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開局就死了諸葛亮》第555章 石泉危急
  魏軍秘密進往漢中,這已經讓諸葛恪慌了神,鐵了心要帶兵回援。

  朱然提到這個問題時,諸葛恪正色說道:“朱將軍!此時的漢中兵力空虛,我只能速速回師,以一支兵馬堅守陽平關,阻擋魏軍進一步南下,再以一支兵馬支援漢中諸城;諸位將軍也知道,魏軍從子午道而來,六百裡運糧極為艱難,只要我主力大軍回援,要擊退魏軍也不難。”

  諸葛恪的話也有道理,朱然仍不建議全軍回援,擔憂地說道:“我只有一萬兵馬堅守在豐水和涇河以西,若這兩條防線被擊破,魏軍又可經褒斜道、儻駱道、陳倉道,甚至從祁山多路進兵,以司馬懿之謀,我防不勝防啊!”

  “朱將軍,我已將軍情急報漢中,父親和弟弟必會第一時間在褒斜道、儻駱道設防;我從大散關回師,仍會留一軍死守大散關,這三路可保無憂;至於祁山一線,我可從陽平關抽調兵馬去援,死守各路隘口,魏軍必不敢入。唯有如此,方可確保漢中無憂。”

  諸葛恪的態度很堅決,施績、羅蒙、呂翼和張紹等人多番勸說,仍不能阻擋諸葛恪“全軍回援”的打算,隻得依令而行。

  司馬懿兵進子午道的消息傳至漢中,諸葛瑾聞之並未慌張:“漢中兵力雖然空虛,但大將軍行事謹慎,他留有一營兵馬守住各路隘口。傳令:令馬邈死守腰嶺關、令王含死守馬嶺關,令胡濟死守陽平關,其余兩部司馬,分別屯兵於褒斜道、儻駱道的險要之處。”

  “父親,子午道雖有兩部兵馬守住險要,我還是要加強石泉之防禦,將魏軍阻在漢中以東的峽谷之間。”諸葛融謹慎地說道。

  “不錯,兩部兵馬只能遲滯魏軍的行程,不足以守住子午道。諸葛攀,你速速前往石泉縣,緊急動員城中百姓,然後前往馬嶺關禦敵;諸葛綽,你速速動員漢中百姓,然後前往石泉駐守,等候援兵!”

  二人領命離開之後,諸葛融疑惑地問道:“父親,我在漢中只有一營兵馬,現在分散守衛各處,早已捉襟見肘,哪裡還有援兵?”

  “以你兄長的性格,他必會以主力大軍回援。只要我堅守各處隘口和城池,拖延時日,必有援兵到來。”諸葛瑾說罷,遺憾地說道:“唉!恪兒確無將帥之才,枉負陛下信任矣!”

  ……

  子口。

  漢軍主力兵退大散關,消息傳至魏軍營寨,這完全在司馬懿的預料之外。

  “太傅,在我原有的計劃中,我兵進子午道之後,諸葛恪必會猛攻豐水和涇河,借此威脅子口,逼我退兵;我在豐水和涇河部署重兵防禦,本以為能重創蜀軍,哪知諸葛恪如此膽怯,竟將我計劃全盤打亂!”

  “不,絕非如此!”司馬懿慶幸地說道:“我原來的計劃是重創蜀軍步卒,現在看來,我雖未完成目標,卻有意外的收獲:此戰之後,關中之地將重歸我大魏,漢中亦被我輕易所得!”

  “太傅,這……這從何說起?蜀軍雖已退往漢中,但他的主力尚存,隨時可以再出大散關。再者,蜀國騎兵一日未滅,我在關中就處處掣肘,談何收復關中?”

  司馬懿沒有回答羊祜的話,轉頭問道:“我軍虎豹騎可否趕到?”

  “叔父,依照密令,一萬虎豹騎分批從洛陽出發,近日已秘密趕到潼關。”司馬望肯定地說道。

  “甚好!”司馬懿滿意地點點頭:“蔣軍師,你乃領軍將軍,虎豹騎自然由你統帥;十日之內,你攜五千虎豹騎,協助五千步卒趕到金城郡榆中渡設防,將蜀國騎兵阻在黃河以西!”

  “太傅,只要能擊敗涇河西岸的蜀軍,我虎豹騎西去之路必然暢通;然,關中仍有王平、牛金引騎兵鎮守,我很難攜步卒趕到榆中;再者,此去涼州路途遙遠,我糧草難以為繼,如何能在榆中久持?”

  “傳我軍令:張特、石苞、賈充、州泰,三日內,不惜任何代價,務必擊潰涇河、豐水以西之蜀軍。”

  “諾!”

  “徐質、戴陵,待我步卒擊潰豐水西岸之蜀軍,你二將引五千虎豹騎渡河,將王平、牛金的騎兵牽製在渭水以南。”

  “諾!”

  “蔣軍師,我已將蜀國騎兵調往渭南,你沿著渭水北面的山腳而行,必能瞞過蜀軍哨探,輕易抵達榆中。”

  蔣濟點頭應允,司馬懿接著說道:“胡人聯軍必會將蜀國騎兵誘到酒泉、敦煌一線,你可前往羌地尋糧。另外,鮮卑人和氐人也會給你送來足夠的糧草,補給的問題你無需憂慮。”

  “太傅英明!”蔣濟心悅誠服地說道:“我拒蜀國的主力騎兵於涼州,徐質、戴陵又拖住關中的王平和牛金,我二十萬步卒便可縱橫無阻;待胡人擊潰蜀軍主力,回師關中之後,蜀軍再也無力兵出散關,關中之地將重歸我大魏。”

  “司馬綏和司馬泰,現在兵在何處?”

