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皇兄何故造反?》第593章 於大人學壞了!
  第593章 第一道坎
  眾人看了看都察院的大頭目,左都禦史陳鎰,卻見他老人家臉色平靜,似乎對此事絲毫都不擔心一樣。

  反倒是一旁的翰林院學士蕭鎡,臉色狠狠的抽了一下。

  與此同時,於謙也回答了王文的問題,他說。

  “兵部初步的打算,是從翰林院和明年春闈的中試的士子當中,選取得力之人,遣往地方,由當地衙門協同,清查軍屯。”

  應該說,在經歷和和胡大宗伯的一番談話之後,於謙的確變得柔和了不少,因為緊接著,他便開口道。

  “當然,此事尚需吏部鼎力相助,只有吏部先將得力之人挑選出來,兵部才能派差事給他們。”

  言下之意,兵部並沒有借機侵蝕吏部權柄的意思,具體的人選還是由吏部啦選授,兵部只要最終的結果。

  王文似乎對於謙這樣的態度有些驚訝,但是,想起他最近奔忙的事情,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畢竟,人總是會變的。

  盡管不願意承認,但是,王老大人還是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於謙,看著順眼的多。

  不過,他的眉頭也還是皺著,沉吟片刻,道。

  “於少保,我知道兵部此次清查軍屯的決心之堅,也清楚清查軍屯所需的人手之巨,但是,吏部有吏部的規矩。”

  說著話,王文瞥了一眼旁邊的蕭鎡,開口道。

  “先說翰林院,能進翰林院的士子,多為一甲進士,經庶吉士,授正七品翰林編修或從六品翰林修撰,如今翰林院中的庶吉士,差不多也就十幾個,若要抽調,基本上翰林院就要為之一空。”

  “何況,年後庶吉士便要散館,這個時候抽調他們去都察院,只怕不合適。”

  “再有就是,言路向來要求嚴苛,不可輕授,即便是在各部觀政之後的新科進士,也需再次考核過後,方可選授。”

  “但是如今,兵部要的這般急,難道說要跳過觀政,直接授科道之職,如此一來,出了亂子怎麽辦?”

  話到此處,王文停了一停,似乎覺得說的太過直白,有些駁於謙的面子,罕見的,他的話也委婉了幾分,道。

  “於少保,整飭軍屯乃是大事,若是因為這些新科進士沒有經驗,攪亂了地方,對於整個軍屯的推進,其實也是個麻煩,所以,這件事情,恐怕還需要慎重考慮。”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三甲進士,不同的成績,決定了不同的起點。

  一般來說,一甲三人,可以進入翰林院成為編修或者修撰,被直接授予官職,留在翰林院中觀政,作為天子近臣,之後轉遷閣部,走的是清流的路子。

  至於二甲,一般來說人數不定,少的時候四五十人,多的時候一百出頭。

  這批人,如果有特別優秀者,有那麽一個兩個的,也可以特批入翰林院,作為庶吉士觀政,但是,他們和一甲的區別就在於。

  庶吉士觀政稱為留館,一般情況下以三年為期,散館之後,考核優秀者,可以被授予跟一甲同樣的官職,留在翰林院中,至於其他人,則回到吏部待選。

  當然,這些年庶吉士考核不合格,但是仍然留在翰林院當中繼續熬著的,也不在少數。

  除此之外,二甲的大多數人,如果沒有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則會留在部院當中觀政半年,稱之為觀政進士。

  在半年結束之後,根據日常表現和最終考核,選授六部主事或各寺監的副職。

  其中優秀者,方有資格進入都察院,授予禦史或給事中。

  但是,這個人數,基本上每次不超過十人。

  至於三甲的同進士,不用觀政,直接便可以選授官職,但是基本不會留在京中,多數都是知縣起步,有少數優秀或有關系的,在吏部有空缺的前提下,或許可以撈得到推官之類府一級的佐貳官。

  按於謙的意思,是打算優先從庶吉士裡面要人,然後從新科進士當中選授禦史。

  就像王文所說的,這麽做是有風險的。

  庶吉士向來是清貴之職,他們若成功通過考核,留在翰林院,那麽授官要麽是七品編修,要麽是六品修撰。

  無論從身份還是地位上,都要比禦史高一截。

  結果現在,於謙硬生生的要把人從翰林院截過來,這可是個的罪人的事。

  人家熬了一年,兩年甚至是三年,苦兮兮的在翰林院做文章,可不是為了最後跟那些隻觀政了半年,科舉成績還不如自己的二甲進士一條起跑線的。

  除此之外,還有新科進士。

  除了三甲授地方官之外,二甲和一甲的進士原則是都是需要觀政的,如果直接選為禦史,這幫初入官場的愣頭青,萬一要是鬧出什麽亂子來,誰來負責?
  要知道,人是兵部要的,但是這些官卻需要吏部來選授,換句話說,不管是得罪人,還是最後出了亂子背鍋,都是吏部的。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王文自然是不願意的。

  和他一樣的,還有翰林學士蕭鎡。

  作為翰林院如今的掌事人,蕭學士其實很鬱悶,要知道,翰林院是個清水衙門,之所以被看重,是因為可以積攢人脈。

  基本上從翰林院出去的,最後在朝中都能有一席之地,最次也能做到三品大員,這種未來的投資,在講究關系的官場上,是極為有用的。

  沒看到工部的陳循,雖然在六部當中排名最末,但是,只要他想,隨時能找到一批門生故舊嗎?

  這就是多年積攢下的人脈。

  蕭鎡從國子監祭酒轉調到翰林學士,時間不長不短,也有小一年了,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卻始終沒能在翰林院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勢力,朝中更是不要提了。

  他就指著這次春闈,能有幾個好苗子,給翰林院多加一點新鮮血液,但是於謙這麽一搞,別說是多加幾個了,一甲的那仨,蕭鎡覺得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還有就是,翰林院現在的這批庶吉士。

  對於那些已經授官的一甲進士,基本上門庭已定,很難再改。

  但是,這些庶吉士不一樣,翰林院的掌院學士職責之一,就是教授庶吉士,所以,誰是掌院學士,誰就是這些庶吉士的老師。

  除此之外,掌院學士手裡還握著對庶吉士的考核權。

  可以說,蕭鎡現在,一指著春闈能進來一批新學生,二指著散館能上一批合自己心意的官員。

  結果,兩條路都被堵了,讓他怎麽能高興的起來。

  還有就是,庶吉士畢竟是清流華選,會試中的佼佼者,如果是散館了之後,這些人考核沒有通過,被選授到科道,那是正常的轉調。

  但是,現在還沒到散館的時候,於謙要把人調走,實際上就犯了忌諱。

  還是那句話,這些庶吉士苦苦的熬了兩三年,不是為了和那些觀政半年,而且科舉還沒有自己考得好的二甲進士一條起跑線的。

  這種選授的方式,實際上是拉低了庶吉士未來的前途。

  要是以後但凡朝廷缺人,就跑翰林院來挖,那這誰受得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庶吉士轉為禦史,雖然沒什麽品級上的升降,但是在朝堂眾臣的眼中,無疑是自降身價的。

  所以,哪怕是單純出於翰林學士的職責,蕭鎡也得出面阻止。

  因此,在王文之後,蕭鎡也立刻出來附和,道。

  “不錯,翰林院轉調科道,而且是如此大規模的轉調,若是貿然為之,恐怕朝野上下會有議論,而且,所謂術業有專攻,翰林院中也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轉遷科道,所以,此事還是要審慎考量。”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