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皇兄何故造反?》第371章 金老大人感覺被孤立了
  第371章 杜寧與商輅

  眾所周知,大明實行的是兩京製。

  除了京師之外,南京同樣也有一套朝廷架構,只不過,管轄的范圍僅限於南直隸。

  經過太宗,仁宗,宣宗的三代經營,大明的政治中心已經完全轉移到了京師。

  南京的那套朝廷架構,早就已經名存實亡,變成了年老的官員養老的地方。

  而且,最讓老大人們感到無語的是。

  天官大人,您打擊報復的未免有些太明顯了吧?

  自先皇崩逝之後,太上皇幼衝,三楊主政,他們的核心理念,就是“罷一切不急之務”,再加上為了避嫌,基本上很少大范圍的補充高級別的官員。

  太上皇親政之後,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也就是將將理順了京師的朝局,將三楊在時,空缺的很多職位都慢慢填補了上來。

  至於南京那邊,還沒來得及填補,他老人家就興衝衝的去迤北待著了。

  王文剛剛所說的兩個官職,南京左副都禦史之位還好些,畢竟是去年剛剛年老致仕空缺出來的。

  但是南京工部尚書,已經空缺了快十五年了好嗎?
  如今主政的侍郎吳政,是正統六年赴任,到如今快十年了,年年都上本叫苦叫累,但是政務是一點都沒落下。

  而且不止是南京工部一個部門是這樣,南京戶部,南京禮部,南京刑部,尚書之位都空著,是由侍郎代掌政務。

  王天官偏偏挑了個排名最靠後的南京工部拿出來,這哪是圓滑低頭,分明是在惡心高谷。

  因此,聽完之後,高谷頓時就面沉似水,臉色鐵青。

  當然,這種事情,他自己是不好開口拒絕的,就像剛剛滿朝圍攻王文的時候,王文也沒有自己開口辯解一樣。

  不過不要緊,高谷這些年在朝中的經營還是有的,新任的大理寺卿杜寧立刻就站了出來,開口道。

  “陛下,此舉不妥,南京工部尚書,空缺已久,並非急務,南直隸政務不比京師,吳政在南京工部多年,辦事妥帖,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不宜因意氣之爭,令賢臣蒙塵,懇請陛下三思。”

  這個杜寧,雖然只是剛剛上任大理寺卿不久,但是他在朝中的地位和聲望卻並不低。

  此人乃是宣德二年的榜眼,初授翰林院編修,曾參與編纂宣宗實錄,是正經的清流出身。

  正統十三年,他和高谷二人,同為會試主考官,不久後轉遷南京兵部侍郎,近些日子才被召回京師。

  如果說南京的一幫尚書是純粹養老的話,那麽南京的那幫侍郎就是真正乾活的,畢竟南直隸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還是有很多的政務需要處理的。

  杜寧在南京兵部侍郎的任上,雖然待的時間不長,但是才能出眾,將一應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

  土木之役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他接連上了數道奏本,呈上了自己對於邊境備禦的建議。

  其中有不少,都被於謙直接采納,正因於此,在朝局穩定下來之後,他便被召回了京師,原本是打算補江淵的缺,做刑部侍郎。

  結果任命還沒下去,鎮南王一案,薛瑄被罷官歸鄉,於是,他便成了大理寺卿。

  此人有能力,有聲望,有人脈,雖然資歷比不上高谷,但是卻是翰林一脈當中,極被看好的後備人物之一。

  杜寧本身和高谷並沒有太深的交情,能夠支使的動他的人,只有如今不在京師當中的陳循。

  因此,最開始高谷出面彈劾王文的時候,杜寧並沒有開口,但是如今,王文明目張膽的打壓高谷,要將他打發到南京去閑置,杜寧就不得不出手阻止了。

  畢竟,如今翰林一脈在朝中能夠有實質性發言權的人,也就那麽寥寥數人,其中還以陳循和高谷二人最尊。

  杜寧還算有理有節的規勸,但是接下來出來的商輅就沒這麽客氣了,直接便道。

  “陛下,但是王文身為吏部尚書,心胸狹隘,動輒報復,高次輔不過秉公直言,縱然有所冒犯,也不過是政見不同。”

  “先前,王文威脅廷臣言猶在耳,如今轉頭便要將剛剛與其爭執的堂堂次輔轉調南京,如此行徑,堪當大塚宰之位否?”

