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開局就死了諸葛亮》第307章 山越暴民
  吳兵的哨探沒有說錯:領兵襲赤烏的正是張翼,率領蜀軍和山民攻打柴桑城的正是吳班!

  自吳懿兵敗大嶺山,吳班攜五千蜀兵順著繩梯而下,退入幕阜山已經半年有余。

  要講清楚這半年裡發生的事,還得從吳國與山越之間的恩怨說起,甚至從山越的起源說起。

  山越,最開始是古百越族的後裔,他們以部落的形勢隱居於山中,有自己的首領和經濟基礎,許多部落還能自己鑄鐵,也有自己的正式軍隊。

  自孫堅起事、孫策平定江東的那一刻起,東吳與山越之間的紛爭就沒平息過,直到幾百年後的隋唐時期,史書上仍存有“山越”一詞。

  至於山越有多少人,史書上難有明確的統計,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歷史上的幾百年間,絕大部分人都低估了山越人口的數量,也低估了這個“異族”對南方六朝政權的影響。

  據《宋書》記載:“自元嘉將半,寇慝彌廣,遂盤結數州,搖亂邦邑。於是命將出師,恣行誅討,自江漢以北,廬江以南,搜山蕩谷,窮兵罄武,系頸囚俘,蓋以數百萬計。”

  當時的劉宋政權,比孫吳政權晚了兩百余年,而當時,僅僅在江漢以北、廬江以南的蠻族(山越)就有數百萬之眾!
  憑這段記載,足以看出江南地區的山越人數目之多。在劉宋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程度遠要高於孫吳時期,“山越”的地盤卻沒有大的改變,由此反推,孫吳時期的山越異族應該不低於一百萬。

  同時,我們再以東吳歷年來征討山越的記錄來看,在東吳坐擁江東的幾十年裡,諸葛恪、陸胤、潘濬、朱桓、衛溫、張承、全琮、凌統等人都先後征討過山越,史書上有著詳細的記載:
  建安八年(203),賀齊討山越:“時吳、會稽、丹楊多有伏匿,遜陳便宜,乞與募焉。會稽山賊大帥潘臨得六萬戶,斬首六千,得兵萬人。”

  建安十三年(208),賀齊討山越:“……豫章東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為賊亂,眾萬餘人。齊討平之,誅其首惡,餘皆降服,得兩萬戶,斬首七千。”

  建安十八年(213),賀齊討山越:“……山中人尚多壯悍,可以威恩誘也,權令東佔且討之,命敕屬城,凡統所求,皆先給後聞。統素愛士,士亦慕焉。得精兵萬餘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陸遜討山越:“……後權以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使討山越。因開募召,得精兵萬餘人,出屯牛渚,稍遷偏將軍。”

  僅從列出的幾個史料記載來看,吳國對山越的征討都是“擄其民,斬其兵”,再以其精壯補充自己的兵力;在幾十個詳實的記載中,如果逐個相加,可以發現山越的人口數量至少不低於一百萬。

  另一方面,從劉閃“招安”武陵山的山越暴民來看,山民通過對各縣物資和人口的劫掠,再經過多年的發展,他們已經不是古老的百越族,他們早就與當地的漢人融合,甚至很多都是為了逃避高額賦稅,或是逃避徭役而躲入山的是漢人。

  吳國對山越的幾十次征討,雖然每一次都戰果累累,但每一次的征討並不成功。

  吳國若是出動小批量的兵力去征討,自然打不過這些山民;當吳國出動大軍時,這些熟悉地形的山民又會退入深山之中。等到吳兵退去或風聲一過,這些山民又死灰複燃,繼續威脅吳國的各個郡縣。

  吳國的豫章郡可說是三面環山,東有幕阜山、九嶺山,東南有霄山嶺,西有武夷山,唯有中部和靠近長江的北面地區是平原。

  這樣的地理環境,再加上吳國對山越的歧視和征討,這就注定了山越跟吳國的長期對抗。

  十幾年前,盤據於豫章郡幕阜山的山越首領名叫張節,曾有部數萬人。前些年被陸遜征討後實力大損,張節也被陸遜斬殺,其子張畯領著山民藏於深山十幾年,吳國因其沒有再作惡,也就放任不管。

