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
  第86章 此功當浮一茂才

  既然找到了辦法,此後二十天,李素當然是親臨一線,督導搶收敵麥的工作、宣傳誘使敵佔區百姓也提前藏糧製作碾轉。跟叛軍征糧隊鬥智鬥勇,盡量少讓敵佔區百姓的糧食被叛軍收走。

  其間辛苦和周折肯定是免不了的。最大的麻煩來源於兩個方面。

  首先就是宣傳太慢,古代農民絕大多數不識字,你要宣傳怎麽造碾轉、怎麽讓百姓相信用砂鍋烘過的碾轉能儲藏兩個月,都得口口相傳、手把手教。

  這就極大製約了信息病毒式擴散的速度,最誇張的時候甚至還得讓放回敵佔區當細作的流民們,背一麻袋碾轉成品回去,讓敵佔區百姓親口嘗一口,那才最直接,肯讓他們相信。

  這又限制了細作的人選,得是在漁陽這邊有親戚掛念的人才能當細作,因為沒牽掛的流民說不定背著糧食就回家了根本不做事。

  以至於為了絕收對方幾十萬石麥子,李素自己還先搭進去了好幾百石的免費試嘗品。後來發現效率太低,李素又調整了拉攏對象,讓細作們重點說服敵佔區村子裡有威望的鄉老、長者,讓這些人試吃,然後讓長者們幫忙宣傳朝廷的好意,才算是以最小代價推行了下去。

  宣傳問題解決之後,剩下的就是軍事騷擾——叛軍一開始都沒注意到這事兒,但十幾天后,隨著時間進入八月初,距離正常的幽州麥收割季節越來越近,敵人也反應過來了。

  然後,李素這邊的騎兵要越境偷偷割對面右北平的麥子,難度就大了很多。

  這時候,李素不得不把劉備請來,讓他增加點軍事壓力。

  小規模搶糧衝突中,雙方還各有死傷,但劉備和關羽顯然是佔了絕對上風——這種百十人的巡邏隊級別衝突,簡直誰撞上了關羽誰就是找死。

  至於漁陽郡本地的都尉張南,是否會因為劉備全面撈過界而不爽,已經無所謂了。

  李素跟劉虞匯報了他的計策和需求後,劉虞對此計的前景也是極為看好,大大褒獎了李素,讓他想調啥就調啥。

  張南那個廢物點心,老是打敗仗抗壓背鍋,早就被劉虞嫌棄了,怎麽欺負都沒處告狀。劉虞現在就是文信賴李素,武信賴劉備。

  如此堅持了二十多天,到八月底的時候,也就是正常麥子收獲完畢的季節,李素與劉備這對文武黃金搭檔,終於圓滿完成任務——他們至少禍害和轉化了右北平甚至遼西境內幾十萬石的麥子。

  其中搶過來做成碾轉補貼己方軍需的,大約有幾萬石。還有二三十萬石是對方百姓自發小動作從叛軍的征稅搶劫人員指縫裡摳回來的。

  就算叛軍的征糧人員下到鄉間、發現了當地百姓已經提前把麥子做成了碾轉,他們也沒法收稅了,因為按照收稅流程這些碾轉入庫出庫肯定腐爛了。

  他們最多也就在百姓那兒吃幾頓飽的,然後拿幾天乾糧自己吃,也不會上繳了。

  倒是有些比較暴虐的叛軍士兵,征糧任務完不成、被將領壓迫,一時激憤亂殺製作碾轉的百姓出氣,甚至把做了碾轉的百姓都視為親漢反張的叛逆。

  這些後果倒是李素和劉虞不可能提前想到的,他們也沒辦法。但張舉軍為此殺害自己佔領區內的百姓,顯然也讓他們的民心更加不穩。

  好多原先因為多年被漢室橫征暴斂賣官鬻爵欺壓而從賊的百姓,現在看張舉軍殺起百姓來比漢室更加殘暴肆虐,紛紛後悔:還以為改朝換代有好日子過了,結果來了個更加殘暴的!早知道就不喜迎張舉了!

  至少三十幾萬石麥面因此征收不上來,叛軍的糧草立刻陷入了危機預期——之所以要加個“預期”,是因為現在還沒缺糧。

  再折騰,也不會剛剛秋收就缺糧的。

  但是,寒冬臘月的時候怎麽辦?原本可是就指望著今年的小麥收成過冬的呀!

