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四省鎖鑰
幾百輛載重一萬五千漢斤的船型大篷車,由兩千頭牛牽引、在五千名士兵的保護下,沿著洮河緩緩北進。
這正是李素親自帶領的援軍和補給車隊,運送物資給已經在圍困金城的關羽。
遇到淺灘水緩的地方,就把車隊推上岸,然後由牛牽引,水位稍稍合適、流速也足以省力的時候,就把車慢慢弄下河,淌個幾十裡,牲畜就在河邊散放行走,節約畜力。沒有沉重篷車的拖累,牛行走的速度也能加快將近一半,還輕松。
李素坐在一輛特製的、最為龐大堅固的篷車上,眺望著兩岸景物,心中也是壯懷激烈。
他親自坐的這輛篷車,寬達八尺,長逾三丈,旁邊的廂板高六尺,全車木板厚三寸,比別的車厚一倍。所以按照這車的尺寸,光是自重就有接近六千斤了,非常浪費載重,別的車都才兩千斤出頭。
因為篷車龐大,李素的座駕理論排水量高達十五噸,折十二萬漢斤,但實際上李素根本不會讓這車裝超過三萬漢斤的貨。他寧可排水余量多出來很多,確保船不容易沉,絕對安全,強弩也射不穿、甚至投石機用碎石子砸都砸不破。因為車子沉重,他的座駕要八牛拖曳,或者十二匹馬。
即使如此,車上的三萬斤載重也不會拿去運粗夯之物,都是他自己的生活用品、飲食補給,或者家人侍女,加上車子自重總共不到四萬漢斤。
或許有人會覺得:軍中帶女子,是不是太不莊重了一些?李素原先帶兵打仗的時候,哪怕不親臨一線,也不至於這麽張揚。這次怎麽變了呢?居然帶上了自己的妻室。
連他的妻子蔡琰,都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孩子已經半歲多可以斷奶了,但帶著自己的正妻隨軍長見識,還是挺奇怪的。
蔡琰和家中其他妾婢,是春末的時候,李素在臨洮安頓好了起居,才被接來西北的,好跟夫君住一處。畢竟以李素的官職以後也很少會再回成都長住了,把家人先接到臨洮,也便於將來直接去長安。
“夫君,雖然妾身不怕,可是會不會被軍中將校覺得你輕浮、有損士氣?”蔡琰很識大體地問,從臨洮出發後的第一天,她甚至不好意思探頭出去觀賞景色。
李素傲然道:“有什麽輕浮的?我從沒把夫人當成尋常女子。夫人是將來要參修《漢紀》、《後漢書》的奇偉之士,外人便是稱夫人一聲先生,也是當得的。
往年之所以不帶你,一來是有些戰事過於艱險,你也年少。二來也是誅滅反賊,不值一提。如今我們雖然初戰是討伐韓遂,但擊滅韓遂之後馬上就要面對郭汜和諸部作亂的羌王,這是為大漢朝重新拓邊的偉業。
當初大將軍竇憲擊破外匈奴、從居延海繼續往西北追擊,隨軍帶護軍班固,令其著《封燕然山銘》。班固修成《漢書》、勒石記功,固一世文雄也。今嶽父膝下無子,不似班彪有子班固、班超。隻好委屈夫人受累,身兼固、超、昭之任了。”
說到最後兩句,李素一改開始的傲然語氣,變得柔情了一些,看得出來他也有一種正在創造民族輝煌歷史的豪邁感。
雖然此次西征討伐,肯定打不到燕然山那麽遠,國家也沒有這個財力。但總有一天,他李素也是要在西域勒石記功的。
蔡琰這才徹底聽懂:夫君這次特地破例,不是讓她來遊山玩水的,是要她幫忙留下千古名篇歌功頌德呢。
這就是身邊有個實力足以名垂青史的大文豪的好處。
想明白這一點,蔡琰的眼神也變了一些,變得複雜而激動。
夫君這不是輕浮和冒險,而且她知道夫君向來非常注意安全,那她還有什麽畏首畏尾的?
蔡琰纖纖細手扒著大篷車側面六尺高的廂板,這個高度剛好可以到她嘴和鼻子之間的高度,蔡琰的身高大約是六尺六七寸,比夫君矮八寸,所以剛好可以舒服地看清車篷外的景致。如果嫌不夠輕松舒坦,還能挪幾包糧食墊著坐下觀賞。
她從來沒有那麽迫切,想要從頭到尾搜集寫作素材。
而在洮河上行車,入眼最顯著的景物,便是河東岸山坡頂上那些時斷時續的夯土殘垣了。
換個別的女人看到這些破牆,或許不會意識到什麽,但蔡琰是當世才女,飽讀詩書,心中略一回想,便心情有些激蕩:
“始皇帝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我們前日從臨洮出發,如今看到的這些,應該就是秦長城的極西之處了吧?”
