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江戶旅人》第974章 151.清國再起水師意
  第974章 151.清國再起水師意

  一橋邸公廳走廊上發生的事情暫時沒有什麽人抖出去,大夥兒也隻當他是一個小插曲,略過。幕府還有其他的大事,要接著辦理呢。

  松平齊宣乘船去對馬巡視邊防和銀礦了,忠右衛門這邊則是得到了一封來自上海的急報。內容是不太出乎預料,可也令人欣喜。

  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文祥移文上海道,詢問日本國製造西式兵輪的情形,命令上海道趕緊呈文以報。

  在鹹豐皇帝死了一年之後,滿清的朝廷終於慢慢的恢復了平靜。顧命八大臣殺的殺,流的流,以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為首的政治人物,登上了歷史舞台。

  作為所謂的洋務派,以恭親王奕為首的滿清內部自救運動徐徐展開。為了拱衛渤海灣,尤其是天津地方的海防,同時極力鎮壓江南地區的太平天國運動,一支強力的海軍,成為了滿清朝廷所必須的東西。

  說得再稍微那麽直接一點,兩宮太后和恭親王不希望攻克南京的功勞,全都被曾國藩的湘軍人馬所獲得。

  如果有一支強力的水師部隊,且是旗人,最好是滿洲旗人統帥的,最終參與進入對南京的攻城戰。那麽不用問,這個克複南京的首功,自然而然就是八旗的了。滿清朝廷便可以重新擁有一支能與漢族地主團練相抗衡的軍隊。

  僧格林沁的三萬馬步官軍在通州八裡橋被摧毀之後,滿清的上層統治者實際上是心急如焚的。因為他們手裡已經沒有製衡漢族地主的強大軍事力量了,這幾乎就是要他們的命。

  所以同歷史上一樣,恭親王奕極力主張,建立八旗水師。或者至少是旗人擔任主要軍官和統帥,能夠由滿清如臂使指的一支水師。

  恰好當年文祥在三國干涉還遼一事中,親眼目睹了英法日等國的強大艦隊。尤其是對法國建造的兩條鐵甲艦更是記憶深刻,歷史隨即在這裡發生了轉變。文祥移文法國駐清公使布爾布隆,詢問訂購鐵甲艦的諸項情況。

  同時,他對於日本的海軍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加上這一年來,忠右衛門命人在上海活動,了解滿清的動向,隱隱有一種大船向法國人買,小船可以直接向日本訂購的輿論產生。

  日本距離帶清很近,輪船自上海出發,一二日便能抵達長崎。也就是說,如果在長崎訂購兵輪,造好了兩天就能送來清國。這個優勢是其他列強所沒有的,也是文祥比較看中的。

  快!
  鐵甲艦一造起來好幾年,攻擊太平軍的事情卻拖延不得。那麽先行挑選旗員,購入日本的中型兵輪,參與進入江南的戰事。既能夠爭功,也能夠練兵,重點是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一支八旗軍隊。

  雖然滿清朝廷的公文還沒有接到,可是這個事情,德川興業上海支店的人員,卻立刻報給了江戶這邊。

  做好準備,隨時迎接訂單!
  這是大事,好容易攪黃了阿斯本艦隊,忠右衛門得爭一爭滿清的這個艦隊訂單。鐵甲艦看樣子滿清是鐵了心要和法國人接洽了,其他的一般戰艦,幕府還有機會。

  忠右衛門當即找來助六和勝海舟,命二人在濱海關支用兩萬英鎊的現款,去上海持幣遊說。如果必要的話,也可以去一趟京師。這個遊說的費用可以回來再要,但是務必要把這個訂單給拿到。

  如果滿清朝廷要得急的話,甚至可以先把幕府海軍中的二三條大船,妥善交售給滿清。反正幕府這邊的橫濱造船廠在不斷地建造新船。現在一千噸兩千噸的船,在幕府海軍還算大船,不超過二十年,這些船就連進入戰列線的資格都沒有了。

  畢竟再過二十年,你身上沒層鐵甲,你都挨不住主力戰艦幾發大炮。也就撞擊巡洋艦這種特殊時代發展起來的船會隻追求航速,其余一概忽略。正經的主力戰艦,沒點裝甲,只能在後方做運輸船。

  下瀨火藥發明之後,木船還有參戰的可能嗎?
  可能為零!

  趁著他們船齡還不大,給他們找個下家,也挺好。幕府的海軍還能夠得到一筆現成的錢,投入新船的建造。現在江戶灣內的淺水重炮艇也得更新換代了,必須換上更大口徑的大炮,才能對身覆鐵甲的敵艦,發揮作用咯。

  或許這二三十條“蚊炮船”,也能夠打包賣給滿清。

  正好讓他拿去在長江上攻城,而且這玩意兒其實挺適合近代海軍剛起步的國家的。這些淺水重炮艇是蒸汽機驅動,打一炮就能換一個地方。而南京城是死的,他就在那裡,城上的大炮也是死的,二三十條淺水重炮艇送上去,還不是一輪就能敲掉一個炮位啊。

  感謝帶清為我接盤好吧,就算是只要一個成本價,也完全可以的。甚至最後折本賣給滿清,換一個人緣也很不錯。總比最後拿去拆解掉,或者直接報廢來的強。

  得到忠右衛門命令的助六和勝海舟立刻出發去往上海,進行事前的活動。因為根據情報,眼前滿清想要組織起來的這支水師,其實只是京師方面熱心,江南方面的曾國藩並不熱心。

  曾國藩本身已經有了壓製太平軍的水師力量,雖然不過都是些舊式的木船帆船,但是也足夠了。他只需要在陸上穩扎穩打,就能夠獲得勝利。為什麽要朝廷派一支八旗水師過來搶功?
  但是問題恰恰出在這裡,滿清的賦稅重地江南已經被打爛了,滿清他自己沒錢。現在他最穩定的稅收來源居然是江海關,也就是上海海關。但是江海關這地方又處於曾國藩的勢力影響下,需要征得曾國藩某種程度上的默許。

  為了江海關一年六百八十三萬兩白銀的關稅,實際上滿清內部也在鬥法之中。

  買船的錢肯定要從江海關出,但是掌控江海關的又是英美法三國洋人,他們需要曾國藩的兵馬保護上海,這裡面是個無限循環的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