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鏡湖先生略有些嫌棄地瞥了項大人一眼,道著:“起來說話!”
項大人不起來,苦苦哀求:“白大人主事的時候,我根本就說不上話。要是早知道他為了一己私利居然連同僚都敢謀害,我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著他的……”
鏡湖先生隻覺得太陽穴嗡嗡作響,不耐煩地道:“趕緊起來!”
項大人這才不情不願地站了起來。
那邊元允中已朝著宋積雲招手,道:“你也過來幫我們搭把手。”
宋積雲不解。
元允中笑道:“你不是和漕運的人打過交道嗎?五萬人,走水路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得有精通水運的人拿個章程才行。這件事恐怕還得依仗你。”
她願意為這些流民做些什麽。
元允中就請了項大人陪著鏡湖先生:“我還有折子要寫,這些日子發生的事,就勞煩大人和外祖父說說了。”
項大人正尋思著怎麽戴罪立功,聞言自然是喜出望外,連聲應“好”。
元允中親自給鏡湖先生沏了杯茶,安撫他道:“外祖父等會幫改改奏折。”
鏡湖先生無奈地笑,揮手道:“趕緊給我滾!”
元允中和王孜笑嘻嘻和宋積雲一起去了後堂的書房。
宋積雲給元允中磨著墨,說著漕運的一些事,王孜則畫了個粗略的長江輿圖。
三個人又湊在一起商量了半天,定下幾個合適安置這五萬流民的地方,元允中就開始寫奏折,之後又和王孜逐字逐句地討論了良久,修了好幾稿,這才放下手中的筆。
三縣的仵作也來了。
幾個仵作在白大人後腦杓上發現了重物擊打的傷口,一致認為白大人是被打死後偽裝成了自縊的模樣。
這事就鬧大了。
元允中又寫了份關於白大人之死的折子,加上之前關於安置流民的折子,他面聖的時候會一起交給皇上。
至於鏡湖先生,他一直催著王孜陪元允中趕緊進京,至於石景山這邊,他對元允中道:“我會幫你看著。你回京,幫我給你大伯父、你父親,還外祖父的幾位好友都帶幾封信去。我有些事請他們幫忙。”
元允中應允,並且猶豫片刻後,對宋積雲道:“你也隨我回京好了。這裡亂糟糟的,我不在你身邊,不放心。”
宋積雲覺得她留在這裡也沒什麽用,而漕運那裡,她許諾了拿瓷器換米,還得具體的協商一下他們要些什麽瓷器,在哪裡交易。
“好啊!”她立刻答應了。
元允中長長地籲了一口氣。
他在景德鎮的時候就發現宋積雲很喜歡力所能及地幫一些貧寒的百姓,他怕她執意要留在這裡施粥。殺白大人的凶手還沒有找到,他很害怕宋積雲因此受到傷害。
他把護衛留給了鏡湖先生,並反覆地叮囑他:“到哪裡都帶著人,別掉以輕心。”
鏡湖先生笑著擼了他一把,道:“臭小子,你那幾招還是我教你的,你還教訓起我來了。”
他把已經寫好的信遞給了元允中,道:“走吧!我送你們!”
元允中輕“嗯”了一聲,和宋積雲等人出了議事廳。
鄭全肯定是要跟著宋積雲的,王華等忙給他們準備好馬車,元允中扶宋積雲上了馬車,和王孜一左一右,由校尉護送,緩緩地準備離開石景山。
原本都歡天喜地裡三層外三層圍著觀看卸糧的流民見了,得知元允中要回京面聖,頓時慌了起來,“嘩”地一下全朝他們擁了過來,一個個跪在他們的面前,道:“元大人,您可千萬別拋下我們不管啊!您什麽時候回來主持公道啊!”
“元大人,您是救苦救難的青天大老爺,沒有您,就沒有我們!”
還有人按著孩子給他們磕頭:“元大人,這孩子的命是您救的,他長大了,我讓他給您立長生牌。”
有個文弱的男子撐了把傘過來,道:“元大人,我們都身無長物,唯有送把不是萬民傘的萬民傘給你,祝你步步高升,官運亨通。”說完,他從身上的破衣上撕了條不成樣子的布系在了傘上。
眾人見狀回過神來,紛紛去撕身上或者是褲角布,要往那傘上系。
“多謝!多謝!”元允中道,“我只是回京面聖。最多三天即返。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
但那些人還是七嘴八舌地道:“元大人,那您也把我們送您的這把傘打回京去吧!讓大家都知道您是個為民做主的好官!”
“是啊!是啊!元大人,您就收下這把傘吧!”
“元大人,您可要快點回來啊!”
人群中發出細細的抽泣聲。
宋積雲眼角有點濕潤。
不過是做了應該做的,卻換來這麽多的人感激。
她拿出帕子拭了拭眼角,發現元允中的眼角也閃著水光。
她不由輕聲“撲哧”地笑。
元允中已下馬,鄭重地接過那把因為系滿了各色各樣布條而更顯得破爛的傘。
王孜則下馬為元允中牽了馬
宋積雲吸著鼻子含淚而笑,眼角的余光卻驟然間闖入鏡湖先生的身影。
他背手立在議事廳的台階上,背脊筆直,望著元允中神色微妙。
宋積雲輕哼一聲。
做了一輩子的官,鏡湖先生恐怕也沒得過一把萬民傘吧?!
她想著正要扭頭,鏡湖先生的目光一側,兩人的目光猝不及防地在空中碰了個正著。
宋積雲挑了挑眉。
鏡湖先生卻徐徐地朝她頷首。
態度一改從前的怠慢,帶著幾分敬意。
向在朝一個棋遇對手者致敬。
宋積雲愕然。
鏡湖先生嘴角漸漸含笑,朝她豎了個大拇指。
宋積雲震驚的下巴都有點合不攏了。
鏡湖先生卻背著手,閑庭信步地轉身進了議事廳。
不會吧!
他這是承認了自己嗎?
宋積雲心裡像貓在抓。
“雲朵!雲朵!”偏偏有人輕聲喊她。
她回過神來,見元允中幫她放下車簾,道:“我們回京了!”
宋積雲點頭。
車簾放下,馬車慢慢離開石景山。
宋積雲忍不住重新撩了簾子。
馬車旁,元允中騎在馬上,打著那把萬民傘,帶著她穿過夾道相送的流民。
遠處,項大人正忙忙碌碌地檢驗著過完秤的糧食。
邵青正站在給糧食過秤的小吏旁高聲喝著:“共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三石!送進丙字庫房!”
一群小孩子圍著草棚子你逃我趕地“咯咯”笑著。
太陽升起,一派歡快繁華景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