按照他們的行程,今天可以抵達狄道,四天后就到金城了。
李素嘴角抹過一絲快意,驕傲地感慨:“沒錯,這裡就是秦始皇長城的極西段,洮河以東,秦時就算漢地。洮河以西,自古就是羌地了,不過我大漢數百年間,多次溯源河、湟盡頭,深入高原。黃河源與湟水河谷,理論上也是我大漢領土,只是桓帝時起漸漸丟失。
想我七年前,跟著大王在遼東平張純,兵鋒最東直抵玄菟郡西蓋馬、遼東郡安平等諸縣,當時也見過長城最東端的遺跡。整整七年了,咱可是從萬裡長城最東頭,一直殺到最西頭。”
這些對李素來說其實也不算什麽,他還打到南中深入不毛呢,已經不光是漢地的最西邊了,簡直是最西南角,這些回憶,想想都是很帶感的,讓人忍不住要唱“滾滾長江東逝水”。
蔡琰心旌動搖,那些給她抱琴磨墨的婢女就更加對主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仗還沒打,蔡琰覺得應該先作賦一首。
她想了一會兒,就提起筆來,先隨手在一張紙上寫下《西征賦》幾個大字。
《西征賦》這篇文章,歷史上後來也有人寫過,是西晉時的文學家潘安寫的(就是那個大多數人只知道他很帥的潘安),不過現在既然蔡琰要先寫,就讓潘安將來換名字吧,如果這個世界還有潘安的話。
而潘安那個《西征賦》顯然也有模仿班彪的《北征賦》和班昭的《東征賦》的意味。如今輪到蔡琰寫,當然要更加高屋建瓴。
“歲建安之初定兮,余隨夫乎西征;時仲夏之酷厲兮,冒炎上而濟洮。睹始皇之西宇兮,唯余贅乎殘垣;仰皇天之宙德兮,歎人功之不永。
歷狄道之觀覽兮,遭皋蘭之雄峻。望河湟之浩湯兮,感戍旅之勞逸。振車舟之擎擘兮,助龍驤以奮迅;唯同愾之威靈兮,藉丹青而永垂……”
蔡琰洋洋灑灑,先寫了七八聯,一時興盡,擲筆悵然,讓侍婢給她倒了兩杯酒,對飲之後,按琴隨性而奏,尋些靈感。
李素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出其中奧妙,知道這只是草稿,便不去評價,只是從身後摟住妻子,以肢體語言鼓勵其創作信心。
……
車隊沿著洮河一路往北抵達狄道後,第二天就開始折向往西。而車隊的路線,也第一次與長城殘垣分道揚鑣了——
洮河在此被皋蘭山阻擋,要折向西北方,再行一百五十裡,然後在劉家峽注入黃河。跟黃河匯流後,再往正北、正東蜿蜒一百三十裡,才到金城。
而秦始皇長城的遺址,則不用費這個事兒,直接從轉折點繼續往北,翻過皋蘭山上的險峻之處,直接連接到正北方九十裡的金城。
所以翻越皋蘭山的路線比沿著洮河黃河航行,要節約近兩百裡的路線。但因為走水路比翻皋蘭山單位裡程成本節約二十倍,所以正常人還是會走水路。
蔡琰不熟悉當地的地形,原本還以為金城在臨洮的正北方,可以直奔而去,被皋蘭山阻擋、才好奇地仔細觀察了周遭地形。
“難怪金城之地,為隴西、河湟要害。此城南北有皋蘭山夾束,城池位於河谷之中。洮、河、湟、浪四水至此,俱被高山阻擋,在谷口的劉家峽附近短短數十裡,匯流為一。
所以不管是從洮河到臨洮、遝中,還是從湟水到西平(今青海省會西寧)、臨羌;抑或沿浪水至武威令支、姑臧,甚至順黃河而下,都要經過金城。”
李素來之前就看過地圖,但這地方他也是第一次到,親眼觀察地形之後,才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他前世讀書的時候,就知道蘭州上遊有著名的劉家峽水電站,就是堵在蘭州河谷的谷口的,築壩形成了大水庫,把河湟洮水都蓄住。
如今親自來了這裡,才驗證了他內心在西征之前就已經埋下的一個想法——未來要在西北廣泛種植棉花,發展棉紡、讓西羌人逐步從“牧而不遊”轉化為完全以農耕為主的民族,關鍵一點就是要在劉家峽興修水利。
