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蜀臣》第132章 動蕩
  第132章 動蕩
  碧空如洗,白雲相互追逐。

  成都,城外郊野連綿的稻田,一片金黃。

  偶有涼爽的秋風拂過,無數稻穗便蕩漾起了金色的漣漪。

  金秋時節,乃是黎庶百姓歡欣的季節。

  於城南的走馬河畔,天子劉禪手執刀鐮躬腰於金色稻浪中,收獲著他親自耕種出來的稻谷。

  今歲初,乃是他即位以來的首次親耕籍田。

  藉田,乃是天子諸侯親耕田畝。

  從古至今的“祈年”的禮俗之一,寓有重視農耕之意。

  與“三推三反”的示意不同,天子劉禪今歲的親耕,並沒有讓籍田令等僚佐代為播種及打理。乃是從耕耘至秋收,都親自為之。

  召曰:

  “丞相北伐逆魏,攘除奸凶,將士多有艱險。而糧秣取於民,民亦艱辛。朕不德,不能令百姓安樂,唯有耕種自食,以期少取百姓之糧。”

  此言出,朝野皆頌仁德。

  雖說天子劉禪親耕之田不過三畝,所出糧秣不夠一季所食。

  然而,於朝中袞袞諸公而言,乃是天子有先帝仁德之風,令人心折。

  於黎庶百姓而言,則是天子恤民之心的彰顯,乃仁君也!只需熬過北伐的艱難時期,輕徭役、薄賦稅的好日子,便指日可待了。

  尤其是,天子劉禪於夏四月時,還頒發新詔。

  但凡遷居漢中、武都二郡之民,一戶授田百畝;官府為之起房屋,租賃耕牛及糧種,且免收算賦與口賦。

  如此恤民之舉,哪怕先前劉璋在蜀地時,都不曾有之。

  更莫說是,大儒譙周口中的逆魏,募民屯田取出產十之七八,無有過冬果腹之糧的苛政了。

  生為大漢子民,乃幸事也!
  無數貧無立錐之地的佃戶、徒附,以及山野隱戶心中,都發出了如此感概。

  亦然扶老攜幼群來官府徙民處,登記入漢中或陰平郡戶籍,隨著小吏北遷而去。

  連汶山夷(羌)的部落得聞此消息後,帶著耕耘肥沃土壤、過上衣食無憂生活的向往,加入了北徙的隊伍,
  他們的待遇更厚。

  因他們不少人,應募為兵卒,讓家人得享了三年免賦稅的厚待。

  且三年之後,家眷所納的賦稅亦比尋常黎庶要少許多。

  自然,有人歡欣,便會有人切齒。

  許多巴蜀豪族,因為太多徒附及佃戶脫離而去,以致自家田畝產業等無有充足勞力勞作。

  不過,他們私下的怨言,僅維持了半個月多。

  朝廷開始減少了茶馬古道沿途關隘的城門稅,且鼓勵他們自行去永昌郡等偏遠地區,用蜀錦茶葉等物換取奴仆歸來。

  亦無需擔憂朝廷會出爾反爾。

  許多朝中勳貴家中,都陸續組建商隊進發南夷道而去。

  另一緣由,乃是朝廷設立了蜀錦監。

  監理蜀錦等物北去隴右販賣,分潤絲綢之路的利益。

  只不過,豪族們想要染指絲路的前提,乃是得先分戶前往隴右落戶。

  以朝廷的說法,乃若是他們不分戶在隴右,歸官府統一調配物資貿易,恐有些人被逆魏誘惑做出罔顧國法之事來。

  實際上的緣由,各方都心知肚明。

  不外乎是,朝廷效仿武帝時期的“邑陵法”,讓他們分戶去隴右扎根,成為防范羌胡部落動亂抑或者逆魏來襲罷了。

  畢竟,隴右之地,羌胡比漢家子更多。

  他們分戶而往,自然也會攜帶不少僮客而去,變相的成為“實邊”之戶。

  另一考慮,則是他們根基在蜀地,分出來的小戶為了宗族,也不敢投了逆魏讓舉族被定為謀逆之罪。

  對此,許多豪族都在衡量利弊中。

  絲路之利雖然可觀,但他們並不想被動“開枝散葉”,而讓聲勢驟減。

  然,並非每家都在猶豫。

  “三世共財,宗族共居”的成都柳家,在此詔令剛出朝議的時候,竟破天荒的分戶了!

