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大明國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重開經筵
  今日。九月二十二。可謂是熱鬧的很。自從上早朝之日起。就是如此了。

  前幾日。內閣首輔張居正上奏疏奏請重開經筵。為皇帝講經。這件事情很快就被通過了。不僅僅是李太后同意。就連年幼的朱翊鈞也很是喜歡。第二日的早朝。這件事情就被公布了出來。

  同樣。大臣們也很是高興。畢竟經筵這一朝廷盛典如今終於重開了。上一次經筵之時。還要追溯到正德年間去了。所以在場的這些大臣們。根本就沒有一人親眼見過那場面。不論史書中記載的再過壯麗。沒有親眼見過的事情。自然是不可喻言的。大臣們自然是都想要看一看。

  而且。經筵一開。對於在場的這些大臣來說。也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大明朝重文輕武。朝中更是以文人出身的大臣居多。甚至於就連很多將領。當年也是讀書人出身。入了仕途之後才是棄文從武的。這種情況。歷朝歷代當中。大明朝是最多的了。

  所謂“文人相輕。武人相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關於“武”的解釋就比較簡單了。論武的話。不管你是單打獨鬥。還是兩軍對壘。總得會分個高下出來。而且所謂不打不相識。即便是做為敵人在戰場上見面。爭鬥之後。雙方相互重視是很普遍的情況。

  而文人就不同了。特別是這些做大臣的文人。文人之間。以文章才學。或者口舌來相互博弈。是很常見的事情。然而。即便是再過有才氣的文人。其所寫的文章、所說的話。也並非毫無瑕疵。完美無缺。而再過蹩腳的文人。其作品也就未必是一無是處。毫無亮點。所以文人之間。想要相互分個高下出來。那是相當困難的。而且。文人相鬥。最多的情況就是各執一詞。誰都不服誰。最後總是會鬧個不歡而散了。

  所以說。文人可謂是天下最難纏的人了。古話常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俠者犯禁。所用的乃是武力。可是說到底。武力也是最容易被擊破的。而且武力所造成的傷害實在是有限。

  而文人。卻是以文亂法。亂了法度。後患無窮。

  話題說遠了。總之一句話。就是朝廷上的大臣們。對於文才。那是誰也不服誰的。如今重開經筵。正好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雖然說。經筵之上。主講官只有一人。而這人就正是張居正。並且。如今的張居正。權勢滔天。即便是其他的文人在心中或許會有人不服。但是面上是不會表達出來的。

  可是主講官只有一人。但是這並不意味這其他的人只能旁聽。不能開口。經筵所為的是為皇帝傳授治國之道。自然也是要廣開言路。集百家之長方才能成大成者。

  這。就是這些大臣們高興的原因了。

  經筵重開。一切全都按照以往的規矩來進行。場所和規矩。甚至是日期。全都沒有改變過。

  今天是九月二十二。而且今天就是經筵重開的第一日。

  講所在文華殿。這可算是本朝的第一次開筵講經。所以諸項事宜是準備的充分非常。尤為看重。

  上午快至巳時之時。有資格來此的大臣們已經是身著朝服。分兩列。按照品級站在文華殿外的丹陛兩旁。等候朱翊鈞的到來了。

  為首的。自然就是張居正了。而張凡。做為太傅。自然也是位列前拍。

  說起來。站在這丹陛兩旁的大臣們心中還是有些忐忑的。他們倒不是忐忑別的東西。隨意拉出一個讓他說話。他都是能夠侃侃而談的。他們擔心的原因是。大明朝的經筵。曾經有過一段黑暗史。

  大明初期的帝王。大都勤政好學。對於經筵也是無比重視。但是明代中葉之後。帝王大都不好學。甚至有的皇帝喜歡**講官。當年的景泰元年。明代宗朱祁鈺登基之後。詔開經筵。這位繼承了其哥哥皇位的皇帝。每次臨講進入大殿之中後。都要命令輒命宮中內官。在地上灑下金錢。然後讓講官撿取。還美其名曰為恩典。這對於文人來說。可算是天大的侮辱了。

  不過眾人如今心中也只不過是有些忐忑而已。畢竟朱翊鈞還是個十歲的孩童。怎麽會做出那等事情來。更何況。敢那麽不顧祖宗禮教而那麽做的。也就只有朱祁鈺一個人而已。畢竟他哥哥朱祁鎮因為土木堡之變而被瓦刺抓走。因為沒有得到皇位而鬱悶的朱祁鈺總算是有了一次可以發泄一番。過過癮的機會。他自然是不會放過了。

