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宋第一臥底》第2435章:心意只在談笑中、未知泰山、岱宗
  聽到了張姑娘的話,這時的沈墨才忽然醒悟過來。

  原來自己吟誦的這首詩,雖然當年在常熟幾乎是無人不知,但其實是在後世明代才有的。所以他現在這一念誦出來,弄不好張姑娘又把人家詩人的原創套到了自己的頭上。

  其實這首詩是明代一位禦醫所作,他名字叫做沈玄,還是沈墨的一位本家。詩裡說得正是常熟本地的景色。

  因為常熟城依山而建,幾乎把虞山半壁包入了城中。弄得就像是十裡青山踏入了城中一般,因此才有了這樣一首詩。

  這首詩裡的“七夕流水,十裡青山”描述得也是分外傳神。也難怪沈墨隨口吟來,就把張姑娘姑娘弄得十分驚詫傾慕。

  在這之後,沈墨好歹把這件事遮了過去,讓張姑娘不要外傳。

  隨即,他們一家人打扮休息妥當,就坐上馬車駛進了常熟城。

  ……

  當他們進了城之後,沈墨見到常熟城內的情景,也不由得心中暗自讚歎。

  和臨安的繁華盛景和揚州的奢華風流不同,常熟這個地方更有一種安靜富足的味道。

  這裡街上的行人都是彬彬有禮,街道兩邊的院落也是精致可愛。人身上的物件裝飾無不是精致細巧,就連街上鋪就的青石和隨處可見的花木都是獨具匠心。

  顯然這裡的人活得都是精細雅致,帶有一種恬淡的風韻。讓人一見之下,便覺得這裡實在是一個溫暖舒適的小城。

  沈墨帶領著家眷閑逛,在街上給他們買了此地的特產,寶岩的“螳螂子”楊梅、還有桂花栗子之後,他還特意讓趙金錠去買了幾大罐有名的桂花酒。

  在這之後,沈墨坐在馬車上看著風景,不經意間偶然向著車裡一看。

  就見那位“生死無端”李慕魚小姑娘剛剛吃了一個楊梅,正撚著手裡的一個楊梅核在那裡發愣。

  沈墨隨手接過莫小洛剝給他的一個栗子,不由分說塞進她的嘴裡,把李慕魚驚得全身一顫!
  這時,她卻見自己的老師笑著說道:

  “沒事多看看風景,琢磨一下怎麽勾引男孩子之類的事兒,別看著個楊梅核兒,都想著怎麽用它殺人!”

  “是!老師!”

  這位李慕魚姑娘一下被沈墨說中了心事,立刻吐了吐舌頭。

  只見她把手裡的楊梅核隨手扔掉,然後用兩隻手掌拄著可愛的小臉蛋兒,開始看起外面的風景來。

  ……

  在他們的馬車外頭,趙金錠買了一簍肥大的鱔魚拎在手上,準備晚上讓他們雇來的本地名廚,做一道此地的名菜“響油鱔糊”給統帥吃。

  在這之後一家人談談說說,笑語不斷的一路遊覽過來,這才終於到了位於城東南的泰山商社。

  沈墨沒進商社,卻先到了碼頭。這一回,他終於還是看到了自己苦心經營數月有余的泰山商社,在大宋境內運營的情景!

  ……

  只見這片碼頭是剛剛修建好的,一片乾乾淨淨的青石壘砌而成的台階,直接伸進了河水之中。

  在台階上面的盡頭是商社辦公的門面,還有供自己員工休息的房舍院落。在四面高牆圍繞之下,是幾排簇新的貨物庫房。

  在碼頭下面的河水中,一排排船隻停靠得井然有序,有四艘船正在港口的泊位上卸貨。

  在他們停靠的錨地上,安裝著幾個鐵木複合的巨大支架,上面用滑輪組作為起重吊裝的設備,正在忙碌的運轉著。

  這些東西原本就是沈墨設計製造的,所以他向下一看,就知道這些正在卸船的貨物裡有通州的商品,也有本地商人的貨物。

  一般來講,所有通州商品為了保證沿途運輸的安全和便利,都是用統一規格的木質集裝箱裝運。雖然集裝箱的體格比較後世的鋼板集裝箱要小了很多,只是比一個大衣櫃大得有限。

  但是從船上卸下來之後,這樣的箱子正好可以放運到馬車上運輸,而且不會讓商品破損和丟失。

  這樣的集裝箱在裝卸方面也是極端便利,所以基本上通州的遠途運輸,現在都采用這樣的裝運方式。

  而另一面的兩艘船,正卸下來是用麻布網兜起來的麻袋。這樣的包裝吊運的時候雖然也不複雜,但卻是比集裝箱差的多了。所以沈墨一看知道,這是本地商人短途運輸的貨品。

  ……

  在沈墨的注視下,只見碼頭上的商社工作人員行動之間井然有序,所有的操作都是按照規程進行的。

  而在他們飛快地裝卸之下,一艘一艘商船不斷的在碼頭上就位。卸掉貨物之後馬上又給後面的船騰出位置,裝卸的效率非常高。

  就在沈墨駐足觀看的時候,在他邊上還有不少人站在這裡看熱鬧,顯然這副奇景讓他們也感到很愛新奇。

  估計這些人也是頭一次看到,用滑輪組能把沉重的貨物輕飄飄提起來。所以才會一邊看一邊不住的讚歎。

  而那些常熟本地人顯然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他們看到這群外地人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臉上的笑容明顯是在笑話他們。

  “得!讓人當成土包子了!”

  這時的沈墨笑著摸了摸鼻子,一說話就引得身邊的家眷一陣嬌笑。

  ……

  隨即,沈墨又一把抓住了一個看身量打扮,就是在碼頭上討生活的牙行(中介)小廝,然後給了他五六個銅錢,說要向他打聽些事。

  這個牙行小子還有些沒搞清狀況,可是他攥著手裡的五六個銅錢,聽這位客人向他打聽,此地的蕈油面去哪家吃味道最是地道,他立刻就放松下來。

  他臉上露出了笑意,這才樂呵呵的把銅錢揣進了自己衣袋。

  只見這個小廝用手指著碼頭裡面,一個酒家的幌子道:“好叫客官知曉。”

  “在那個酒幌兒下有一座興福樓,他們家的蕈油面是專選三秋之後“老來嫩”的松樹蕈做的。那可是興福寺素面的嫡傳!”

  “等到蕈油“澆頭”一淋上去您就曉得了,最是香氣撲鼻,鮮美異常,遠非一般酒樓可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