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江戶旅人》第868章 45.先行布局在對岸
  第868章 45.先行布局在對岸

  行吧,既然你都想好了,找我就是跑個腿的事,那我還能拒絕什麽呢。小栗忠順躬身下拜,表示自己可以為幕府跑一趟。

  但是忠右衛門把夏威夷的事情說得這麽露骨,小栗忠順也察覺到了忠右衛門對夏威夷的覬覦。他稍微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了。

  “上様遠慮,臣不能深謀。然則以開疆拓土,虛飾聲望,並非好事,上様還請三思。”

  “是是是,你說得是,放心,余心中有數。”忠右衛門聽小栗忠順的話,就知道他是什麽意思。

  所謂“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封建國家的大臣,對於這種好大喜功,擅開邊釁的事情,似乎都有天然的排斥。

  原因很多,那說不完的,長篇大論,三天三夜可以。小栗忠順主要指得還是現在幕府的威聲不振,又不能在國內挑個不長眼的鎮壓一下,來恢復威望。那麽忠右衛門可能就想著從外面找補找補。

  譬如勘察加和樺太島,都是什麽人跡罕至的鬼地方。兩個地方算下來比日本列島還要大,可全都是不毛之地,你還要移民開發,不斷投資。名聲上是好聽了,可是短期內只是加重幕府的財政負擔,並不能收獲什麽實利。

  眼前這個夏威夷,更不知道是什麽鬼地方。饒是小栗忠順牛津大學畢業,也是頭一次聽說夏威夷的名字。保不齊又是一個人跡罕至,只有幾百個野人的地方。幕府得了,啥也圖不著,張口就要倒貼一百萬美元外加兩條舊船進去,怎麽算怎麽不值當。

  “上様還當內修政理,外整戎和才是。”小栗忠順見忠右衛門聽勸,倒也頗為欣慰。

  “這是正理。”忠右衛門答應的很快。

  其實心裡面還在想呢,按照現在日本的人口增長速度,自從開國之後,洋米洋面,洋布洋鐵大規模的輸入日本,日本的人口以每年幾乎四十萬到六十萬的規模增長。等到日清戰爭之後,日本的總人口就往四千五百萬上面去奔了。

  二十世紀初,也就是1900年之後,日本的人口迅速突破五千萬,等到二次大戰開打的當口,不計算朝鮮和台灣,日本已經有了七千萬人口咯。隻用了六十多年,就實現了總人口翻番。

  標準的人口猛增啊!

  還是那句老話,只要帶英還在統治著印度,就算印度水旱連綿,災荒不斷,出口的大米也永遠充足。有外界的洋米補充,加上日本本身的發展,現如今日本的人口,絕對比忠右衛門剛穿越來的那會子,多上二三百萬。

  多二三百萬人,可能還不至於產生什麽大規模的影響。畢竟現在全日本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養蠶,而且規模不斷地擴大。以現在的狀況而言,因為日本蠶絲的質量平均,價格低廉,國際上的銷路不斷地擴展,遠未到達飽和。

  僅靠蠶絲一業,就能夠化解這二三百萬的農村閑余人口。等將來人口再多了呢?

  照舊得去開發蝦夷和樺太!

  你們現在是沒有什麽感覺的,等將來人太多了,才會知道佔住了樺太島的好。要不然歷史上日本向巴西移民百萬呢,還不是因為國內人口數量確實太多了,還沒有什麽好的去處。外加國際形勢變幻,最後才跑去了巴西。

  我可是在未雨綢繆啊!
  把小栗忠順給敷衍住了,忠右衛門便命他立刻去濱海關抽換英鎊美元,同時帶領海軍官兵,分乘四條大船,準備出發美洲。

  兩條蒸汽明輪戰艦送人,兩條使用螺旋槳的戰艦作為小栗忠順的座艦和護衛艦。越早出發越好,早點把夏威夷的事情辦妥,早點安心。

  小栗忠順一走,忠右衛門便命人立刻去橫濱和長崎了解俄軍的動向。顯然這回是沒有可能從俄國人手上佔便宜了,但是俄國人這麽拚命的參與遠東事務,幕府還是得多多關注才行。

  對於遠東的不凍港,俄國人的野心昭然若揭。

  歷史上沒有擭取遼東半島的權益,以及旅順口的軍港前,俄國人甚至看上過朝鮮的元山津,也就是後來北朝鮮江原道的首府元山市。

  當時執政的興宣大院君李昰應對於俄國人準備強開元山津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非常抵觸。因為當時日本人也盯上了朝鮮,李昰應的妻子又是基督教徒。俄國人號稱保護基督教徒,可以為朝鮮提供幫助,只需要租借元山,然後開港即可。

  在朝鮮還是“隱士之國”,地理信息完全不明的情況下,俄國想要在遠東獲得不凍港,那只能從清國和日本身上想辦法。

  要麽打日本,要麽打清國,橫豎都跑不了,無非就是哪天打罷了。

  眼下普廷雅的心思顯然是準備趁著第二次清英戰爭的機會,火中取栗,再為俄國謀取更大的侵略利益。

  要不然眼巴巴的帶著一千多人往清國趕幹嘛?俄國人在遠東就那幾千人的軍隊,補充不易,損失一點,都有可能動搖在遠東的統治。

  沒多久,長崎那邊就來報。俄國人在長崎稍稍停靠之後,便遠航去了對面的清國,具體是去上海還是哪裡,長崎方面也不太清楚。

  消息傳回來,忠右衛門自然感覺不夠詳實。這樣影響整個遠東局勢的大事,要是始終拿不到一手消息,未免太過於麻痹了。

  是不是應該命令德川郵船,或者是德川興業,去上海建立一個分社。不管是運營橫濱和上海之間的貨運貿易也好,還是向清國銷售幕府這邊的物產也好,都是個辦法。等會社建成之後,幕府這邊也就算是有了一個耳目,可以直接了解對岸的大事小情,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總不能想要知道一點消息,還得靠英法等國的外交官,他們通信船日常遞送消息,再轉個二三四手的,送到幕府這邊吧。

  再者說了,忠右衛門這裡還準備先太古公司一步,搶佔東亞砂糖市場呢,確實得在上海開始經營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