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鳳穿殘漢》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為忠漢
  一句“孤令孔明為難也”,瞬間觸碰到了諸葛亮心底深處最為柔軟的部分。+,如果說早先他選擇輔佐劉備是看中劉備的漢宗親身份以及劉備本人以光複漢室為己任,百折不撓的精神。那經過一年來的相識相知,諸葛亮已然深切地感受到劉備有別於其他諸侯的魅力,不在於宗室血統,不在於雄心壯志,而在於劉備“濟大事以人為本”的寬厚胸懷。

  須知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番偉業,光靠一己之力單打獨鬥是萬萬不行的。身為君主必須禮賢下士,知人善用,如此方能得天下能人賢士輔佐。劉備本著“以人為本”的信念,寬厚待人,重情重義,令他在諸葛亮眼中頗具高祖遺風。反觀其他出身宗室的諸侯,劉繇徒有虛名,劉表志大才疏,劉焉任人唯親,劉璋懦弱無能。便是許都皇宮內的劉協亦不過是董賊、曹賊擁立的“更始帝”,想那傳國玉璽早晚也會由其拱手讓人。

  既然如此余又何須為分封諸侯而糾結。便是劉協大肆分封最終如更始帝那般失國,玄德公亦可效仿光武帝一統天下,光複漢室!

  想到這裡,諸葛亮當即一掃心中鬱結,轉而拱手朝劉備深深一拜道,“非也!是亮令主公為難。”

  “孔明…”劉備詫異地望著諸葛亮,一時間有些弄不清這位年輕軍師的真實想法。在劉備看來諸葛亮對漢室頗有感情,且年紀輕輕就一手策劃了名動天下的當陽之圍。恐怕一時間會難以接受劉、曹、蔡、孫三家一同護送天子遷都,並受賜封國的現實。所以劉備在白天並沒有當場拍板接受張存等人的進言,而是在入夜後單獨來找諸葛亮談心。希望經過一番推心置腹交流能讓諸葛亮理解他的苦衷。

  且就在劉備不知該如何應答之時就見諸葛亮直起身,帶著他那一貫自信的笑容向劉備問道,“主公可是為分封諸侯而來?”

  望著那雙亮若星辰的眸子,劉備恍惚間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與諸葛亮對策的那葉扁舟上,就聽他脫口問道,“孔明有何高見?”

  諸葛亮並沒有直接回答劉備的問題,而是如白天的張存、習禎那般同劉備講起了典故。“主公明鑒,昔年綠林滅新室,誅王莽。擁更始為主。然天下憤漢之亡而望劉氏之再興,乃人之同情也,非綠林之情也。更始不思其反,受其推戴而屍乎其位。恃諸將。廣封王,親小人,陷忠良,終落得眾叛親離,國破身亡。若非光武出巡河北,延攬英雄,一舉擊滅赤眉,掃平關東。則漢室亡矣。”

  諸葛亮所提到的更始乃是光武帝劉秀的族兄劉玄,因其被綠林軍立為皇帝。年號更始,故人稱更始帝。劉玄登基後沒多久,綠林等義軍便攻破長安斬殺了王莽,漢家江山也好似就此光複。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以李松、趙萌為首的大臣向劉玄進言,建議將勤王有功的軍閥一並封王。唯有將軍朱鮪以漢高祖有約“異姓不得封王”主動推辭。不過在眾軍閥的施壓之下劉玄最終還是違背祖訓分封異姓軍閥為王。

  倘若僅是如此劉玄的境遇與舉動,同眼下身處許都的劉協還真有幾分相似。然而劉玄並不像諸葛亮形容的那般無能,相反他還是一個頗有權謀的人物。在大肆封王之後不久劉玄便仗著有綠林諸將支持,開始動手剪除對他皇位造成威脅的權臣。

  首當其衝的便是漢信侯劉縯。劉縯是劉秀的同胞兄弟,生性剛毅,好俠養士。早前在綠林軍剛剛發展到十萬之眾時,義軍內部曾為立劉玄為帝,還是立劉縯為帝的問題上產生過分歧。最後由於綠林統帥忌憚劉縯的威名,生怕其一旦被立為皇帝就不易左右,而劉玄性格怯弱,立他為皇帝較易控制。於是綠林統帥便故意支開劉縯,擁立劉玄為帝。劉縯雖然沒能當上皇帝,但他與其弟劉秀之後在昆陽城下大破王莽精兵四十萬,可謂名滿天下。深感威脅的劉玄便借大會諸將之機,舉玉佩為號,使武士乘劉縯不備,一舉將其擊殺。

