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第827章 這次不用你殺故主,傳檄天下辱罵袁
  第827章 這次不用你殺故主,傳檄天下辱罵袁紹一頓就行了
  “劉備……能許諾我們什麽富貴,他能讓我軍永鎮並州,為朝廷防禦鮮卑的藩屏麽?”

  被費詩反覆試探性的打擊自尊、認清形勢後,呂布強裝的心理優越基本上被拆穿了。他等不到費詩開價,隻好自己先把心理價位和底牌暴露了出來。

  費詩也停下了對天下大勢的滔滔不絕分析。他知道,只要呂布先開口哀求,哪怕說的是一個比較高的要價,那也沒關系。因為這已經是呂布的心理上限了,實際上根本是談不到那麽高的,一步步往下砍就行。

  談判,最怕的就是被人知道你的心理預期上限。

  所以費詩直接否決:“呂將軍,希望您認清形勢。袁紹無暇他顧,才能事實上承認你佔據並州,你作為敗軍之將,棄暗投明後還想完全保留舊權柄,無乃過乎?

  何況上黨郡西河郡已經落入朝廷之手,你還提這要求,就太沒有誠意了。別說用鎮並州,就是你腳下這太原郡,也不可能是你的。”

  呂布拍案而起,拔劍出鞘:“哪還有什麽好談的?汝視吾劍不利否?”

  費詩面不改色:“呂將軍你心裡清楚,只要朝廷大軍繼續進攻,無非是時間問題,最多再死上一萬人、多靡費巨額軍械錢糧,到時候,你的四五萬袍澤下屬,只會全軍覆沒。

  並州地近朔方,有鮮卑、氐人為禍。我們漢人這樣自相殘殺,實在是親者痛仇者快。你要是死拚到底,將來史書上也無非是個心狹氣窄的民族敗類。

  拔劍嚇我容易,李司空修史讓你留下千古罵名,你就不在乎麽。你手上的殺人劍還能用多久,史筆如鐵,卻是誰得天下誰說了算。

  這樣吧,我也誠心一點,把朝廷的底線跟你說了。太原郡,以及雁門郡在長城以內的部分,必須統統讓出來。

  雁門關可以商量,你要是舍不得那一道關牆覺得沒有安全感。可以留給你。大不了朝廷出資在雁門舊關以內再築一道關隘營寨,大家都圖個安心就好。

  作為交換,朝廷可以停戰讓你全軍安然撤出晉陽城、你覺得不放心,可以分批撤,先鋒先到雁門準備停當、後軍隻留快捷輕騎,這樣也不擔心關將軍追擊你了。

  陛下知你反覆無常,所以必然是不放心太原留在你手上的,只要你出關,就可以給你保留征北將軍號,由朝廷重新給你封。也可以給你並州防禦使頭銜,但隻實控雲中、五原、定襄三郡。

  陛下也可以保證,不用你的部隊將來再參與漢人之間的統一內戰,只要你專心與鮮卑胡人廝殺,定然讓你和麾下袍澤有個善了,溫侯爵位就移封一下吧,為九原侯。”

  呂布腦子一時沒算過來,覺得自己吃了大虧:“這是號稱‘饒我一命’為代價,讓我白白讓出太原、雁門二郡?好算計,原來你們什麽都不出。”

  費詩:“怎麽能說什麽都不出——你為袁紹效力,雖然如今實控了並州,可你被袁紹使喚打了多少硬仗?歸順朝廷之後,讓你不用參加內戰,就是陛下極大的仁德了!

  張燕當年就是你殺的,後來袁紹還調你去官渡,讓顏良文醜撈功勞、讓你打硬仗苦戰,跟曹操血拚。後來袁紹在長平輕進易退,才有張遼的覆滅。袁紹問你要了多少好處?陛下會問你要麽?”

  費詩的話絕對佔理,呂布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

  確實,袁紹雖然承認了呂布那麽多功勞也給了他官職,但這些都是呂布自己打下來的。呂布覺得自己是應得的。

  不用承擔內戰義務,確實是一個無形的重大利好,只不過之前大部分人不會關注到這個點。費詩反覆強調、對比,才把這個“無形資產”的條件價值具象化了,提醒呂布不得不注意。

  呂布也是想在異族身上刷軍功,青史留名的。畢竟誰不想身後有個好名聲。

  這麽看來,太原郡和雁門郡的付出,也算不是那麽虧……

  呂布猶豫許久說不出話來,旁邊的曹性和張遼看了都有些心情複雜。以他們對呂布的了解,知道溫侯這是已經有三四成動搖了。

  可能還是想再要點條件吧。

  果然,呂布忸怩了很久,居然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那也不能墮了我們並州軍威名,就這樣走我們並州軍威風掃地,以後哪怕跟胡人相抗也抬不起頭來硬戰!

