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之大明國公》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如何能行
  即便是對於歷史再怎麽不熟悉的張凡。而提到明朝的話。除了皇帝之外。第一個能夠想的起來的大臣。也絕對是張居正了。當然。張居正這位張凡最起碼是名字最為熟悉的人。如今就坐在他的面前。並且兩人的關系也絕對是非同尋常的。

  不過這些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說提到張居正之所以會如此被人們耳熟能詳。自然是因為他所乾過的事情了。並不是什麽把持朝政之類的。而是在於張居正在大明中期施行了新法。並且這新法。即便是不能讓大明中興。卻也是讓明王朝改善了不少。

  總而言之。張居正非常出名。而對於張凡來說。當然是指還沒有見到張居正。不了解這個時代的事情的張凡而言。張居正的新法。最為出名的自然是他所提出來的《一條鞭法》了。這《一條鞭法》比起來《考成法》那可是要有名的多了。對於張凡而言。光是它的名字。就足以讓張凡這個對於歷史並不怎麽精通的人。都能夠記得住張居正的名字和這《一條鞭法》的名字了。而也是因為如此。即便是張凡在那個時候還並不太清楚到底《一條鞭法》是做什麽的。可是最起碼的一點。他知道這《一條鞭法》絕對是用在民事上的。

  而現在。張居正對張凡說。找他來是為了新法的事情。而如今。朝中張居正的吏治新法早已開始施用了。而接下來的。自然也就是在民事上所要用的了。而既然是張居正所提出來的。那麽張凡根本就連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張居正所要用的自然就是《一條鞭法》了。

  實際上。早在這之前。張居正就已經開始籌劃這件事情了。而那個時候。他也就跟張凡考慮了很多。

  誠然。既然是要施行新法。那就必須得拿出來一個才行。當然。不管什麽樣的辦法。不論再大還是再小。卻都是人所想出來的。

  而那時擺在張居正面前的辦法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靠他們自己在創出來一種新的辦法。

  這並不是什麽妄想。實際上《考成法》就是如此。張居正的《考成法》的確是借用了很多其他人的東西。但是那也只不過是一點點。當中很多的東西。大的框架。甚至於當中很多的條條框框。全都是靠著他自己。當然還有張凡的幫忙。這才是做出來的。

  而這種自己去創造。總是會在一開始的時候遇到一些麻煩的。或許剛開始看不出來。但是一旦實際上用起來。也就會有毛病出現了。不過這些並不是什麽問題。畢竟張居正不只是這新法的創造者。更是執行者。再加上如今的朝政。也是把持在他的手中的。所以即便是以後遇到了什麽問題。再去更改也是來得及的。

  而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借鑒早就已經有的法子。然後稍微改一改。這或許是借助前人。甚至於是前幾個朝代的辦法;又或者是借助如今就正在用的法子。但是卻是沒有辦法推廣到全國的。

  對於如今的張居正來說。他的面前擺著兩個辦法。

  而現在。他卻是實在不太適合。再去重頭創造一個法子了。並不是說別的。只不過是因為。這種方法的話。不僅僅耗時太久。而且非常麻煩。

  畢竟。民事和吏治完全不同。之前就曾經說過。朝廷當中的各種事情。雖然說是無比麻煩的。不僅僅黨派眾多。而且當中的關系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情況。比比皆是。但是同時。朝廷的事情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不管任何人。只要是官吏。那就要在朝廷之下行動了。

  如此一來的話。就讓複雜的事情變得簡單了起來。只要朝廷要改。那麽無論下面的關系多麽複雜都要改。

  但是如果放到民事上。就完全不同了。

  或許有人會說。這不是一樣嘛。官吏們在朝廷之下。不管關系多麽複雜。而朝廷如果決定了什麽。下面的官吏不管如何也得要照辦。這麽一來的話。民事豈不也是如此嘛。畢竟不管任何。百姓們也是在朝廷之下。更加不用說這些百姓們比起來官吏。雖然人數多了不少。但是卻更加地聽話。朝廷一旦做了什麽決定。他們必然會順從的。

