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科醫師》第477章 又一個宗師級技能
  第477章 又一個宗師級技能

  期待的飛刀,又做了幾單之後,漸漸又沒有了。

  劉牧樵在半個月內,做了兩單胰腺癌的手術,兩次腦乾穿刺,還做了一例癲癇病患者。

  可是,最近幾天,一點消息都沒有。

  估計又是“醫生聯盟”的封殺令起作用了。

  劉牧樵感到很惱火。

  他很希望過幾天在滬市舉辦的神經內科癲癇年會上有所突破。

  劉牧樵找到郝教授。

  郝教授正在研究遺傳性癲癇的發病機理。

  這個課題,他也是受到劉牧樵啟發的。

  劉牧樵在治療繼發性癲癇時,通過核磁共振片,可以發現病變部位,並且這個部位在腦電圖上也能印證,那麽,遺傳性癲癇呢?

  遺傳性癲癇是不是因為腦組織的結構畸形,而誘發癲癇?
  見劉牧樵來了,說:“正好,你來看看,我這幾張核磁共振片,你能不能找到病變部位。”

  劉牧樵說,“什麽病人?”

  郝教授說:“我不說,你看片子,你判斷。”

  劉牧樵也沒客氣,拿起片子看了起來。

  按理說,沒有一點提示,難度陡然增大很多倍。

  看了一會,劉牧樵說:“這幾個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腦葉上,有部分發育異常。應該是癲癇病人吧?”

  “我真的服了你。”郝教授豎起大拇指,他是真心的讚歎啊。

  “叮!恭喜,你影像學閱讀水平達到宗師級水平。”

  劉牧樵打了一個激靈。

  大師級已經無人可比,現在宗師級,劉牧樵再瞟了一眼核磁共振片,頓時,眼前的片子又是另一個景象。

  剛才還要仔細辨認的病變部位,現在十分的清晰,一眼就能找到,太顯眼了。

  “郝教授啊,你是準備研究遺傳性癲癇的手術根治術?”

  郝教授一愣,“沒有,我只是研究遺傳性癲癇的發病機理。可惜,我的閱片能力比你差,你看得出來的,我覺得很難。我只能根據腦電波大致判斷病變部位。”

  “郝教授,我覺得你的研究應該一步到位,不是研究它的發病機理,而是研究它的根治。”

  “你說,你能穿刺治療?”

  劉牧樵點頭,說:“對的,這幾個病人,完全可以治療,不是很難,或者說還比較簡單,因為,病變部位很表淺。”

  對他來說很簡單,但對別人來說,那就是超級難。

  郝教授沒有做聲。

  他的科研是立了項的,得到了60萬的科研經費,現在突然要改變研究方向,真的不是隨隨便便可以下決心的。

  特別是劉牧樵的說法,根治。

  根治,也許並不難,只要劉牧樵肯動手,可能只需要十幾分鍾就可以解決問題。

  可問題是,沒有你劉牧樵呢?

  所有的科技進步,都一定是要能夠複製的。

  不能複製的科研那都是扯蛋。

  “我知道你根治是沒問題,但是,別人呢?別人可以做嗎?”郝教授說。

  “可以的,譬如,吳迪就可以。我可以告訴你們怎麽辨認癲癇誘發點的影像學特點,然後,你們可以采取CT引導下的穿刺處理。當然,要是吳迪做,完全可以不用CT 引導。”

  郝教授眉頭一揚,喜笑顏開,“我們一起合作!”

  “可以。我今天來,就是因為參加滬市的癲癇年會,我希望現場做一台癲癇教學手術。”

  “行,我加班加點,明天就把論文搞出來,再用兩天定稿,在滬市,我們就作為一個成果宣布。”

  “關系是要有適合的病人。手術要能夠立竿見影才好。”

  “這個,你別操心,我有一個同學在那邊,我要他安排。”

  “那就好。”

  “就這麽定了。這幾個病人,我什麽時候把手術做了?”

  “你安排吧。最好是就今天。很簡單,又不需要做什麽術前準備,十幾分鍾就行了,正好,給你寫論文。”

  就這麽談妥了。

  郝教授去找這幾個病人。

  他們有的就住在清江市,有的還在其他地方。

  接到郝教授的電話之後,當初就有3個患兒家屬同意了,馬上過來。

  這是一個機會。

  不需要錢治病,郝教授從科研經費中支出。

  更主要的是,能夠根治,對於深受苦難的患兒和家屬來說,真是喜從天降。

  退一步講,即便是做實驗,也願意。

  這幾個病人都是頻發的患者,一天要發幾次,這樣下去,遲早會要了小命的,何不賭一把?
  再說,人家是省裡有名的大教授,他說有把握,還有什麽值得擔心?

  總共有6例,另外3例離清江市太遠,今天是趕不過來了,隻好放棄今晚手術。

  郝教授沒有強求,在他的內心,還是有一絲絲擔心。

  效果呢?
  會不會形成新的疤痕又引起新的癲癇呢?
  關鍵是前者,有沒有效果才是關鍵。

  至於後者,關系不大,真要是又出現了繼發癲癇,還可以手術。

  劉牧樵回去拿了黑箱子,順便把鄒醫生帶過來做他的幫手。

  三個病人都趕過來了,才到,就有一個摔倒在地上,抽搐不已。

  郝教授瞟了一眼,什麽也沒做,見多了。

  讓他在地上抽一會。

  鄒醫生想幫他在嘴裡塞點東西,別咬著舌頭了。

  家屬說:“沒事的,一天幾次,早就習慣了。”

  劉牧樵注意到,病人身上的傷疤不少,早就練成了金鍾罩,沒必要大驚小怪。

  三個病人都到齊後,郝教授才開始和他們家屬談話。

  “這是科研。既然是科研,就存在不確定因素,也就是說,我們根據研究,根據理論,病人只需要接受一個小小的手術,就可以根治癲癇發作。但是,理論歸理論,萬一沒效果,我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他說到這裡,又看了每個家屬一眼,繼續說:“我們這個治療方法,是世界上首創。過去,我們在繼發性癲癇病人身上做過很多次,基本上都成功了。現在,是在原發性癲癇病人身上做,是第一次做,你們要有思想準備。”

  說完,要幾個家屬表態。

  家屬早已經是山窮水盡了,現在有一絲希望,他們自然沒有什麽可說,都只有一個願望,不第一個做,都想做最後一個。

  郝教授哪裡會讓患者家屬牽著鼻子走?
  “三個人一起進手術室。做一個也就是十來分鍾,哪有什麽先後之分?”

  簽了字,被送進了手術室。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