  這個陰影,是每一個稍微有點見識的部落高層都想得到的。

  ……

  李素和劉備帶著兩千兵馬、幾萬石搶來的碾轉回到薊縣時,因為計策效果卓著,得到了劉虞親自出城迎接的禮遇。

  幽州牧以下的其他官員,更是對李素一行不吝溢美之詞。

  “李別駕辛苦了,如此曠世之才,還巡視漁陽諸縣、深入右北平,親臨賊兵搶收賊糧斷賊給養,真是使君的股肱臂膀、我等為幕僚者皆應以別駕為楷模。”

  “韓非曰: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股無完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看別駕股脛無毛,一定是這些天累的吧,真是鞠躬盡瘁,忠心天日可鑒。”

  說出這些彩虹屁的,甚至不乏正千石的官員,論品秩,他們還比李素高很多呢。

  李素都被拍得有些無語了:老子是天生白皙光滑好不好!老子本來就沒有腿毛!又不是跟大禹那樣因為親自治水、勞動強度大才磨沒的!

  跟這些家夥客氣了好久之後,一行人總算跟著劉虞進到州牧府,劉虞還親自為李素和劉備這次的立功設宴接風。

  菜色倒是挺樸素的,畢竟大災之年,不能過分。禮遇卻是給足了。

  看得出來,劉虞對於李素的計策能成功,簡直是意外之喜——本來麽,“破壞敵軍軍糧征收、改善敵我續航力對比”這種事兒,劉虞也沒指望李素做出多大成績來,哪怕只是煽風點火虛張聲勢,沒有實際收益只是降低敵軍對軍糧續航力的信心,也已經算成功了。

  誰知道李素輕輕松松還能真削弱敵軍幾十萬石糧食。

  這可不比官渡之戰劫一次烏巢功勞小啊!無非李素是殺人不見血,劫糧於無形,看上去不顯山不露水。

  酒席結束後,劉虞吩咐其他人統統退下散去,他隻留李素和劉備這些心腹說事兒:

  “伯雅,你此番功勞不小,我定當重賞。不過,這事兒效果雖佳,但不好表現,也不好直接升你官職。我看前幾日,蔡伯稭也到中山了,你與他聯署的那份《駁災異論》也已經刻印成書。

  不如等這些書傳抵京師,我也再秘表陛下、澄清說胡人此前因張舉逆檄煽惑而鼓噪妄進之舉已經平息。到時候,陛下見我們壓製住了張舉稱帝的不良影響,說不定會有所欣慰。

  我就給你數功並賞、以你才學舉為本州今年的茂才,請陛下拔擢你為正千石。除別駕職務不變外,再加授‘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從此全權負責朝廷與烏桓各部的安撫接洽。”

  劉虞的打算顯然是很持重的。

  因為你禍害掉了敵軍幾十萬石軍糧,這事兒並不能直接轉化為表面功勞。

  換句話說,就是升官的功勞,得以療效為準,而不是只有一些要“化驗”才能看得出來的指標。

  所以,一定要等待討伐叛軍的戰事有階段性的進展,才能升官。

  在張舉剛剛稱帝的時候,雙方控制區邊境還是發生了不少軍事摩擦、以及百姓動搖的。

  所以穩住這些動搖、讓敵軍進一步退卻不敢惹事,這才算是階段性的功勞。

  而打掉敵軍一筆糧草,只能說是最終促成這個態勢轉化的催化劑罷了。

  另外,劉虞也可以在奏表中,把之前因為過境搶收糧食而引起的小規模衝突,說成是“張舉稱帝後敵軍士氣上升、猖狂進攻”。現在敵軍被擊退不再進攻,則說成是“張舉稱帝的不良影響被壓回去了”。

  官字兩張口,對於有利進展的解讀,還不是州牧想怎麽解讀就怎麽解讀。

  同時,李素和蔡邕寫的《駁災異論》,也能作為“張舉稱帝檄文對胡人的不良煽動影響被清洗”的解讀,一並在奏表裡體現。

  至於修宮錢……老樣子,要想對外裝作不給這一千萬,實際上得暗中給遠超過一千萬,才能拿到擁節長史。李素不想出這個錢的話,就問劉備要公款,反正也是為了大家的共同事業嘛,不寒磣。