  少時。聖駕來到。朱翊鈞身穿皇袍。在二十位錦衣衛大漢將軍的護衛下。向文華殿行來。由於經筵之事。太過文質彬彬。做為皇帝貼身宮廷護衛的這些大漢將軍們。也是脫下了甲胄。換上了袍服。不過其為護衛。自然是要攜帶武器的。只是去下了刀劍。換成了金瓜這一類能夠充當儀仗的兵仗。

  皇帝行來。登上階梯之後。立於丹陛兩旁的大臣們立時五拜三叩行禮。

  之後。朱翊鈞進殿坐在主位上。傳召百官進入。只不過此時。朱翊鈞的身邊是多了一個人的身影。正是馮寶。看來他也是想要來這裡湊湊熱鬧。

  朱翊鈞入座之後。立時。就有鴻臚寺的官員將一張書案擺在朱翊鈞面前。上面放著此次講經所要說的書本。還有一張書案擺在不遠處。是給講官所用的。

  官員們在書案兩旁站定。就如同其他儀式一樣。兩旁的官員們所佔的是要與對面相對稱的。不可有一絲偏差。

  讚禮官呼喝一聲。這經筵就算是開始了。

  從大臣中走出兩位身穿紅袍的大臣。正是張居正和高儀二人。這兩人就是這一次經筵的主講了。還有兩位身穿藍袍的展書官出列。

  由展書官為皇帝和講官打開書本。講官便開始講授。

  兩位講官。一個負責講讀書本。另外一個所講的則是如何學以致用了。

  今日所講的乃是《中庸》中的九經。首先上來講經的正是高儀。

  這裡倒是要提到一點。所謂的《中庸》九經。就是用來治國的九項幾本工作了。其原文為:“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成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換成白話。就是要為君之人。必當修身養性、尊重賢者、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臣民、愛民如子、勤勉各種工匠、優待遠方來客、安撫各方諸侯。這是中庸之道治理國家的根本。

  高儀說的很正式、很全面、很莊重、也很淺白。這些對於朱翊鈞來說。並不困難。畢竟以前張凡為其授課之時。這四書五經乃是標準的教材。不可能不教授的。而且。在朱翊鈞看來。高儀雖然說得很淺顯易懂。但是相比起張凡來。就顯得有些乏味了。並不能夠讓他提起興趣。不過此時畢竟是經筵大點。太過莊重。自然是不適合向張凡平日那般。說著許多有趣之事來提起朱翊鈞的興致。

  高儀講完之後。便隨同那位展書官一同退回原位站好。以便讓張居正上前來逐一細細解說。

  張居正所講的可就高明了許多。逐一道理細細說來。鑒戒歷史之余。還會拿到現實當中來。讓聽者能夠更加明確。而且張居正所說的。也是非常符合此時的氣氛。沒有一絲逾越。卻也能讓人聽得興致盎然。

  只不過。說到“親親也”也之時。朱翊鈞開口問話了。

  親親也。愛護親族。這麽一來。叔伯兄弟之間就不會相互怨恨。這在百姓或者大臣們的家事當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對於皇族來說。爭權奪利之下。這種狀況幾乎難以形成。

  而朱翊鈞所問的也正是這個問題。如何親親。他是皇帝。他倒是想親親。但是親親之後。那些個叔伯兄弟就不會怨恨他了嗎。未必。恐怕會更加怨恨也說不定。畢竟。他是皇帝。

  張凡聽他這麽一問。心中就無奈了。當時他給朱翊鈞教課到這裡的時候。就沒有解釋這一段。朱翊鈞也沒有問。畢竟誰都知道為什麽。但是此時。經筵大點上。不允許有任何問題被如此放過。全部都要一一細說才行。

  即便是張居正博古通今。舉出了先秦之時的許多例子。但是惟獨這一項。張居正說不出任何大明朝的實例來舉證。大明一朝。皇族的爭鬥不斷。藩王的叛亂也是歷朝最多的。甚至於。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乃是明成祖朱棣的後人。而朱棣。就是通過武力廢了自己的侄子建文明惠帝朱允炆而坐上的皇位。這別說是張居正。就算是換誰來也說不出一個好例子。

  而就算是往前代再說。也基本上就是沒有這種和諧的皇族出現過。

  不過張居正就是張居正。面上絲毫不顯得尷尬。侃侃而談之余也是將這個難題略過了。

  還好。這經筵大點之上。誰都是中規中矩。朱翊鈞並沒有窮追不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