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全科醫師》第1138章 驚人的數據
  第1138章 驚人的數據

  皇家第三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包括教授、副教授等170多人,都來觀看劉牧樵的手術。

  視頻傳出來,不僅僅是手術室的大畫面,還有顯微鏡下面的畫面也傳出來了,這就是非常高級的設備了。

  過去,顯微鏡下手術的教學完全依靠口述和做助手時從副目鏡下觀看。

  所以說,過去不到很高級別,很難真正有機會觀看鏡下手術。

  現在好了,攝像頭安裝在顯微鏡下,即便是實習醫生也能觀看實際操作。

  可以預計,顯微手術,過去要到副教授這個級別才有機會接觸,今後,可以大大提前,提前到主治醫生這一級,甚至,住院醫生都可能有機會做助手。

  在大屏幕上,劉牧樵靈巧的手,絲毫沒有晃動,每一次都是精準的操作。

  而他們過去的大佬,Waiter教授,他的手,就好像風中的落葉,晃動得太厲害了。

  不僅僅是他,其他人,比他晃動得更厲害。

  在座的,除了實習生和住院醫,其他都是內行,懂得顯微鏡下手術的難度,精細動作要做到亞毫米級,零點幾個毫米,要一次性捏拿準確,確實是不容易。

  但是,眼前這人,與所有人都不同,劉牧樵可以做微米級的鏡下手術!

  因為,即使在放大幾十倍的顯微鏡下,劉牧樵的手,以及他手裡的器械,一點晃動都沒有。

  這一點,可以說,除了劉牧樵,誰也做不到。

  過去,劉牧樵宗師級水平時,他的手還略有晃動,現在,融合了整形外科完美級技術,劉牧樵技術做微米級手術,也不會有晃動。

  常人是做不了的。

  劉牧樵今天的手術,令很多人激情澎湃,不少人準備衝著這個目標去練習。

  劉牧樵能做到,為什麽我不能?只要是做到了這一點,超越Waiter是完全現實的事。

  並且,還有人推算,學會劉牧樵這種技術,並不會太難太難,有現實中的例子,劉牧樵就是榜樣,年紀輕輕,就已經練成了。

  也許,劉牧樵練了5年了,那我練10年總可以趕上他吧!
  過去,沒有目標,沒有標杆,所以沒人朝這個方向努力。現在有了榜樣,朝這個方向努力的人自然就多了。

  劉牧樵並不知道外面有幾百隻眼睛盯著他手下的活,他在用類似於杓子一樣的特殊手術器械,把腫瘤組織挖出來,挖得又快又好。

  幾百隻眼睛盯著劉牧樵這個不斷重複的動作。

  不由得想起了小朋友全神貫注看挖掘機挖土的過程。

  在工地上,大人小孩都喜歡看挖機挖土,那巨大的機械,做出各種靈巧的動作,很多人內心都會由衷讚歎,賞心悅目啊!

  今天,大家都在看劉牧樵挖土,只是,這個挖掘機更靈巧,他是在挖腦子裡的腫瘤。

  “你是怎麽練習的?”Waiter忍不住問。

  他接觸神經外科已經30多年,顯微手術也開展了20多年了,真沒少練過。在主治醫師之後,他就經常窩在練功室,練習鏡下手術,等他晉升副教授時,他練得更是勤奮。

  後來,他晉升教授以後,依然沒有停止過練習,可是,現在和劉牧樵對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劉牧樵不好怎麽回答。

  但他不能不回答。

  不回答,那就是傲慢,就是輕視別人,就是對人不友好。

  他的目的就是和他們建立良好關系的。

  “練習,首先要練習穩定度,要練手部的力量。我每天早晨要練習體能和手部力量一個小時。365天,幾乎不間斷。”

  劉牧樵這話不假,即便是外出出差,他也要進行晨練,引體向上、俯臥撐、跑步、五禽戲、還有軍體拳,一般要做一個小時。

  他手不抖,不晃動,與他的手臂力量肯定是有關系的。

  這種回答非常符合邏輯。

  Waiter興奮地說:“謝謝,這很有道理,我們年輕的這一輩,我會要求他們,練習體能,練習手部力量!”

  劉牧樵沒有多說,騙人是不好的,說了這麽多就夠了。

  用了一個多小時,腫瘤被挖除了。

  劉牧樵開始清理可能浸潤的地方,這個時間用得比較多,他又用了一個小時。

  在別人眼裡,有些不解,你最難的那部分隻用了一個小時,而看似無功的地方,你卻也用了一個小時,這是不是有些過於小心呢?
  別人心裡問,他不等別人開口,回答了這個問題。

  “這一個步驟是最關鍵的,徹底清除腫瘤浸潤,是保證不複發的基礎。”劉牧樵說。

  謔!
  你這是玩真的?

  在別人眼裡,膠質瘤已經這麽大了,應該是晚晚期了,根本就沒有治愈的希望了,手術,是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頻繁發作的癲癇。

  你這是企圖做根治術?
  一百多人集體疑惑。

  “劉博士,你覺得做根治術有價值?”Waiter見多了,這種病人,可以說100個手術後,99個半會複發。

  劉牧樵說:“當然有價值。”

  Waiter問:“有數據支撐嗎?”

  西醫最講究證據了,它對於個案幾乎是忽略的。就是說,你治療一個這樣的病人,沒有複發,並沒有價值。但你100個病人中,有10個沒有複發,那就有價值了,治愈率是10%。如果有50個不複發,治愈率達到50%,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他需要這種數據的支撐。

  劉牧樵說:“下個月,《中華神經學》雜志上就有一篇文章,我們所治療的膠質瘤,有早中晚期,還沒有複發的,兩年存活率為100%。不好意思,我們沒有更長時間的數據。”

  沉默了。

  沒有複發的!
  兩年存活率為100%!

  內行就清楚,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雖然,臨床上很少用兩年存活率這個概念,三年存活率,特別是五年存活率最常用。

  但是,Waiter很清楚這個數據背後的意義,兩年沒有人複發,這是一個驚人的成績,也許,眼前這人,五年後就會要震驚世界。

  如果膠質瘤五年存活率很高的話,那劉牧樵將是一個偉大的醫學家。

  難以相信。

  忍不住,還是反問了一句,“沒有複發的?這個數據是你自己統計的?”

  後面那句話,是對劉牧樵的尊重。

  “是的,我開展神經外科時間不長,才三年多,我記得我治療的每一個病人,到目前為止,還都活著,並且沒有複發的。”

  “你這是怎麽做到的?”Waiter問。

  劉牧樵簡單回答:“一是手術做得精細,二是我們在使用一種中藥,我們估計,中藥治療腫瘤效果不錯。”

  “中藥?”Waiter難以置信地問了一句。

  “嗯,中藥。我已經看到攻克腫瘤的曙光了,不但是膠質瘤,胰腺癌,我已經有了三年的資料,病人數更多,同樣,還沒有一個複發的。”

  “三年存活率100%?”Waiter幾乎是尖叫。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