  這話就是直指王文在打擊報復了。

  一旁的杜寧不由感到有些頭疼,到底是長久待在翰林院當中的,沒有真正參與過政事。

  沒見著現在是什麽局面嗎?

  他這邊小心翼翼的想要息事寧人,那邊立刻就開始激化矛盾,當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果不其然,王文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

  他原本也沒想著真的把高谷乾掉,只是想給他個教訓,不然也不會做的這麽明顯。

  卻沒想到,這幫翰林院的清流,還蹬鼻子上臉了,這般不依不饒的,真當他是泥捏的不成?
  冷哼一聲,王文沉著臉開口道。

  “那依商侍讀所言,老夫該怎麽做?”

  “先前彭時一事,雖然他庸碌無能,考評下等,吏部已經打算將其貶謫,但是終歸未呈禦前,未經朱批,老夫一時失言,這個老夫認下了。”

  “可是南京諸部,尚書之位空缺已久,吏部主銓選,循例舉薦乃是理所應當,準與不準皆在陛下,老夫無一絲違規之處,難不成,因為高次輔和老夫有過衝突,所以吏部以後銓選官員,便要處處避著他不成?”

  說著,王文上前一步,走到商輅的面前質問道。

  “既然如此,那麽當著群臣和陛下的面,老夫倒想問商侍讀一句,你口口聲聲說,老夫與高次輔不過是政見不同,正常爭論,那麽現在,你的一字一句,難道不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嗎?”

  商輅的臉色一白,被這番連珠炮一樣的質問懟的說不出話來。

  杜寧在一旁歎氣,還是太年輕了,意氣用事。

  真以為王文跟表面上看起來那麽衝動嗎?
  你一個區區的翰林侍讀,跟堂堂的吏部尚書對罵,只會被人當做笑話。

  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存在,現在被噎的無話可說,真是自找麻煩。

  搖了搖頭,杜寧再度拱了拱手,道。

  “陛下,今日乃是廷議互市一事,南京諸部空缺已久,尚書之位也是二品大員,不可輕授,需要多加斟酌,故臣以為,改日由吏部主持廷推,另行商議,更為合適。”

  朝堂之上,最忌意氣之爭。

  這一點,杜寧比商輅要清醒的多,他的目的是保住高谷。

  事實上,他和王文心裡都清楚,不可能真的因為這點小事,就將高谷一個堂堂次輔,給調到南京去閑置的。

  畢竟,就算剛剛高谷的言行舉止略有出格,但是又沒有真的犯什麽大錯。

  就算王文真的想這麽乾,天子也丟不起這個人,所以大概率,王文就是想要給高谷一個難看而已。

  他們要做的,只是遞個台階,讓王文安安穩穩的下來就是了,根本沒有必要去跟他多費唇舌。

  可惜,商輅從中進士開始,就待在翰林院修書觀政,到現在都沒有真正參與過朝局,所以始終看不清楚這一點。

  如杜寧所料,底下亂糟糟的局面,明顯也讓天子有所不滿。

  因此,他奏完之後,天子很快便開口答道。

  “杜寺卿所言有理,今日並非商議南京諸部出缺,此事該日吏部另行主持廷推,如今諸卿還是好好商議一下,互市一事究竟該是什麽章程。”

   補更計劃(6/23)

    這兩章的章節序號好像錯了,但是我沒有權限修改,尷尬~~~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