  吳班領著蜀軍退入幕阜山後,這支糧盡兵疲的蜀軍被山民圍困在一個峽谷中。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吳班帶著幾名兵卒,大膽地與張畯會面。

  經過幾次接觸之後,張畯對這支部隊的敵意稍減,吳班趁機向張畯講解蜀中的各項政策。

  張畯自然不會輕易相信,他在控制著這五千蜀軍的同時,陸續派人前往長沙、武陵二郡多番了解,也曾派人到武陵山找尋貂融部落的山民求證。

  經過數月的暗訪,張畯對吳班和這支蜀軍再也沒有敵意,張畯也表達出率眾歸順大漢的意願。

  然而,此時的豫章郡仍在吳國的控制中,諸葛謹更是在幕阜山下的柴桑、赤烏周圍駐了重兵。

  由於山勢的原因,吳班和張畯很難越過幕阜山到達江夏或長沙郡,也無法與劉閃或薑維取得聯系,他們只能密切注視著吳軍的動向。

  前不久,張翼又領兵退入幕阜山,他與吳班和張畯“會師”之後,預感到大漢的軍隊很快就會兵進柴桑,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等待出山的時機。

  幾天后,諸葛謹的主力大軍兵進蘄春,以張翼對外界形勢的了解,他認為最好的機會已經來臨。

  此時,張翼的手中恰好有一隻信鴿,他與吳班、張畯商議後,在不確定薑維能否收到的情況下,以飛鴿傳書的方式,向秭歸送出自己的出山時間,希望與蘄春和下雉的大軍配合行動。

  薑維收到信後,他略微改變了部署,擺出集結一千多艘戰船東進的架勢,逼迫陸遜以一換一,同時逼迫諸葛謹率主力戰船來援。

  聲勢浩大的2萬蜀兵和1萬精壯山民洶湧而出,毫不費力地攻佔了空虛的柴桑城,然後繼續往江邊開進。

  由於諸葛謹的主力已在蘄春,柴桑和赤烏以北的吳軍寨中只有三千兵馬,諸葛謹自然無法抵擋,他毫不猶豫地乘坐艨艟戰船棄寨而走,寨中的兵卒也由樓船運至蘄春。

  就在諸葛謹逃亡於江上時,長江航線的下雉段,將近五百條木筏滿載糧草,浩浩蕩蕩蕩地順江而下,幾乎與諸葛謹逃生的艨艟戰船擦身而過。

  “父親!怎麽不還擊?”諸葛恪問道。

  “還擊?打得過他們嗎?”諸葛謹有氣無力地說道:“就憑你這點本事,也只能剿點山越暴民了!”

  看著滿臉委屈的諸葛恪,周魴說道:“世侄,若不是咱們插著兩面戰旗偽裝成商船,恐怕早被蜀軍的木筏合力給掀了!哪裡還敢還擊啊!”

  此時,諸葛謹手上只有五十條樓船,他們多停在蘄春城外;另外的一百條戰船也被調往黃石,現在無法阻擋數量眾多的蜀軍木筏,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將糧草送往十幾裡外的武穴。

  “父親!蜀軍已將糧草送至武穴,我蘄春防線還有用嗎?我退往蘄春,恐怕不妥吧!”諸葛恪又弱弱地問道。

  “大將軍,今蜀軍奪了柴桑,而我在豫章郡兵力空虛。恐豫章、廬陵、南海三郡亦難保也,必須得盡快想辦法!”

  “我腦子很亂,隻想好好休息一下。”諸葛謹半閉著眼睛,有氣無力地說道:“我先去往蘄春,立刻派人將柴桑的戰事報知丞相,一切由他定奪吧……唉……大勢去矣!大勢去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