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人工智能。
“感謝周總的分享。”主持人說完眼神落到了一直沒有開口的京東劉身上,含笑道:“最近有一個問題大家關注度很高,那就是扶貧問題,我們都知道劉總一直很關心扶貧問題,能談一談您的看法嗎?”
現場不少人都笑了,這個問題明明是因為方黎火起來的,結果主持人偏偏就是不問他。
東哥也絲毫沒有避諱:“因為我本身就是從農村出來的,所以更加能感同身受吧,不過扶貧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不是一兩個政策,或者是國家撥多少款就能夠解決了。”
“同時也不是一兩家企業可以做到的,個人的力量有限,企業的力量同樣有限,最好是政府能夠跟企業結合起來做這件事情,效果才是最好的。”
主持人聽完就笑了:“看來劉總的想法跟方總倒是不謀而合,我看私底下你們也可以進行一下資源整合。”
話音剛落現場就傳出一陣輕笑,這主持人還真有兩把刷子,一下又跟前面李書傅、李岩洪他們呼應上了。
頓了頓,主持人又道:“據我所知京東這些年也一直在積極參與扶貧工作,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些具體的情況嗎?”
東哥想了想:“07年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叫做【家電下鄉】的政策,當時之所以有這個活動是因為米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消費電子產品出口訂單迅速下降。為了擴大內需市場,填補出口缺口。”
“當時各個電器廠商都拿出了最優惠的價格,再加上政府的補貼,來吸引農村居民購買這些電器,當時我就發現兩個問題:第一,越是落後的地方,電器賣得越貴,第二,農民自己生產的東西價格一直賣不起來,成本很高,售價很低。”
“在一些偏遠山區,出來一趟有時候不僅要坐車,還要坐船,要翻山越嶺,很不方便,許多老百姓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徑就是電視,但是電器的價格居高不下,就會進一步導致老百姓跟社會脫軌。”
“還有農產品的銷售,以往都是掌握在販子手上,他們掌握著市場信息、價格信息,老百姓對此一無所知,完全沒有議價權。”
“有一次我到一個農村去做調研,就看到一戶人家院子裡養了十幾隻雞,全部都是散養,我問:這隻雞到鎮上賣多少錢?告訴我,大概30元-40元/隻。我說:隨便弄幾只在我們網上試一試,賣128元/隻,然後整個村上架了幾百隻雞,一天全部被搶光了。”
“有的時候,我們扶貧真正需要的是幫助他們掌握獲得信息的方法,幫助他們看清楚農村外面的世界,老百姓其實是很聰明的,他們自然會去尋找能夠讓自己致富的道路。”
現場不少人都暗自點頭,記者們也都紛紛把鏡頭對準了東哥。
主持人這才看向方黎:“方總,對劉總剛剛說的,只要給老百姓獲取信息的渠道,他們自己就能選擇致富道路,您有什麽樣的看法?”
頓時現場所有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方黎,作為扶貧話題的發起者,他的關注度始終是最高的。
方黎拿起話筒用一種沉重的語氣道:“我覺得東哥還是有點過於樂觀了,這種方法隻適合用於一些鄉鎮貧困戶,真正一些深山裡的老百姓連打字都不會,讓他們操控複雜的電商後台,難度實在是太大。”
“而且這種模式的扶貧也隻適合個體,並且隱患很大。”
此言一出現場頓時一陣議論,主持人也好奇的問:“方總能具體說一說嗎?”
方黎點點頭:“其實很簡單的道理,老百姓都是盲目的,當看到別人賺錢的時候,肯定就會跟風,如果是像走地雞這種比較暢銷的農產品還好,要是一些原本就小眾的農產品,生產的人多了,就會導致市場價格波動,而且老百姓相互之間為了也會形成惡性競爭,最終誰都賺不到錢。”
聽方黎這麽一說,現場不少觀眾頓時覺得的確如此,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太多了,一家開了早餐店賣包子火了,可能明天隔壁就會多出一家同樣賣包子的,要是這兩家都賺到錢了,或許過幾天整條街都是賣包子的了,吃早餐的人還是那麽多,最後還會因為競爭關系弄得雞飛狗跳。
東哥看了看方黎,並沒有進行反駁。
主持人含笑的看著方黎:“我聽說方總最近正在推行扶貧項目,能具體點聊一聊嗎?”
