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鳳穿殘漢》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
  “自即日起,帳冊以紅記出、以墨記入……”

  廳堂上蔡吉攤開竹簡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大聲念出了自己關於更改官廳記帳之法的具體實施細則。其實蔡吉的這一次改製的內容並不算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其一,規定所有帳冊一律以朱筆記錄支出,以墨筆記錄收入,從而方便查對;其二,規定日常記錄,入出帳目以時序為準,交替進行記錄,每日分別小結入、出之數,進行結算,並單獨列示結算數額;其三,規定太守府帳目一月一結,縣府帳目上交郡府一季一結,郡府總帳半年一結。按舊管(上期結余)、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和實在(本期結存)四個欄目,以“舊管+新收=開除+實在”這一平衡公式加以總結;其四,規定郡府年終財政總結一律以糧食結算。

  蔡吉這四條項目由淺入深。以“朱出墨入記帳法”一項最為簡單易行。畢竟,最遲到南北朝時期,“朱出墨入記帳法”便已出現,故此法只是習慣問題而已。而二、三兩條則旨在改進會計計算方法,應該阻力也不大。唯有第四條在財政中推行糧食結算,相對動靜比較大,蔡吉所說的改製,以及段融所提到的耗費人力整理帳冊,指的都是這一條。]

  須知,秦漢時期的財政經濟活動中,國家所規定的各項收入及費用支出一般來說是比較固定的、單純的。財物出入一般不具有交換性質,而是比較單純的行政收支性質。國庫財物的入出從國家財政收支總體上講,兩者之間有著相互製約的關系,但是從個體上講,即從每一筆經濟事項來講,入與出之間一般缺少相互製約的關系。進入國庫的財物通常表現為暫時與付出無關的單純收入,而從國庫發出的每項開支也無需知曉它的具體來源,只是一種單純的付出而已。故東漢官廳帳目記錄乃是禾歸禾,栗歸栗,布歸布,錢歸錢等等,直白而又繁複。乍一看上去很難判斷官府真正的財政狀況。

  然而在蔡吉的推波助瀾下,目前的東萊郡的財政活動已不僅限於單純的稅賦以及財政支出,而是涉及到了海外貿易。這樣一來東萊郡府便變向地成了一個帶有官商性質的組織。如此一來就需要涉及到考核衙門的財政狀況。照理說碰上這樣的情況,蔡吉理應將郡府內的資產折算成銅錢或是白銀黃巾之類的貨幣來結算統計才對。可眼下偏偏是銅錢信用崩潰的東漢末年,且非常缺乏金銀等貴重金屬。既然銅錢、金銀都無法建立起貨幣信用。那要用什麽來穩定東漢早已糜爛的財政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糧食!在這個餓殍遍野的時代,只有糧食才是真真切切的硬通貨。正是基於這個道理,蔡吉才會想到用糧食來折算郡府資產。而她的這種做法其實已經是在變向地實施糧本位。

  所謂糧本位就是以糧食作為本位幣,並以此來進行結算統計的一種貨幣制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帝國中國其實是糧本位的發明者,而糧本位亦是最富中國特色,時間最為久遠的一種貨幣制度。正如此刻東漢官員的俸祿,就是以糧食作為收入標準的。例如,蔡吉身為郡太守,俸祿應為二千石,折合月谷120斛。不過蔡吉做太守到現在,沒從郡府支過一枚錢一粒谷,真是比海瑞還海瑞。當然東漢包括後來的諸多朝代糧本位也僅限於此而已。銅錢本位才是中國封建王朝主流貨幣制度。由此可見中國的官僚們其實歷來都是最關心自個兒荷包的,因為不管是銅錢本位還是金銀本位都會出現通貨膨脹,唯有糧本位雖最為原始卻也最為穩定。而真正將糧本位作為政府財政結算方式,那是1949年之後的事了。當時因連年的大規模戰爭和放飛的物價,整個中國的經濟瀕臨本虧,正是糧本位制度的實施讓政府完成了由亂到治的過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