  劉縯死後,劉秀能強忍悲傷,隱忍負重。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對大哥劉縯部將不私下接觸,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並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劉玄本因劉縯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殺之,眼見劉秀如此謙恭,考慮到謀殺劉縯已然在民間引起公憤,故非但沒有治罪於劉秀,反而封其為武信侯。劉秀受封後在河北的封地招賢納士,務悅民心,暗中積蓄實力。

  另一方面劉玄卻是自詡高枕無憂,終日與婦人在後庭飲酒取樂,無視民間疾苦。三年後來自青州的赤眉軍攻破長安,劉玄肉袒出降向赤眉軍擁立的漢帝劉盆子獻上玉璽,但在不久之後還是被赤眉軍縊殺於牧馬途中。此時的劉秀早與劉玄決裂自立為帝,並在綠林與赤眉兩方鷸蚌相爭得差不多後,一舉出手將這兩大為害中原十數載的兵禍徹底鏟除,從而成為了軍閥混戰的最終贏家。

  更始與光武的典故顯然比平王東遷更為劉備所熟悉。兩個典故與眼下的局勢多少都有點暗合之處,不過前者的結局是光武中興天下一統,後者的結局則是周室衰微列國紛爭。由此也隱射出諸葛亮與張、習等人對未來的兩種不同期待。此刻就看劉備如何選擇了。

  “孔明要孤效仿世祖乎……”劉備低頭回味了一番諸葛亮所提的典故,跟著又兀自搖了搖頭道,“當今天子天性慈愛,絕非更始之流,孤又豈能與之決裂。”

  對於劉備對天子劉協的評價諸葛亮持不置可否的態度。在他看來劉協的品行或許優於更始帝,然而光靠純良的天性並不能力挽狂瀾光複漢室。更何況劉協連名義上的大一統都保不住。只能以“共主”之名勉強維系皇帝的身份。所以眼見這會兒的劉備面對劉協還有些猶豫不決,諸葛亮當即跨前一步,鄭重其事地進諫道。“當今天子雖非更始,然其封疆列國,終會為禍天下。亮在此懇請主公以光武為例,封疆列國之余,勿棄興漢之志!”

  諸葛亮一席進言直說得劉備血脈僨張,由不得在心中暗自忿然——同為高祖後裔,許劉協小兒列土封疆。就不許孤複興大漢乎!想到這兒,劉備一把抓住諸葛亮的雙臂,沉聲起誓道。“蒼天在上!孤定不負孔明所托!”

  此時此刻身處許都的劉協並不知曉他已被劉備、諸葛亮視作為當世更始帝。事實上,這位重獲自由的漢天子非但沒對即將到來的封疆列國感到羞愧,反而懷揣著雀躍地心情在雲台殿內同心腹大臣吳碩討論起了新都的位置。

  “蔡安貞提議遷都襄陽?”劉協坐在龍榻上,俯身看著案上的錦帛地圖。臉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為難之色。顯然位於荊州的襄陽對於從未到過淮河以南的劉協而言實在是偏僻得很。

  “蔡安貞言。襄陽乃世祖故裡,金城湯池。故倡議遷都襄陽,劃荊北三郡為王畿。”吳碩說到這兒見天子皺起了眉頭,於是連忙又將話鋒一轉拋出了另一處候選地,“吳侯孫伯符則提議遷都沛城,劃沛郡、彭城二郡為王畿。沛郡乃高祖龍興之地,較之襄陽更具王氣。”

  劉協聽完吳碩的介紹,看了看地圖上襄陽的位置。又瞅了瞅沛郡的方位,非但沒有做出選擇。兩道劍眉反倒是越擰越緊。正如吳碩所言,沛郡作為高祖的龍興之鄉,又地處中原,本該是遷都的最佳之選。但是從地圖上看沛郡幾乎位於曹家勢利的腹地,唯有東北一角與蔡氏控制的徐州接壤。懾於曹家父子的淫威,劉協實在是不敢將新都遷入此等虎穴之中。反觀襄陽雖也與曹家勢利有所接壤,但勝在地處偏遠又有劉備、孫策兩方勢利從旁協助,且曹軍不善水戰,北地凶悍的騎兵又無法在水網縱橫的荊州施展開手腳。論安逸自然是襄陽更勝一籌。

  於是在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劉協最終還是將白皙的手指點在了襄陽的位置上,“襄陽真如蔡安貞所言,堪稱金城湯池乎?”