當然這兒修水利會比都江堰樂山堰更加複雜一點,可能得在峽口上遊找相對低窪封閉、適合蓄水的區域,攔洮河築壩、導流決口,在匯入黃河的時候形成一個堰塞湖,以及挖掘配套的導流泄洪渠、兩邊都能蓋滿水車。
李素修個蓄水湖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發電了,他只是為了“調峰蓄谷”,確保黃河洮河在這一段,每個季節的徑流量和水流衝擊動能相對可控,水少的時候就把蓄水湖的水放出去,放空得差不多了遇到水多的季節就蓄水。
這樣一來,至少能解決“水車類機械因為各個季節水流速度、水位高低差距過大,而無法使用”的問題,讓原本可能一年只能有效運行三四個月的水車,變得可以運行八個月甚至十個月(要跟都江堰一樣全年十二個月開水車是不可能的,因為黃河上遊枯水期太乾旱了)
順便還能優化一下流域附近的灌溉條件,同時還確保枯水期也能開船。
到時候,隴南的洮河流域,深入青藏高原的黃河源頭,青海的湟水流域,西涼的浪水、弱水流域的棉花,都能集散到這兒來紡棉紗、織成棉布,讓蘭州成為棉布之都,讓西北民族擺脫對羊皮襖的依賴。
從此可以安定相當於後世青藏、新疆、甘肅的廣大地區,從長治久安的角度來看可謂是功德無量(湟水河谷面積隻佔青海省的2%,但後世的工農業產出都佔整個青海省的六成以上。精華地區都在這兒了,因為只有湟水流域可以跟黃河連通,其他都是高原爛地)
而且歷史也已經給李素報了答案了,在整個大西北,能搞水能工業的只有劉家峽這一個點了,黃河上游水量太少,再往上都是渺無人煙的地方,也不好施工。劉家峽再往下的話,因為四河匯流,黃河水量陡然變大了好幾倍,不方便攔截,不像在劉家峽口可以“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同時一旦過了皋蘭山峽谷,黃河的落差也沒那麽大,水流流速一慢,可以開發的水能資源就低效很多了。選址劉家峽這個位置,是後世多少代地質和水利專家勘探總結的結果,這個問題李素當然要直接聽後世聰明人直接報的答案了。
當然具體施工當中,肯定會有很多新的問題,到時候該讓諸葛瑾解決就找諸葛瑾,該找諸葛亮解決就找諸葛亮。畢竟之前修都江堰樂山堰積累下來的經驗裡,也沒搞過“堰塞湖、蓄水庫”這樣的騷操作,哪怕是不發電、不需要全圍擋壩體,但工程設計方面的技術難題,依然不是李素自己能搞定的。
還是那句話,李素只能當甲方提需求,但他是個優秀的甲方,需求很具體,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麽。
甚至於,考慮到以後都準備修“劉家峽泄洪區”了,李素這次如果打算把金城裡的韓遂死黨徹底斬盡殺絕,都能提前在劉家峽口蓄水,然後等黃河洮河湟水的水流攢多了之後,直接衝下去把金城全城都淹了。
只不過他覺得金城城內也不都是罪不可赦的十年老賊,畢竟還是有百姓的,哪怕百姓的人數可能還不如老賊多,而且蓄水淹城花的時間也更多,還不如讓關羽想別的辦法。畢竟郭汜和那些死硬的羌王才是今年主要的敵人,韓遂只是開胃菜,不能耽誤太久。
車隊通過劉家峽後,又蜿蜒航行了兩天,尤其是洮河、湟水匯入黃河的那兩個點,水流湍激,李素都讓大篷車隊上岸用牛拉上二十裡,等水流稍稍有規律一些才能繼續開下河流淌。每一處如今還不利於篷車航行的點,李素也都記載在地圖上,將來平定之後要好好種田整頓。
五月二十七這天,李素終於完成了對全程的勘測,他的車隊也抵達了金城以西的黃河-浪水河口,關羽的大營正扎在那裡。
關羽已經打造好了攻城器械,對金城實現了西、南兩面的圍困。東面隻圍了一個東南角,留下了東北側就是想逼韓遂守不住的時候棄城逃跑。而正北面因為靠著滾滾黃河,城牆都快修到河邊了,幾乎直接以黃河為護城河,所以也沒什麽好包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