  這太原郡不能白讓!這可是黃河以北最易守難攻的堅城了!我要是不點頭,你們不付出兩萬人戰死,絕對拿不下來!還請費侍郎明鑒,再給點兒吧。”

  費詩假裝猶豫了一會兒,才慢吞吞擠牙膏,拿出一條其實劉備和李素早就答應的條件:
  “為了呂將軍的體面,也為了保住呂將軍在並州父老面前的威嚴。朝廷承諾,呂將軍交出太原和雁門後,並州百姓今明兩年免稅免役。

  而且,我們會宣傳免稅的理由,讓百姓都感念呂將軍好生之德。如此,你也算光榮轉進雲中,百姓都會歡送。”

  呂布嘴角法令紋抽抽了一下:我說要面子,你特麽就真的隻給面子?咱自己實打實的好處呢?
  他又憋了一會兒,不好意思說他自己想要什麽,腦子一轉,總算是找到個托詞:“百姓們得了好處,那我麾下將士們呢?而且我麾下三四萬將士,到了關外,只靠貧瘠三郡,根本連軍糧都不夠養活!”

  他也不說為自己,是為了手下廝殺的弟兄們。

  費詩假裝這才反應過來:“這樣吧。只要你們確實是在為大漢藩屏北方鮮卑威脅。朝廷可以給你們撥付一部分軍糧。

  按照戰時士卒每人月一石半、息兵時月食一石算。你三萬騎兵,一年耗糧五六十萬石,還有一部分精馬料,無法全靠草料解決。

  朝廷無償給你們一年三十萬石麥面、十萬石粗豆、一萬匹棉布,為期三年,算是助你在草原上扎穩腳跟的見面禮。

  三年之後,無償援助停止,你們可以開放互市,以牛羊馬匹換取缺額。另外,朝廷給你們額外一個好處,只要你們拿到鮮卑拓跋部士卒或者氐人士卒的首級,可以醃製了拿來報功。

  一顆人頭換十石麵粉,或者是兩匹寬幅棉布,又或者是兩石鹽、茶。總之,我們會給一個收購鮮卑人頭的折算官價。”

  費詩給出的折算官價,顯然是出發前雒陽那邊就核算好的。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糧食的價格明顯是虛高的,因為考慮到了糧食價值密度低、所以運費佔比高。

  在中原交通便利的地方,或許十石粗糧才能換一匹五尺寬的棉布,但是到了邊關,五石精糧就能換一匹五尺寬棉布。

  而精糧和粗糧的正常差價絕對是不到兩倍的。在益州那些水力磨坊發達的地方,麵粉和小麥的比價才四比三。

  一方面是這個時代的麵粉不會磨得太細,所以出糧率高。另一方面也是百姓都舍不得讓磨坊賺差價,供需關系決定。水力磨坊隻賺了磨下來的一小半麥麩而已,不收加工費的。

  這些到時候具體邊關互市物資的價格,可以慢慢再談。

  呂布只是大致算了一下,費詩承諾的無償援助,和他放棄太原、雁門的損失。

  太原郡當然是並州第一大郡,最核心的所在了,集中了全州三分之一的人口了。再算上作為添頭的雁門郡,一共有40多萬人口,完全納稅的壯勞力大約是15萬人。

  從這個數據也看得出,呂布動輒養三萬騎兵,是多麽奢侈。前些年擁有並州全境、還有袁紹給他提供一部分軍糧,他才撐得住。

  就現在並州都丟了一半、袁紹糧食斷絕,靠呂布自己,根本就是在寅吃卯糧。5個壯丁、12個人口就要養一個騎兵,簡直扯淡。所以呂布再過幾年自己都會撐不住,不得不縮編部隊,或者自己分兵去草原遊牧。

  15萬壯丁一年的納糧也就是30萬石,所以跟費詩承諾的前三年無償支援已經相當了,何況還多給了點豆子,可以榨油給人吃、榨完的渣滓豆粕喂馬。

  再考慮到劉備承諾並州免稅兩年,那就等於是其他州額外貼相當於並州兩年稅的物資,來換取這塊地皮,也算合理。

  至少雙方可以少死好幾萬精兵,別在內戰中消耗。

  呂布想了想,還是擔心將來無償援助斷絕之後,萬一遇到年景不好撐不過去,最後開出一個條件:
  “這樣吧,前面的條件,我答應了。三年之後,還得減半給,我心裡也有底。至少還要每年無償給我十萬石面、五萬石豆。那我就即可跟眾將商議,討論撤軍的事兒。”