  眼見劉協傾向於遷都偏南偏安的襄陽,吳碩在內心深處多少有些失望。但考慮到劉協自小寄人籬下,顛沛流離的經歷,這位漢家老臣最終還是認可了天子的選擇,進而拱手介紹,“回陛下,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形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之初平元年,劉表曾擴建築城池,挖溝渠引漢水護城。稱其金城湯池並不為過。”

  聽聞襄陽如此牢不可破,劉協板著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就見他一面摩挲著地圖上的襄陽城,一面興致勃勃地發話道,“若得此城,朕高枕無憂也!吳卿,齊、吳使節何時進宮?”

  吳碩俯身作答道,“回陛下,荀令君已安排齊、吳使節入住驛館,明日便可進宮面聖。”

  哪知劉協一聽是荀彧安排接待齊吳兩家的使節,立馬就收斂起笑容,眉頭一皺不滿道,“朕聽聞荀彧竭力反對朕遷都分封,怎可由其接待齊、吳使節?”

  吳碩見狀趕緊替荀彧向劉協解釋道,“陛下明鑒,荀令君素來守正持重,其持異議乃是出於謹慎,絕非有意冒犯陛下。”

  然而吳碩哪裡知曉這會兒劉協對荀彧的厭惡絲毫不亞於其對曹操父子的憤恨。在劉協看來荀彧雖口口聲聲自詡忠於漢室,卻從未將他這位正牌漢天子放在眼裡。不僅如此荀彧還助紂為虐替曹操出謀劃策多次阻擾劉協親政。哪怕曹家父子落到如今這等山窮水盡的地步,荀彧依舊固執地想要代曹操阻止劉協遷都。

  正所謂疑鄰盜斧,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主觀成見之後,他看對方做任何事都不會順眼。劉協現在就陷於疑鄰盜斧的怪圈之中。除了吳碩、孔融等帝黨人士,劉協對於曹家父子一手提拔上來的許都文武皆持懷疑甚至敵視的態度,認為這些人都是投靠曹家父子的叛逆隨時可能充當曹家父子的細作甚至加害於他。

  劉協的這種態度恰是荀彧等諸多中原忠漢人士的共同悲哀。他們雖在感情上忠於漢王朝,卻怎奈龍榻上的劉協能力有限無法擔負起中興大業。於是像荀彧、沮授這等有才華有抱負的士人便主動前去輔佐曹操、袁紹之類的當世豪傑,想要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光複漢室。然而豪傑之所以能被稱之為豪傑,是因為他們擁有尋常人等無可比擬的膽識與野心。所以一旦豪傑們羽翼豐滿,勢必就會與天子爭奪天下的控制權,從而轉變為威脅漢室存亡的梟雄。於是曹操成了囚天子弑貴妃的權臣逆賊。而袁紹則乾脆自立為王。站在劉協的角度不忠於他個人的“忠漢”毫無意義。於是夾在天子與梟雄之間的荀彧、沮授等人便兩頭不落好,一方面他們被劉協視作為叛逆,另一方面卻又因傾向於漢室而深受梟雄們的猜忌。就這一點而言諸葛亮無疑是幸運的,至少劉備漢宗室的身份讓他可以心無旁騖地輔佐心目中的“光武帝”中興漢室。

  然而劉協本人並不認為自己能力有限。在這位漢天子看來他只是缺乏一方可以施展才華舞台。只要給他一支忠誠的兵馬,一片完全聽令於皇室的王畿,他劉協便能向天下人證明他乃高祖之後無愧於天子之名。所以劉協毫不猶豫地全盤接受了蔡吉“卜都定鼎,還政天子,分封諸侯,以藩屏漢”的倡議。至於外界關於他將漢天子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的皇帝降格為天下共主的指責,劉協則是完全嗤之以鼻。足不出內苑,令不出宮門的皇帝又算哪門子的皇帝!

  ——————

  久違小劇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