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皇兄何故造反?》第210章 圖窮匕見
  第210章 各種內情
  面對俞士悅的質問,石璞並不著急。

  從聽到今日廷鞠開始,他就知道,這件事情絕對不可能善了。

  三法司鬧出這麽大的陣仗,要是空手而歸,未免讓人笑話。

  所以,石璞早就做好了準備,要給他們個交代。

  沉吟片刻,石璞長歎了口氣,道。

  “此事,老夫本不欲再提,但是既然俞寺卿非要問個明白,那老夫就當著眾多朝臣的面,解釋清楚便是。”

  說著,石璞面色變得沉重起來,似乎有什麽不願回憶的事情,浮現出來,他緩緩的道。

  “當時,王振先遣人傳話,讓老夫替他疏通,老夫未曾答應,後來,王振再遣人邀老夫過府,為了不得罪王振,老夫才略備了薄禮,便是俞寺卿所說的端硯及財帛等物。”

  “到府之後,王振親自出面說和,但是老夫不敢罔顧律法,一直婉拒,當日我等不歡而散。”

  “後來,老夫便聽說,自己調任的奏疏,被王振卡在了司禮監,不得已之下,才拿了一副蔡襄的墨寶,前往王振府邸,求他高抬貴手。”

  說這些話的時候,石璞緊握著拳頭,一副十分羞憤的樣子。

  顯然,對於自己曾經屈服於王振的權勢,而感到十分羞愧。

  “當日,王振的確曾以讓老夫升遷為誘惑,讓老夫替他辦事,但是老夫未曾答應,更不曾向其謀求尚書之位。”

  “老夫自問,並不曾違背良心禮法,更不曾罔顧律法,行賄得官,不過是為求自保,去過兩次王振府上。”

  “若三法司以此問罪,老夫亦毫無怨言。”

  說罷,石璞摘下自己的官帽,拜服於地,再無一言。

  這番話說完,底下群臣的目光也多了幾分複雜。

  顯然,石璞所說的經歷,對於他們來說,感同身受。

  王振才死了不到兩三個月,他權勢熏天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身在朝堂之上,有多少人,真的有那個膽氣,向前工部尚書王老大人一樣,跟王振正面衝突。

  不過都是為了自保,盡量過得去而已。

  當下,便有兩名給事中上前,道。

  “陛下,臣以為,石尚書雖曾贈與王振財帛,但並無證據顯示,是為行賄,此舉既是自保,不曾徇私枉法,縱然有錯,也情有可原,請陛下寬宥。”

  “臣附議,彼時王振權勢滔天,公卿俯首,其進讒言於君側,竟能迫七卿致仕,石尚書能持正公允,不干涉地方政務,已是殊為不易,不宜過於苛責。”

  俞士悅在一旁,亦是感到一陣棘手。

  最怕的就是出現這種情況。

  石璞並不否認自己曾經給王振送過禮,但是卻在動機上混淆概念。

  他不用查都知道,石璞所謂的侵地一案,一定是一板一眼的按照流程辦的妥妥當當的。

  沈軒雖是王振門下,但是他已經死了,地方官辦起案來,自然毫無顧忌。

  但是如此一來,卻反倒從側面證實了,石璞“堅守原則”,為了維護地方安寧,不得不屈從王振。

  從主動行賄的奸詐小人,變成了為顧全大局,而不得不曲意奉承的忍辱負重之輩。

  前番說過,三法司審案,並不僅僅依據於律法,還要看人心民意。

  石璞把自己說的如此可憐,就是為了讓朝臣對他升起同情之心。

  主動行賄和被迫送禮,雖然行為一致,但是嚴重程度卻不一樣。

  如果是主動行賄,為了謀求工部尚書一職,那麽就是石璞得官不正,自然該當罷免。

  但是若是他為了“堅守原則”而“破財免災”,只能說是私德有虧,何況還是為了不徇私枉法。

  縱然有錯,也最多是罰俸禁足,動不了他的根基。

  沉著臉色,俞士悅道。

  “石尚書所言,不過一面之詞,你說你向王振送禮,只是為了讓他不因你未替他辦事而為難你。”

  “但是事實卻是,你調任南京大理寺卿的奏疏依舊被駁回,並在四月,被超擢為工部尚書。”

  “此事,又該如何解釋?”

  對此,石璞依舊平靜,開口道。

  “此事,老夫沒有解釋。”

  “官員銓選,自有吏部而定,三品以上大員,需經由聖上禦批。”

  “涉及七卿重臣,更是需由聖上親自決斷,老夫被超擢尚書,乃是太上皇天恩,其中原因,乃太上皇乾綱獨斷,自有考量,非臣下可知。”

  “或者,俞寺卿有證據能夠證明,是王振蠱惑太上皇,將此官職授予老夫嗎?”

  俞士悅神色一滯,心裡卻在破口大罵。

  這個老混蛋,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真的是不擇手段。

  朝廷上下,誰不知道,太上皇對於王振幾乎言聽計從,基本上王振舉薦上去的人,太上皇就沒有不準的。

  但是這種話能說嗎?不能說!

  七卿之位,畢竟是文臣的臉面,這種職位要是都被宦官左右,朝廷丟不起那個人。

  何況,說話是要講證據的。

  這才是這個老混蛋有恃無恐的原因。

  想要證明他這個工部尚書是行賄得來的。

  要麽,能夠證明他曾經主動向王振謀求官位。

  這本來是最容易成功的一條路,但是被他用一個什麽破侵地案,堵得嚴嚴實實。

  要麽,就要證明,王振確實曾經在太上皇面前,為他說話,並直接促成了他的升遷。

  但是問題是,王振又不是傻子。

  這種事情,肯定是在宮裡,偷偷的跟太上皇舉薦。

  俞士悅一個外廷之臣,上哪去找證據去?
  知道內情的兩個人,一個在土木之役被弄死了,一個還在草原不知道怎麽樣了呢。

  這個老滑頭,果然是早有準備!
  眼見事已至此,俞士悅歎了口氣。

  說到底,還是時間太久遠,沒有直接證據,很難將石璞怎麽樣。

  不過,他今天敢請廷鞠,自然是有把握能夠將此事辦成的。

  至於他的底氣,自然是……

  “陛下,案情至此已基本明了,石尚書亦承認,自己曾向王振送禮,只是原因為何,是否構成行賄謀官,尚有爭議,既如此,臣請陛下準臣,傳召剩余證人上殿。”

  “準!”

  於是俞士悅轉身,高聲道。

  “傳剩余證人進殿。”

  文華殿的大門緩緩被推開,不同於之前被戍卒押送的落魄青袍官員。

  這次出現在殿門處的人,一身張牙舞爪的紅色飛魚袍,身後跟著兩個身著利落曳撒的錦衣小校。

  那兩個小校,帶著一個穿著粗布衣裳,身材瘦弱的女子,來到殿中,拜倒在地。

  “臣錦衣衛指揮使盧忠,叩見陛下。”

  俞士悅瞥了一旁的石璞一眼,見他臉色鐵青,眉間不由浮起一絲笑意。

  這位尚書大人,不會真的天真到以為。

  單憑他一個區區大理寺卿,就敢這麽大張旗鼓的,在早朝上對七卿發難吧?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