的人,尤其是在軍中,更是如此,軍中的人那都是要托付後背的生死弟兄。
最好是彼此之間能夠培養出一點感情出來。這樣在戰場上士兵才會好不猶豫地去執行軍官的命令。
有的時候,士兵僅僅是猶豫了幾秒鍾,那樣並不算違抗命令。但是這樣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戰鬥的成敗。
李秀成並非淮海軍系統內的人,他對這些士兵的生活了解的不多。
所以每次休息的時候,他總會去找那些士兵聊天,他也會給士兵們講他當初參加太平軍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哪些能夠說,那些要回避。營中除了他這個主管還有監察委員,他可不想被人打了報告。
通過與這些士兵的聊天,李秀成才知道這些士兵大多數都是流民子弟,還有就是農家百姓。
剛開始的時候,淮海軍還有很多是鹽丁子弟。但是在淮海軍的轄地鹽丁早就沒有了。
現在的鹽業公司的工人可不是苦差事,而是待遇非常好的陽差。
現在的新兵大部分都是從農場還有各地的民兵中選拔上了,這些人大部分是征募的流民。
這些流民來自全國各地,李秀成不知道淮海軍為什麽有能力養活那些流民。
要知道無論是清軍還是太平軍都連自己的士兵都養不起。哪裡會有錢去收留安置那麽多的流民呢?
從這些新兵的口中,李秀成能夠感受到到他們對淮海軍,對董書恆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恩。
古人常說,一飯之恩,當銜環相報。淮海軍不僅僅讓他們吃上了飯,還給了他們穩定的生活。
亂世之中,誰不想有一個安穩的棲身之地。
在這些新兵的心中,自己要用命去保護自己家人的新生活。
李秀成可以肯定,要是自己想要從淮海軍手下拉走一支軍隊,那麽立馬就會有士兵對著自己開黑槍。
這隻軍隊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淮海軍這兩年時間打造的穩定的後方生活保證的。
這就是淮海軍的軟實力。
現在整個大清,沒有哪個地方有淮海軍控制下的兩江地區穩定了。
也許可以通過好處打動幾個軍官士兵,但是沒有誰敢保證給所有的士兵以及其家屬這樣的生活了。
集訓的時間不長,士兵們就被拉到了海門。這次他們是乘坐火車去的。
從大豐到海門這一段支線鐵路已經修好了。
一節車廂可以裝上一個連隊的士兵。
李秀成第一次坐火車,這比輪船給他帶來的震撼要更大一些。
火車畢竟是路上跑的,一列長長的火車一次可以帶上一個團。
他們一個師,也就就幾列火車就好了。
這也是淮海軍第一次使用火車大規模轉運士兵。但是這以後將會成為淮海軍的常態。
這次,董書恆之所以敢把江蘇的兩個師都調出去戰鬥,就是因為許多路段的鐵路都已經修好通車了。
一旦某一個點發生了戰事,其他地方的守備部隊就能夠乘坐火車快速地支援過去。
每天重複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感到時間過得非常快,一轉眼半個月過去了。感謝那些真愛的小夥伴們一路相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