  聽起來。事情的確是如此簡單。但是實際上。這件事情比想象中的要困難的多了。

  要知道。大明治下的疆土。那是何其之大。雖然說朝廷並沒有進行過詳細的統計。但是更具各省各府所報上來的情況。如今差不多也有將近六千萬的人口。這是一個何等龐大的數字。

  而如此龐大的人口。也就意味著當中關系的複雜了。在大明的疆土上。生活著的人。可不光是漢人。即便是那些西南或者東北的個別民族需要個別對待。但是即便是在中原。也是生活著很多其他族的人。而這些民族之間。相互的風俗並不相同。也就造成了很多的區別和麻煩。

  如今。即便是不說這些不同的民族了。只是看漢人這個龐大的民族。而即便是如此。也變得非常複雜了起來。漢人實在是太多了。分布在大明疆土的大江南北。雖然說這些都是漢人。但是卻並不代表著他們就是相同的。南轅北轍。不同的地方。風俗習慣不同。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於。哪怕是在同一個地方所生活著的同一個民族的人。也僅僅是因為地域之上有著微小的差別的緣故。也會讓他們之間產生巨大的差別。

  如此一來的話。這就是張居正的麻煩所在。也是他不可能在如今再重新創造一個新的法出來施用的緣故了。如果他想要這麽做的話。那麽無疑。他必須要創出來一個各地方。各族人。甚至於同族人但是不同風俗的人全都能夠接受的法才行。

  而這麽一來的話。也就意味著張居正如今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了解大明治下的所有疆土的風土人情。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說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就算是如今張居正位高權重。這種事情完全可以讓別人替他來收集。但是收集到的消息。卻也根本就不可能詳盡。而他這邊。僅僅靠著這麽幾個人。也根本就沒有辦法將這些事情全都考慮到。

  所以。張居正也就只能用這種借鑒他人的辦法了。借鑒一個切實可行的。同時也是在大部分地方都已經施行。並且也是已經有了成效的法子了。

  而這也是為什麽張居正會找上《一條鞭法》的緣故了。

  總而言之。張居正並不是《一條鞭法》的發明者。只不過是他將《一條鞭法》給推廣開了而已。

  說起來也實在是太過複雜。簡單一點就是。在明代的徭役。原有裡甲正役、均徭和雜泛差役這麽幾種。而當中以裡甲為主乾。以戶為基礎。而戶又以丁糧多寡來分為三等九則。從而作為編征差徭的依據。這種徭役。其根據就是在於自家耕作的小土地非常廣泛。因此朝廷才會如此決定。

  可是到了大明中葉之後。各地的土地兼並實在是太過嚴重。官紳包攬、大戶詭寄、徭役日重、農民逃徙等等緣故。裡甲早就已經名不副實。如此一來。朝廷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減少。

  如此一來。朝廷自然是要改才行。顯然由人頭來計算已經是不實際的問題了。而漸漸的。開始將方向從人丁轉向了田畝。再加上大明之時。商品經濟也已經開始發展。貨幣比之以前更有作用。如此一來。也是為改革創造了條件。

  但是與此同時。卻也是有人並不想要如此。畢竟這樣雖然是對於國家有好處。可是當真改了的話。這稅收也就要從田地裡來出。哪家的地越多。哪家每年所要交的錢也就越多了。這對於那些名下有大批土地的人來說。絕對不會是什麽好事。而這也實際上就是不管在什麽朝代。一旦遇到了需要變法之時。都會有無數的人站出來反對的緣故了。

  而張居正所打算用的辦法。實際上最早的時候。在宣德年間就已經開始出現在江南了。雖然跟如今的辦法有著天差地別。但是大致上卻有著相同。

  而現在。張居正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將這法子。推廣到全國。

  如今。擺在張居正和張凡面前的問題。並不是這個法子到底需要怎麽去改才能夠讓百姓們都認同。也不會引起多大的反對。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夠讓朝廷通過這個法子。

  這可是關系到最為根本的利益的事情了。即便是張居正是如今的內閣首輔大學士。但是一旦牽扯到這種事情。那些利益受損的人。到底會不會同意。卻也是不一定。同意了會不會貫徹施行。也是非常難說的事情。

  所以。與其說是張凡跟張居正在討論到時候應該怎麽來變法。還不如說是兩人在討論到底用什麽法子能讓這法全國通行來的差不多。

  只是。這也並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畢竟雖然到時候還是會有麻煩。可是朝廷如今。那可是站在這邊的。就算是到時候朝中的人全都反對。想來強行通過也是可能的。但是這自然不是張居正想要的。

  而張凡卻是知道。這個法子能不能行。在於李太后。但是李太后會不會同意。卻是在於朱翊鈞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