  羊祜看了看地圖,然後說道:“太傅,按日程來看,二將若是行軍順利,此刻應該在直城附近,再過五日就能抵達石泉城下。”

  “不,我雖有取漢中之意,卻不可抱太大的希望!”司馬懿正色說道:“蜀軍必在沿途的腰嶺關、馬嶺關隘口設防!此二地易守難攻,若是受阻,我很難抵達石泉。司馬通,你攜五千兵馬,速速押運糧草入谷,隨時支援司馬綏和司馬泰!”

  “諾!”

  ……

  司馬懿行事謹慎,他派出的兩路先頭部隊,其兵馬數量並不多,而且輕裝速行,實為探路的先鋒。

  不過,司馬懿高看了漢軍在子午道中的防禦:當司馬綏兵至腰嶺關隘口時,此處確實駐有四百漢軍,由小將馬邈鎮守。

  在這之前,從未有魏兵殺進子午道,鎮守此處的這部漢軍,他們已有五年多未曾征戰!五年枯燥的戍邊生活,讓這批兵士失去了應有的警惕,也失去了軍人的血性。

  幾十個魏兵沿著絕壁攀上隘口時,守衛的兵卒如臨大敵,匆忙應對之時,竟然找不到自己的兵器置於何處!魏軍鼓噪一番,馬邈還沒有查清敵情,就匆匆下達了退兵的指令。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先頭的魏兵一路追殺尾隨,馬邈就帶著部下一路潰逃,一直逃到百多裡外的馬嶺關。

  “馬將軍,魏軍真有五萬之眾?我在馬嶺關才四百兵馬,如何能擋?”王含見馬邈退來,臉色大變。

  “據情報所說,魏軍確有五萬之眾!”馬邈驚慌失措地說道:“僅僅精銳的先鋒就有五千人,由司馬……呃……司馬昭統領,距離此處已經不足五裡……”

  馬邈從沒了解過魏軍的數量,他未作抵抗就棄守腰嶺關,只能誇大魏軍的數量,或許才能避免罪責;
  王含也未作查證,聽馬邈這麽一說,瞬間嚇得面如土色:“魏軍勢大,咱們才這點兵馬,絕無可能阻擋!我以為,我應該退往石泉堅守,再向胡將軍請求援兵……”

  魏軍尚在幾裡之外,二將一拍即合,立刻又棄守馬嶺關,匆匆退往石泉。

  王含口中的“胡將軍”,自然是指的胡濟。他曾在諸葛亮帳下任主簿之職,諸葛亮北伐期間,胡濟曾以“行參軍”、“昭武中郎將”的身份跟隨北伐;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逝世後,劉閃“依照”諸葛亮的遺表,升任胡濟為中典軍、漢中太守,並加封成陽亭侯,令其屯兵漢中待命;

  然而,諸葛亮臨終的手書和遺表,只有劉閃和張貴人才看過!在這份遺表中,諸葛亮建議升胡濟為“前將軍”,劉閃卻隻封了胡濟“中典軍”之職。

  當時,除了胡濟之外,朝中和軍中的幾十個文武官員,劉閃皆按照諸葛亮的遺表對其升賞;在這之後,薑維和眾將屢次舉薦蔣舒和胡濟等人,劉閃迫不得已啟用了蔣舒,胡濟仍被閑置於漢中。

  胡濟之所以遭到輕視,是因為劉閃老是憶起歷史上的“段谷之敗”: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春,薑維升任大將軍後,整頓兵馬再次北伐,與胡濟約定兩路出兵,匯合於上邽。

  然而,“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據載,此戰失敗,薑維所部的損失在萬人左右。

  另外,在胡濟任太守之後不久,劉閃擔心各郡擁兵自重,一度削去了各郡太守的征兵權限,胡濟這個太守也無兵可帶,一度被劉閃和眾將遺忘在了漢中。

  當然,劉閃從未想過重新啟用他。

  在這之後,因薑維、魏延等人經常轉戰各地,漢中的四條出蜀棧道中,關鍵隘口的兵將就轉由漢中太守胡濟統領,馬邈、王含二將常年駐於子午道,不了解漢中和關中駐軍的將領,他們隻記得向胡濟請救援兵,這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日,諸葛攀在石泉縣動員了五百多精壯百姓,本來還有眾多的百姓從城外陸續趕來,諸葛攀擔心馬嶺關失陷,他不敢多作停留,向百姓發放兵器,簡單地教授了使用之法,就匆匆往馬嶺關而去。

  馬嶺關距離石泉縣大約二十裡,諸葛攀領著百姓行出十余裡,正巧遇上敗退而來的馬邈和王含。

  看著丟盔棄甲狼狽退來的八百兵卒,又聞二將在馬嶺關不戰而退,諸葛攀勃然大怒,將二人痛斥一番,要求二將引兵返回禦敵;然而,馬邈和王含不僅沒有遵從,反而將諸葛攀揶揄一番。

  “你是什麽將軍?四安?四平?還是校尉?有何權力對我指手劃腳?”

  “魏軍有五萬之眾,先鋒司馬昭勢不可擋,你才五百個百姓,就想螳臂擋車?”

  “想要送死,沒人攔著你!想讓咱們陪你送死,你還沒這資格!”

  馬邈和王含確實沒有說錯:諸葛瑾在漢中尋得諸葛攀之後,並沒有對其委以軍職;因為魏軍將至,除了三子諸葛融之外,諸葛瑾的身邊無人可用,他讓諸葛攀、諸葛綽動員百姓支援馬嶺關,這確實是無奈之舉。

  因此,諸葛攀無法命令馬邈和王含,但軍情緊急,容不得多想,他咬牙喝道:“魏軍未至,不戰而退,你等不配穿漢軍的兵服!立刻脫下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