  乃是分出了,已累功至牙門將的柳隱那一支,趕赴隴右落戶。

  據說,柳家作為昔年以家中扈從為國征戰的首開先河者,今又是第一家分戶的豪族,因而朝廷對其異常厚待。

  直接在隴右漢陽郡的略陽縣,以作價僅一半畫給了三千畝良田。

  且在長離水(葫蘆河)的興國城廢墟一帶,贈送一個幾百畝的小牧場權作嘉勉報國忠誠!有如此規模的田畝及小牧場,再佐之絲路貿易往來,亦可謂成都柳家,直接分出了另一個“隴右豪族”了。

  尚有蜀地赫赫有名的郪縣王家,亦然分出王離、王祐兩支前往隴右天水郡定居。

  因王家乃忠烈之門,朝廷恩寵更隆。

  不僅畫出田畝及牧場贈之,且將此王離調至漢中郡任職成固令、王祐調遣至隴西郡任職首陽令。

  亦讓許多豪族得聞後,目光炙熱,垂涎三尺。

  恰好此時,逆魏石亭大戰敗北的消息,堪堪傳到了蜀地。

  先有丞相諸葛亮在隴右大敗魏軍,今又有孫吳在淮南大破逆魏,此兩場大戰勝負疊加在了一起,令巴蜀豪族們都心生了別樣的念頭。

  逆魏,已不可懼也!

  他日丞相,必然可盡奪回涼州之地也!

  甚至,攻入關中三輔光複舊都,未必不可能!
  如若他們以蜀地大宗為根基,分出小宗至隴右為枝乾,以蜀錦、茶葉等貿易之物走絲路,未來宗族必然枝繁葉茂!

  再者,如今隴右之地,各郡縣的僚佐皆匱乏。

  他們家中子侄皆識文斷字,才學不缺,挑選數個有學者去隴右,勢必會被郡縣征辟為僚佐,夯實隴右根基易如反掌。

  如此前景可期,何樂而不為!?

  是故,無數巴蜀豪族皆群起響應,繼成都柳家、郪縣王家之後成為分戶遷徙者。

  主事此政之人,乃是李嚴。

  他見益州黎庶與豪族皆響應如雲,不由心中再歎,己之才對比丞相而言,猶如螢火與皓月之別。

  亦有一縷“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惆悵,撥弄著心弦。

  他自從江州歸來成都,戍衛京畿內外以及參與益州府事後,丞相諸葛亮便時常作私信與他。

  有時乃是公事的囑咐,如今遷戶實邊之謀。

  抑或者是私語,如隴右各將率僚佐的才學,以及丞相對之培養歷練的方向等。

  如被當成全軍統帥培養的關興,一直隨在丞相左右。

  如張苞與趙廣,乃是隨著歷來在征伐時任職前部督的魏延身邊,以後成為攻城略地的先鋒大將。而霍弋被調任至漢中郡任職,緣由不用說,乃是丞相期他盡快歷練才乾,日後能成為與趙雲一般,鎮守住全軍的命脈。

  而對於新得的薑維,丞相私信中稱他乃涼州上士。

  謂之曉通羌事,思慮精密,無所不精,堪稱全才。謀策武略比昔日的馬良更加出色,乃是未來攻伐涼州的倚仗之一。

  而對鄭璞的評價,更是推崇更甚。

  不僅再度肯定了軍略及籌畫之能,並以此番諫言的多策,讚其已顯公輔之節!

  三公、四輔者,均為天子之佐。

  此亦是丞相首次定論,大漢後進之人有匡扶天子之能。

  不得不令李嚴側目。

  畢竟,他自身便是先帝劉備的托孤之臣。

  素來自視甚高的他,細細讀罷丞相轉來的鄭璞諸策,不由心中思忖自己在年齒三旬之前,可否作出此等謀策。

  答案,令他有些沮喪。

  尤其是,他歸成都後,天子劉禪常引他入宮,就著諸多政事詢疑於他。

  讓他發現了一物。

  天子的禦案上,有一塊刻著“知行合一”的玉石。

  疑而問之,天子的回答讓他愕然不已。

  此亦然是那鄭家子所言,且竟已令天子躬知篤行矣!

  莫非,我離開成都的時日太久,顯居一方高位而自矜,以至在天子眼中已不如一後進邪?
  如此念頭,在李嚴心中生出,便如那肆意滋生的蔓藤一般迅速彌漫了胸腔,死死勒住了他驕傲。且是越來越緊,勒痕無時無刻不在變深變痛。

