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681堯舜孝和悌告子老婆急忙打斷:“得了得了,我知道是女媧造人了。你是不是打算接著把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全部講一遍,咱們現在說鴨蛋的事。”
最後告子表示,根據盤古開天地來說,一個蛋就是一個完整的宇宙,也就是圓圓滿滿的寓意。因此,今晚的年夜飯,炒一個蛋就好了。
那麽還剩下兩個蛋怎麽辦呢?既然“吃不完”,那就放在鹽壇子裡面醃起來,什麽時候想吃了什麽時候拿出來吃。
至此,告夫人終於知道男人的真正意圖了。能把吝嗇說得如此清麗脫俗振振有詞的,除了自己老公也沒誰了。
就這樣,三個月過去了,到了告子兒子十歲生日了。
告子對自己這兒子,也是寶貝得要命。於是在他生日的前一天,讓兒子想好明天要什麽禮物,並拍著胸膛說就算是要天上的星星老爹也給你摘來。
讓告子萬萬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生下了一個紈絝子弟。第二天這逆子說了個啥都不想要,就想吃那兩個鴨蛋。
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在“吃一個”協議書上雙方簽字了。
於是當晚一家人就吃鴨蛋。
沒想到的是,鴨蛋在鹽裡埋了這麽久居然沒壞,而是變成了鹹鴨蛋——很鹹很鹹很鹹的那種。
鹹到什麽地步呢?別說兒子才咬了一小口就給鹹哭了,告子自己也是鹹的口裡完全沒味了。
這下可真的是吃不完了。
一家人整整吃了三天,才終於把這個鹹鴨蛋消滅。
不過告子倒是挺高興的,又多了個節儉之道。從此之後菜裡就不放鹽,每天吃飯的時候把鹹鴨蛋放在桌子正中間,一家人看著看著就吃的進去飯了。
有一天,兒子又大哭起來。
告子忙問其故,答曰母親多看了一眼。告子暴怒道:“兒子,別生氣。讓她看,讓她看,咱鹹不死她。”
看著孟子師徒的眼神,告子就知道他們一定是想起這事了。老臉一紅說道:“說正事。”
於是公都子就說起了正事。
孔家的人現在真的天天有肉吃,其原因是他們把孔老夫子說過的話集結成一本書出版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本《論語》竟一下子就成了爆款暢銷書,其火爆程度比《成功學》銷量還大得多。
由此公都子就想到,能不能把今天談話的內容也寫成書去出版。到時候有稿酬了,就能和孔家人一樣天天吃香喝辣了。
這個提議得到了兩位大佬的一致讚同。
不過,又有個新的問題擺在面前。就是今天談話的內容有限,如果編成書的話實在是太單薄了。
於是公都子就又有了個提議:把師父以前和別人談過的內容也塞到書裡面水字數。
這實在是個天才的構思,孟子興奮得恨不得抱住這個好徒弟親上兩口。
三人立即開始整理起來,首先整理出來的是屋廬子那次。
一個任國人問屋廬子說:“禮和食哪樣重要?”
屋廬子回答禮重要之後,那人繼續問:“娶老婆和禮哪樣重要?”
屋廬子依舊回答禮重要。
那人笑著又問了:“如果非要按照禮節才吃會餓死,不按照禮節而吃,就可以得到吃的,那還是一定要按照禮節嗎?如果非要按照親迎的禮節娶妻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照親迎的禮節娶妻就可以娶到妻子,那還是一定要親迎嗎?”
屋廬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跑到鄒國問孟子怎麽辦。
孟子回答:“回答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接著教給屋廬子一段話。
如果不比較基礎,隻去看頂端高度,那麽一塊小木頭可以比最高的大樓還高。
很簡單,把它放在那棟樓的頂上,它就高過那個高樓了。
金屬比羽毛重這個說法也沒錯,但是值得同一個體積。難道一個金屬小鉤比一大車羽毛還重嗎?
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禮的細節相比較,何止於吃的重要?
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禮的細節相比較,何止於娶妻重要?
你去這樣答覆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搶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會去扭嗎?爬過東邊人家的牆壁去摟抱人家女孩子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摟抱便得不到妻子,那會去摟抱嗎?”
告子嘿嘿笑道:“你這話說好聽點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說不好聽就是根本沒回答直接把人家的問題換了個說法問回去了。”
孟子不悅地說:“我現在沒心情和你扯這個。”
已經翻身成為編委會主席的公都子更是沒好氣的說:“姓告的,咱們現在是在進行吃飯大計,你要再搗亂,就給我出去。”
告子不敢再說,急忙和他們繼續整理第二個事——和曹交的對話。
曹交問孟子:“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人嗎?”
孟子回答:“當然了。”
曹交搖頭說:“我聽說文王身高一丈,湯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卻只會吃飯罷了,要怎樣做才行呢?”
孟子說:“這有什麽關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
曹交說道:“能說德詳細點嗎?”
孟子答道:“要是有人自以為自己連一隻小雞都提不起來,那他便是一個沒有力氣的人。如果有人說自己能夠舉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個很有力氣的人。同樣的道理,舉得起烏獲所舉的重量的,也就是烏獲了。”
曹交搖頭表示沒聽明白。
孟子只能進一步解釋。
人難道是以不能勝任為憂患嗎?不是。只不過是不願意去做罷了。比如說,慢一點走讓在長者之後叫做悌;快一點走,搶在長者之前叫做不悌。
那慢一點走難道是人做不到的嗎?不那樣做而已。
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和悌罷了。
你穿堯的衣服,說堯的話,做堯的事,你便是堯了。你穿桀的衣服,說桀的話,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曹交說:“你太牛鼻了!我準備去拜見鄒君向他借個住處,情願留在您的門下做學生。”
孟子說:“道就像大路一樣,難道難於了解嗎?只怕人不去尋求罷了。你回去自己尋求吧,老師多得很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