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科醫師》第489章 出了一身臭汗
  第489章 出了一身臭汗

  參加會議的人數大約400人,第一天,除了開幕式是在大會議室裡進行的,其他活動則分成3個分會場。

  總共有16場學術報告和講座。

  郝教授的學術報告安排在下午3點到3點50分鍾。

  要在這400人中爭奪到更多的聽眾,各個主講者都用盡了自己的才智。

  郝教授的準備也還充分,打了好幾個電話,特別是他的同學,“你至少得幫我組織60個人來聽講。”

  60個人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難就難在,很多人認為微創穿刺術治療癲癇有些匪夷所思。

  特別是原發性癲癇。

  由於可信度比較低,來聽課的人就可能會少。

  每個主講者都有些擔心,他們在上午就開始了行動,發宣傳資料,準備福利,套近乎。

  郝教授的工作,由於有同學的幫助,準備得還比較充分,到會議開始前,總共搞到了150人左右。

  當然,這個數字會變化的,中途,有的人可能會退場,也可以有人加入。

  所以內容精不精彩,更加重要。

  郝教授和劉牧樵早早就到了學術廳,課歇,香皂,藥包,精美的鋼筆,和16G的U盤都已經準備好了。

  禮品人人都有。

  兩個神經精神醫院的美護士負責發放禮品。

  當然,這些禮品,也不是郝教授和劉牧樵出錢,都是讚助商的事。

  禮品不一。

  有的人選擇送小背心和馬甲;有的人選擇送茶杯;有的人選擇送小花瓶。

  郝教授選擇的與眾不同,他追求品種多。

  香皂是一種藥皂,號稱有減肥的作用;藥包,說是有預防老年癡呆作用;至於鋼筆和U盤,都用得上,特別是16G的U盤,是好東西。

  有150人領了禮品。

  不過,學術活動到了一半的時候,有的人開始離場。

  “扯淡!原發性癲癇有磁共振的圖像改變?”

  “沒意思,純學術價值。”

  “走,別浪費時間了。”

  ……

  郝教授有些慌。

  他把目光轉向劉牧樵,有種無助的感覺。

  劉牧樵咧嘴一笑,揮了揮右手,抓緊拳頭,輕聲喊了一聲:“加油!”

  郝教授精神一振。

  對,一定要有自信!
  又不是假論文,我們是有實例的,並且今晚還有教學手術。

  就在這時,進來一個人,他不由得又是精神一振。

  雷總進來了。

  郝教授聲音提高一個八度,大聲說:“我們總是說,走出去,學習歐美先進技術。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江東省清江市安泰醫院的神經科,很多技術已經是世界一流了。”

  雖然這時候他意識到自己的立場有些不對勁,但是,他管不了這麽多了。

  繼續說:“安泰醫院的卒中,微創穿刺技術開展以來,腦溢血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他們還成功開展了腦乾穿刺,成功率達到67%;他們發明的‘華佗再生丸’也許不需要我多說,在座各位應該都使用過了,效果非常好。”

  他講到這裡,又故意停了停,然後才說:“帕金森病,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Taoshift法的就剩他們了。他們不是技術老舊,反而是,他們讓老樹發新芽,這門技術重新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我院,就是在安泰醫院的指導下,成功開展了Taoshift手術,最大年紀,做到了102歲。”

  這個數字,聽的人都微微抖動了一下。

  都是醫生,知道這個年齡的概念,102歲,你幫他做帕金森根治術,不是要人家的命嗎?
  這麽老的人的血管,隨便一碰就破裂了,還不引起腦溢血?

  郝教授沒有理睬大家的驚詫,繼續說:“癲癇,繼發性癲癇,他們已經根治了100多例,不需要開顱,不需要CT引導,純粹就是盲穿。最近,我和安泰醫院劉博士合作,成功開展了原發性癲癇的微創手術,手術非常簡單,前後時間只需要3分鍾。”

  3分鍾,他剔除了閱片時間,也剔除了剃發備皮的時間,從顱骨鑽孔到穿刺成功,整個時間最多3分鍾。

  然後他補充一句,“原發性癲癇,我們隨機選擇了3個病人,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沒有並發症,也沒有後遺症。”

  台下,有人輕聲“啊”了一聲。

  通過剛才這麽一段話,似乎有人來興趣了,但是,有更多的人立場。

  即使這門技術是真實的,但是不在CT引導下做,門檻是不是太高了?
  作為醫生,隨著這些年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某些方面,大家更依賴於科技,動手能力不是增加了,反而是減弱了,即便是介入,不是因為醫生動手能力增加,也是因為技術進步,他們是站在科技的肩膀上進步的。

  現在,郝教授研究的技術,是一種倒退,依賴的是手工。

  這就讓有些人反感了。

  “別在意。郝教授,哪怕是有一個人在聽,你也講下去。”劉牧樵輕聲說。

  他注意到了大家的情緒。

  這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治療方法,當然不可能讓所有的人接受,更不可能讓普通人引進這門技術。

  能有少數幾個人感興趣就可以了。其他人,只需要他們知道有這麽一門技術就行了。

  郝教授堅持到了最後。

  最後,學術廳裡,只剩下34個人。

  雷總,不知道什麽時候走了。

  郝教授渾身都是汗。

  他快步走了下去。

  “郝教授,今晚你們是有一台教學手術嗎?”有人提問。

  “按照組委會的安排,應該是有。”郝教授也不敢肯定,因為,組委會還在猶豫,他們也不想砸鍋。

  對於郝教授和劉牧樵這門技術,組委會是有爭論的。

  作為承辦單位,他們得意的成果是開顱手術,現在你劉牧樵等人卻要開展微創穿刺,這在技術市場上,很顯然是有對抗性質。

  你微創成功了,我開顱不就顯得很垃圾了嗎?

  這種想法的人肯定有。

  但是,醫學是開放的。

  國際上規定了,疾病的治療方法是沒有專利的,科技,大家共享,並且,醫生的成功都是自己對外宣布的,希望別人都來學習。

  這種行業精神,開放的精神,是醫學職業與其他職業明顯不同的標志。

  醫生推廣自己的技術,很少有經濟利益方面的考慮,他們樂於大家接受他的治療方案,這是一種自豪,是一種職業的追求。

  當然,排除以商業為目的創造發明。

   感謝浪子,狂野書荒,毅,濤聲依舊,小玲,煩煩煩煩煩煩,!,樹葉過江全靠浪,l44837等書友投月票。

    感謝肥仔等73位書友投推薦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