  費詩覺得呂布這糾纏下去遙遙無期了,他決定耍一個心眼:“這個條件已經超出陛下給我的權限了,我哪怕舍了這個使部侍郎不做,也不可能有權答應。

  這樣吧,我回營一趟,面見兵部的諸葛尚書,他或許能有這個擔當,越俎代庖答應如此惡劣的條件。”

  呂布這才意識到,對面跟他聊的不是老板,只是夥計,“折扣權限”有限。

  這就好比後世銷售人員演“哥,我只能給你這麽多折扣了,再高的折扣我要請示總經理特批”。

  當然諸葛亮並不是相當於總經理。就算總經理特批也沒什麽,上面還可以有董事長特批嘛。

  費詩不說太遠,也是不想等太久。要是說回長安請示劉備,那就一來一去耽誤半個月呢。

  呂布甚至都有些後悔自己開價開大了、貪得無厭把對面的銷售嚇跑了。不過他還是不好反悔改口說不要了,那樣就太丟面子了,還會被人看出自己的虛弱,說不定連之前的價位都要不到。

  呂布隻好忐忑地等了兩天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傍晚,費詩才施施然回來了。

  費詩帶來了新的條件:“諸葛尚書也是拿他的官位作保,覺得陛下會答應這筆額外開支,所以與我一並答應將軍的錢糧需求。

  不過,朝廷那邊也得有個交代,拿了這批長遠的軍糧,將軍要在撤軍後、接收第一批物資之前,寫一封給並州百姓的教令,並傳檄天下。

  強調你已經公開棄暗投明,並說清你棄暗投明的理由、歷數袁紹之罪惡無能、嫉賢妒能。具體內容諸葛尚書已經為你想好了,照著抄就行。這份檄文傳到鄴城,就是你可以拿援助物資之時。記得蓋上你的征北將軍印,並且讓你自己的心腹去傳播。”

  原來,費詩跟諸葛亮商議之後,覺得這樣的條件肯定是朝廷也樂於見到的。

  呂布這邊的都是小錢小問題,要是能順便把氣死袁紹的大業再往前推一步,哪怕僅僅是讓袁紹早死幾個月,那也是為整個天下百姓都節約了無數錢糧勞力,早日解脫苦難。

  呂布本來就被費詩走了之後不會來有些擔心,現在聽說原來多拿一筆長遠糧票的代價只是讓他公然寫一份辱罵袁紹的檄文,他當然樂於接受了。

  罵一頓又沒什麽成本,又不是讓他殺了袁紹。

  董卓和王允當年可都是需要他殺了故主的。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呐,只要他罵一頓故主就行。

  呂布答應道:“我這就與眾將商議逐步撤軍的事宜。請關將軍給我半個月……十天時間準備。太原府庫財物,我理應帶走。”

  費詩也知道如今晉陽城牆還沒怎麽被破壞,所以也不存在“血戰許久後拖時間修複城防”的嫌疑。

  他只是警告呂布、不許出城修複已經被破壞的外圍防禦工事、不許重新開挖被填平的護城河與壕溝,呂布也答應了,雙方就暫時休戰十天,讓呂布可以打包財物、分揀人員、讓先頭部隊先探路撤到雁門。

  此後十天,呂布也甄別了一下他的部隊,雖然還有四萬多人,但一部分士兵並不是很精銳,而且士兵當中肯定也有不願意離開關內故土去關外討生活的。

  加上戰馬只有三萬匹,超出來的人手也無法全部騎馬撤退。同時出關後的日子很苦,可能也養活不了太多人。

  斟酌整頓再三之後,呂布把不願意跟著走的士兵,都仁慈地稍稍發了一筆遣散費,讓他們留在原地等待接受改編。

  去掉了一萬多不能打、不肯走的後,呂布隻帶了三萬騎兵,全部太原郡府庫存著的財物,從七月初十開始後撤,七月二十之前全部撤到雁門長城之外。

  留下的一萬多相對不那麽精銳的士兵,在七月二十四日確認了故主安然走遠後,才易幟和平開城,投降了關羽。

  關羽進城,立刻封鎖已經空了的府庫,諸葛亮重新齊民編戶、登記府庫帳目,八月份總算是完成了對太原、雁門二郡各處的和平接收,並且在雁門關與呂布軍重新隔著長城建立起對峙。

  確保長城防線安全之後,關羽才陸續撤軍了一半多兵力。畢竟並州太窮,留在這兒軍糧運輸損耗太大,長期駐防只要留三四萬人就行,還有五萬可以撤走。

  九月初,主力撤走之後,留下的一部分剩余軍糧,也可以作為首批交付給呂布的物資,在雁門關交割。同時,呂布也發出了他的易幟檄文,如約開始辱罵袁紹。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