  誰讓劉備現在比李素富裕得多呢。

  李素稍微一琢磨,就把劉虞的深謀遠慮想明白了。

  “多謝使君栽培!使君大恩,素此生難報。”李素謝恩之後,心裡也在想,劉虞對他和劉備那麽厚道,看來將來以幽州為根據地發展,有些不好下手了。畢竟對劉虞下克上肯定是要背負天下罵名的,說不定會比呂布的名聲都臭。

  算了,先不想這些了。

  當上護烏桓校尉擁節長史之後,對於將來再跟烏桓交涉,肯定是有優勢的。

  目前的幽州牧別駕,只是代表幽州牧跟烏桓人接洽。有了擁節長史之後,你就是在代表大漢朝廷跟烏桓接洽。

  就相當於原本是省外事廳的領導,現在再加一個外交部給你的駐外大使。

  可不得是正一千石的高官了麽!

  而且最難得的是,劉虞答應把茂才的舉薦名額給他用!從此以後,李素也算是在大漢朝權威崩塌之前,正兒八經走察舉製升遷路線的正道官了。

  漢朝官員一貫以察舉為最正途,雖然沒有後世宋朝以後的“科舉官歧視其他出身的官”那麽嚴重,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鄙視鏈的。

  李素之前都是積功為官,雖然也有“免納修宮錢”的美名,但畢竟缺了察舉這道光環。

  他孤身一人來歷不明,這輩子也不可能舉孝廉了。

  現在,卻跳過了孝廉補上了更值錢的茂才,終於功德圓滿——稍微說一句,茂才和孝廉並不衝突,很多真正的名臣都是可以先舉孝廉後舉茂才的。

  因為茂才都是針對已經是在職官員的人,因為做官時表現出來的才學牛逼,再舉茂才提拔。所以很多都是已經四百石、六百石的官員,舉茂才後直接提拔到一千石。

  另外,因為茂才提拔的官職更高,所以茂才的難度也更大。孝廉是每個郡的太守就有資格舉的,而茂才得州牧、刺史才能舉,而且無論每個州人口多少,每個州每年都只有一個茂才。

  大漢朝十三州部,加上三公和大將軍可以舉茂才,整個國家雷打不動每年最多17個茂才。

  而且因為漢靈帝時期三公也是可以賣的,所以“今年有沒有舉過茂才”會成為三公售價的一個重要含金量標準。

  比如你要是今年第一個買太尉的、今年太尉還沒舉過茂才,你買到太尉後要舉一個茂才,那你這個太尉可能就要一億。而如果太尉今年已經舉過茂才,你買了太尉之後沒名額再舉了,那這個太尉至少貶值到五千萬。

  歷史上崔烈的三公之所以便宜,就因為他是187年下半年買的,當年的察舉指標都被前任霍霍完了。而曹嵩的太尉之所以超貴,就因為他是翻篇後188年開春買的,所有察舉名額套餐還沒用過呢。

  地方上也是一樣嚴格,歷史上,劉備就是194年當上徐州牧後,因為那一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上半年陶謙死前已經把當年的茂才名額做人情用掉了,導致劉備上任後沒法直接舉茂才。

  硬生生熬到第二年195年,劉備有名額之後立刻舉了袁譚為茂才,導致徐州勢力與袁紹的關系立刻緩和了——袁紹原本把劉備視為公孫瓚的助力,是敵視徐州的。劉備給袁紹兒子一個茂才,袁紹馬上就跟劉備和睦了。

  可見茂才之值錢。

  不過,李素想到這一點後,馬上也意識到問題:“使君……據我所知,陶謙陶刺史在五月卸任之前,似乎已經舉過幽州今年的茂才了,要不我還是等明年吧,別讓使君難做了。”

  劉虞傲然道:“有什麽難做的?陶謙把幽州搞得糜爛至此,他也好意思舉茂才?他麾下那些人,一個都不配當茂才!我自會向陛下誠懇諫言,讓陛下特許我破例另舉!”

  能跟蔡邕合作寫出《駁災異論》、遏製張舉逆檄的流毒,這樣的賢才都不算茂才誰還配茂才?

  難道真要讓反賊噴大漢朝“舉茂才不知書”才好?

  當然,這些都是奏表上的官面話。

  至於實際……

  一個茂才一千萬,一個對外宣稱沒花過錢的破例特招茂才,給皇帝兩千萬好了。

  劉備有錢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