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皇兄何故造反?》第485章 儀注
  第485章 舉朝歡騰
  天色剛蒙蒙亮,城門緩緩被推開,遠處一路煙塵騰起,數個背負信袋,帽插紅翎的騎士狂奔而來。

  隔著遠遠的,守城的官軍便急忙搬開城門前的路障,幾個騎士呼嘯而過,從正陽門直衝入京,片刻不曾停留……

  文華殿中,正在舉行早朝。

  隨著許彬等人被斬首示眾,朝廷總算是平靜了一段時間,不僅如此,而且傳來了不少的好消息。

  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工部修了近八個月的大渠,終於是順利完工了。

  奔波了大半年的時間,幾乎是事必躬親,讓陳循這個清流出身的文臣,著實是瘦了一大圈,原本合身的官袍穿在身上,都有些寬大。

  不過,在這文華殿中,陳老大人手捧著笏板,整個人卻格外的意氣風發。

  “陛下,此次廣濟渠工程,動用京軍五萬,歷時數月,建成大渠長六百余裡,中有水閘七座,溝通黃河,沁水。”

  “此渠一成,可解沙灣多年決口,除此之外,更可保障明歲的漕糧轉運。”

  “臣幸不辱命,特來向陛下複旨,呈上詳細奏報。”

  說罷,陳循從袖中拿出一份奏本,遞了上去。

  內侍下了禦階,將奏本遞到禦前,朱祁鈺翻開瞧了瞧,臉上浮起一絲笑容,將奏本擱下,隨後道。

  “陳尚書此行辛苦了,廣濟渠乃利國利民之事,短短數月,便能建成六百裡長渠,實賴陳尚書及隨行官員,官軍,民夫竭力配合。”

  “成敬,傳旨,凡參與修渠官軍,俱賞銀二兩,布一匹,準休沐七日。”

  “陳尚書也辛苦了,朕也準你七日休沐,之後再回頭吏部,將其他參與的官員依功勞大小,遞個奏本上來給朕。”

  成敬點了點頭,俯身領旨,陳循也下跪謝恩,朝廷上下都充滿了和樂的氣氛。

  雖然說,剛開始天子要修渠的時候,朝廷上下有不少人反對,但是渠修成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至少,明年的漕運糧食,可以有保障了,如此一來,大家的俸祿也就能安安穩穩的領到手了,自然高興。

  對於參與修渠的一乾人等來說,普通的官軍領了實打實的賞賜,出力的官員天子也說了要敘功。

  雖然說作為領頭人,忙了大半年的陳循,看似什麽都沒得著,隻得了七日休沐。

  但是對於他老人家來說,到了這種層次,什麽賞賜都是身外之物。

  這座大渠存在的本身,就是對他最好的獎賞。

  要知道,陳循畢竟是清流出身,一直在翰林院流轉,很少接觸什麽實務,所以他能躋身位列七卿的工部尚書,朝廷上下一直有所非議。

  但是,廣濟渠一成,這些議論的聲音,通通都會消失,這本身就是極大的政治資源。

  所有人都皆大歡喜,唯有戶部的沈尚書,暗暗的心疼銀子,他本還盤算著下了朝,要不要去磨一磨天子,從內承運庫誆出點銀子來。

  朝廷各處都要用銀,如今互市重開,就在月前,皇店和五大部落派來的使節,完成了第一次的交易,雖然說首次互市,雙方都相對克制謹慎,交易的物品種類都不算特別多。

  但是戶部總算是開始有了額外的收益,讓一直只出不進的沈尚書稍感安慰,當然,填補國庫遠遠不夠,所以他早盯上了天子的內承運庫。

  不過眼下看來,是沒什麽希望了……

  於是,在一片聖明萬歲的恭維當中,殿外忽急匆匆的進了來了一個內侍,在掌印太監成敬的耳邊說了兩句。

  接著,成敬回到禦階上,低聲向天子稟報後,眾臣便見到,天子原本輕松的神色,頓時變得肅然起來。

  “宣!”

  隨著綸音降下,殿外進來兩個風塵仆仆的急遞軍士,背負著牛皮製成的信袋,來到殿中,拜倒在地,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啟奏陛下,於尚書在大同傳來緊急軍報,請陛下禦覽。”

  這副裝扮,身份本就不需贅言,那軍士也不多廢話,摘下背上的信袋,小心的拆開,從中拿出一份包裹完好的信封,雙手舉過頭頂。

  眾目睽睽之下,有內侍下來接過軍報,遞到禦前,朝臣們也隱約有幾分騷動起來。

  於謙,大同,緊急軍報……

  沙窩一役,瓦剌新敗,韃靼這邊,互市又剛剛開始,所以邊境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麽大事發生。

  直送禦前的軍報,而且還是於謙親自傳來的。

  能夠有這樣的份量,如果不是邊境又重起大戰,那就只能是……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定格在了天子的手中。

  下一刻,他們便瞧見,天子臉上綻出一絲笑容,頗有幾分如釋重負之感。

  接著,天子隨手將軍報遞給一旁的成敬,淡淡的道:“宣。”

  成敬躬身接過,隨即便將軍報展開,在眾人期待的目光當中,高聲讀道。

  “臣少保兵部尚書總督兩邊軍務大臣於謙謹奏,臣奉聖命徹查靖遠伯王驥,左副都禦史羅通倒賣軍器一案至大同,於八月十三日獲使團急報。”

  “朱鑒等人幸不辱命,已和敵酋也先完成和談,太上皇將於七日之後起行,九月初一至大同府,為防虜詐,臣已命大同,宣府各處收束官軍,嚴陣以待。”

  “為迎上皇故,臣請命暫駐大同,並請禮部盡快俱儀,另遣得力大臣前來迎複,以全社稷之禮。”

  軍報讀完,殿中頓時“嗡”的一聲。

  不少的大臣頓時涕淚橫流,口中不住的喃喃著“祖宗保佑”“社稷之福”。

  同時,亦有不少大臣站了出來,道。

  “恭賀陛下,太上皇複歸之日可期,天家終得圓滿,此乃社稷之幸,萬民之幸也。”

  一時之間,滿朝皆是恭賀的聲音。

  說到底,太上皇北狩虜營,始終是壓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塊大石。

  縱然土木一役,太上皇有大過,但是身為人君,卻被虜所挾,這種恥辱,深深的印刻在每一個朝臣的心中。

  直到這一刻,迎複的消息真正確定下來,所有人才如釋重負。

  還是最初的那句話,無論紫荊關大勝的多麽漂亮,沙窩大捷有多麽激動人心。

  但是太上皇還在迤北一日,這場仗,就不能說是贏了。

  唯有太上皇真正回到京師,大明才能徹底的給這場大戰,畫上一個真正的句號。

  或許是因為這股氣氛壓抑的時間太久,朝堂上足足歡呼了近半刻鍾,才慢慢的停了下來。

  朱祁鈺望著手裡使團發來的詳細和談文書,在群臣歡呼之時,也差不多將談判的整個過程看了一遍。

  只看完之後,心中頗為複雜。

  和談之事,終究不易,哪怕是在大明已然具有優勢的情況下,還是如此一波三折。

  當然,更讓他心緒有些難平的是。

  太上皇,他久違的哥哥,終於要回來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