  他可以接受,丞相之才遠超於自己。

  但除了丞相之外,他自認大漢朝野,無人與他比肩。

  更莫說,如今的鄭璞不過年二旬有余了。

  昔日仕官劉表時便被讚為良才,又被先帝劉備托孤的他,絕不能容忍自身的威望被一後進之人所比擬。

  因而,他每每署完事時,皆會駐足北望。

  心有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激昂,不斷的慫恿著他盡快付之於行。

  雒陽。

  一身素服的魏天子曹叡,耷眉闔目,端坐在車駕上。

  臉龐之上,依稀可見一縷愴然。

  他方從大司馬曹休入葬的孟津歸來。

  原本石亭大敗後,曹休上表請罪,他以曹休乃顧命大臣且宗室,遣屯騎校尉楊暨慰諭不責之,且禮賜益隆。

  然而,曹休卻是因恚慚於心,癰發背而亡。

  這讓他隱隱有些自疚。

  石亭之敗,亦有他的決策之誤。

  如得曹休求戰之表,他先尋對淮南十分熟悉的蔣濟參詳一番,便不會有此戰的發生。

  只是隴右之戰敗北後,魏國太需要一場大勝來安定人心了。

  抑或者說,他太渴望一場勝利了。

  畢竟,昔日文帝曹丕三征東吳,雖然皆無功而返,然卻沒有丟失過疆土。

  他才即位兩年,便失去了隴右之地!
  本就年少即位,且大魏國祚尚不足十年,焉能不需一場大勝,來挽回隴右之失的人心?

  這便是他允了曹休求戰的最大緣由。

  亦付出了急功近利的代價。

  魏國大司馬,素被倚為國之藩籬的宗室大將,先帝所留的顧命大臣之一,兵敗而亡!

  更令人擔憂的,乃是淮南之地的動蕩。

  昔日的徐州與青州,乃是魏武曹操畫地於臧霸與孫觀的。

  黎庶歷來隻知州牧而鮮聞曹魏。

  一直至文帝曹丕東征,將臧霸等人調歸雒陽任職,方將大魏曹室的威望播種在此二州。

  時日尚短,根基不牢。

  尤其是,昔年文帝曹丕三征東吳皆是在淮南!
  糧秣及輜重的運送,皆是沿途征發當地黎庶徭役。

  本就多有苦之。

  今曹休十萬步騎而出,僅輜重便丟棄了兩萬多車,且是喪兵過半的大敗而歸,焉能不引發青徐二州士庶的人心浮動!
  雖說,留守京畿的顧命大臣之一陳群,力薦前將軍滿寵督戰淮南。

  聲稱滿寵在淮南一日,逆吳便一日不能染指揚州。

  然而,戰失之地他日可再度奪回;戰損的士卒、戰失的輜重亦皆可以再度補充,可長在人心上的觖望,需要多久方可撫平?
  再者,魏國北線的戰事,也陷入了困境。

  今歲鮮卑軻比能部落的寇邊,因逆蜀兵出隴右、魏國兵力吃緊的乾系,比往年來得更早。方入秋七月,便迫不及待的聚攏各部小帥,兵犯並州的雁門郡,且分各部兵馬為偏師繞道太原郡擄掠騷擾。

  此些地方,乃是另一中部鮮卑大人,親善曹魏的步度根的棲息地。

  與出身支部小種的軻比能不同,步度根乃是昔日鮮卑共主檀石槐之孫。

  若是軻比能將步度根擊敗且並吞掉,其他鮮卑大人便會認為昔日檀石槐的榮光徹底枯萎,轉嫁至軻比能身上。

  說不定,已經分裂了的鮮卑,會重現各部化作一統的盛況。

  如此情況,自然不是魏國能接受的。

  是故,護烏桓校尉田豫率軍出塞,擊潰了軻比能的女婿,鮮卑鬱築鞬部。但軻比能卻是親自領軍而來,以三萬騎將田豫圍於馬邑城中。

  田豫領軍連續數日突圍,皆無有建功。

  一直到幽州的上谷太守閻志,得聞消息後親自趕至勸說,方讓軻比能解圍而去。

  閻志,乃是魏武曹操待其如子、文帝曹丕視如弟的閻柔之弟。

  然而,倚仗著閻柔昔日深得鮮卑各部的信任,閻志讓軻比能解圍而去,亦然付出了不少資財及糧秣。且兵敗歸來的田豫,無法再度出塞。讓步度根部被軻比能擊敗數場,威望大跌。

  亦是說,魏軍北線的戰敗,讓更多鮮卑部落開始往軻比能靠攏。

  未來的北疆,將更難守禦。

  連內附大魏遷徙入並州的匈奴五部,都隱隱有了動蕩。

  更甚者,乃是西線、東線及北線皆敗北,讓魏國內部各州郡在逆蜀及逆吳細作鼓噪下,隱隱開始有了置喙曹魏得國不正的聲音。

  雖說無傷大局,但他並不想再重現先帝曹丕的“魏諷案”。

  唉.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