方黎自然樂得多一個宣傳的機會:“當然,其實說起來也並不複雜,無非就是通過實地考察,找出最符合當地氣候、土壤生長的農產品,幫助民眾進行科學種植,然後進行加工、包裝、宣傳、銷售。”
“比如之前我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當地有一種山茶樹,可以加工成山茶油,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用油,長期食用對各種心腦血管疾病還有很好的療效,當地也有成立山茶油的企業,但是始終沒有把銷量做起來,所以我們跟當地政府合作,對原有的山茶油企業進行收購,同時對山茶油進行重新的產品定位宣傳、銷售,預計明年就能在原先基礎上增加山茶樹兩萬畝的種植面積。”
“在我看來,扶貧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事情,需要面對的市場環境也相當複雜,我們不能指望作為個體的普通老百姓去單獨面對整個市場的風險,還是要發揮企業跟政府的優勢進行規模化種植、養殖。”
主持人想了想:“按照方總所說,那豈不是又回到了原先的合作社模式?”
方黎搖頭道:“的確有點像,不過跟合作社模式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企業相比於合作社更懂市場,知道如何去賺錢,同時也更加靈活,可以隨時改變策略,是增加種植面積,還是減少種植面積,去另外種植一些作物,避免貧困民眾重新返貧。”
有些年齡小一點觀眾聽得雲裡霧裡,他們成長的年代合作社模式早就已經成為歷史了。
主持人看了看時間,話鋒一轉,結束了這個話題:“下面這個話題我想大家一定會感興趣,華夏互聯網發展的這些年來,我們見到了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甚至拍案叫絕的產品,今天我們也借機采訪一下各位互聯網行業的頂尖大佬們,未來什麽樣的產品會讓你們為之心動呢?要不我們從周總先來?”
周紅衣直言道:“我覺得已經沒什麽產品能讓我心動了,目前互聯網行業的環境已經從想法、創意的競爭變成了資源的競爭,很難再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出現了。”
周紅衣話音剛落,李岩洪就拿起了話筒:“我同意周總的結論,但是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認為未來五年到十年,技術創新變成創新的主流,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技術上的突破,而不是表現上的新產品。”
阿裡馬對李岩洪投去一個讚同的眼神:“我同意李總的觀點,我一再強調技術創新,如果你一直在關注前沿的技術發展,你就很難有什麽新的驚喜,因為從技術到推出的產品,你都事先有看到,有去參與,只有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才會顯得個人的靈感迸發很重要,現在都是團隊協作,一切都應該是水到渠成的,就好像瓦特改良蒸汽機後,引發的一系列工業革命一樣自然。”
老馬跟老李二人相視而笑,默契十足。
李書傅卻表示:“我覺得如果有一天,大街上跑的都是新能源以及自動駕駛的汽車,還是會讓我眼前一亮。”
主持人做起了捧哏:“要是這些汽車都是吉利生產的,那就更好了。”
現場頓時一陣哄笑,李書傅還回了一句:“全部不可能,有五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方黎也忍不住笑了,這老頭還挺有意思的,或許在別人看來,這就是自嘲,然而這個老頭可是會當成終身目標去奮鬥的。
到了雷布斯,雷布斯拿起話筒後想了想:“十內能夠讓我為之尖叫的產品應該是VR吧,想想有一天穿戴上VR設備就能讓你進入另外一個世界,變成另外一個人,難道這還不算驚喜嗎?”
主持人又看向方黎:“方總,您呢?”
方黎思索片刻後正色道:“能讓我眼前一亮的應該是人工智智能吧,新一代可以通過學習不斷自我壯大的人工智能,它可以代替我們去做許多需要通過大量人力以及計算機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繪圖、比如平面設計,甚至是可以代替我們的程序員去編寫代碼。”
話音剛落現場就有不少觀眾發出一陣驚呼,主持人也驚訝的問:“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做到這個份上嗎?在我印象裡這些職業包含的技術含量還是蠻高的,也就是說這些職業未來有可能都會失業,對嗎?”
方黎聳聳肩玩笑道:“未來任何人都有可能失業,或許某一天我們人類都不需要再工作,有機器人來替我們完成,我們整天遊山玩水,釣釣魚、種種花,豈不是很好?”
剩下的中午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