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開局就死了諸葛亮》第85章 五丈原之殤
  在秦漢時期乃至三國時代,“羌人”大部分居住在涼州以西的羌地。

  這些羌人中,也有一部分是漢族百姓,他們自秦代時期躲避戰亂逃到那裡,就此繁衍生息並與當地的羌人融合。因此,後世的很多史家甚至認為,羌人本來就是遠古的漢人。

  在三國時代的“羌人”,並不是後世認為的一個特定民族或部落,而是散居的許多個部落,比如先零羌、涼州羌、燒當羌、月馬羌、武郡羌、彡姐羌、鍾存羌、鞏唐羌等幾十個部落。

  每一個散居的羌人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長,相互之間少有往來,部落之間的攻殺掠奪經常發生。

  羌人信奉天神,以白石作為天神和祖先神的象征。同時,羌人也敬仰強者,比如大漢五虎將之一的馬超,他就被羌人尊為“神威天將軍”,他的諡號“威侯”,正是體現了他在羌人心目中的威望。

  自曹操統一北方之後,曹魏對羌人都是蠻橫的驅逐和殘殺。同時,曹操還以“借”的方式,向羌人索取大量的戰馬、糧草甚至兵員物資。

  與魏國不同的是,大漢的諸葛亮卻施行“和羌”政策,所以後來薑維北伐時,多次獲得羌人的幫助。

  或許是受了劉閃“民族大一統”思想的影響,身為羌人的薑維心向漢室的同時,也在考慮羌人的命運和以後的繁榮,他要的並不是簡單的“和羌”政策,而是想讓羌人與南人一樣,都成為大漢的子民,不再受漢人的歧視,也不受胡人的奴役。

  在多個羌人部落中,實力最強的,當屬盤據在涼州以西的迷當。

  剛開始,薑維本打算用自己羌人的身份,首先說服迷當歸於漢室王化,再扶植其壯大實力並一統諸羌。這樣一來,羌人和羌地就與其他郡縣一樣,成為大漢的一部分。

  薑維原來的計劃,是由魏延引兵十二萬阻止魏軍,自己帶兩萬兵馬前往涼州,先說服迷當,然後共同攻取敦煌、酒泉、西郡和張掖等郡。

  然而,薑維沒想到的是,魏延搶先一步“賄賂”了劉閃,搶下了西路軍的領軍之職。

  魏延進入涼州之後,他並沒有首先與迷當結盟,而是閃電般地攻下魏軍空虛的金城、武威、西平和西郡,然後用秘密武器攻下魏軍重兵把守的張掖。

  在當地羌人的眼中,魏國的軍隊,就如同惡魔一般的存在。不過,這支突然出現的蜀軍仿佛脫胎換骨一般,這支部隊斬首兩萬魏兵的事跡,引得涼州郡內的幾個羌人部落無比震驚。

  魏延仍然沒有理會當地的羌人,而是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西北方向而去,其目的地明顯是酒泉和敦煌。

  另一邊,雍州境內。

  薑維的三萬多步卒,被十幾萬魏軍重重圍困在五丈原。

  此時,趁著岐山的魏軍大營空虛之際,千陽城內,沉寂已久的一萬蜀軍棄城而出,直奔城南的魏軍營寨。

  “報……”

  “陳……將軍!蜀……蜀軍……向我大寨……殺……殺來!”

  “何事如此慌張?”陳佐不悅地喝道:“哪路蜀軍向我殺來?”

  “回稟陳將軍,是千陽城的蜀軍!”

  “千陽?”陳坦哈哈笑道:“千陽城就一萬蜀軍,我這大寨有兩萬兵馬,蜀軍縱有五萬也不足為懼!為何這般慌張?”

  “不……不是……陳將軍,蜀軍殺來的是騎……騎兵……”

  “騎兵?你有沒看錯?”陳佐不可置信地問道:“千陽城中的蜀軍是騎兵?這怎麽可能?”

  “或許……還真有可能!”陳坦解釋道:“在都督的情報中,千陽城有一萬蜀軍駐守。因此,都督沒有令我攻城。況且,就算我率軍攻城,也不會發現城中是騎兵。”

  “這……”陳佐驚恐地說道:“都督命我屯兵此處,就是阻擋千陽城的蜀軍衝出,阻止他們支援陳倉或遠在五丈原的薑維,但蜀軍是騎兵……這……”

  “報……”

  “陳將軍!蜀軍騎兵已經衝破我軍寨欄!”

  “這麽快?”陳佐驚恐地望著陳坦。

  “若是準備充分,再據寨而守,我有可能阻住蜀軍的騎兵,但寨欄已破……恐怕……”

  “全軍撤退!速往陳倉!快撤!”

  陳坦說罷,不顧一切地奔出帥帳,跨上戰馬絕塵而去。

  在平原之上,步卒對騎兵有著天生的恐懼!
  在蜀軍騎兵強大的衝擊力和威壓之下,寨中的魏軍步卒哪裡還敢抵抗,紛紛往陳倉方向逃去。

  此時,由於出寨的魏軍太過密集,趙廣和越統也不追趕,迅速收集魏軍寨中的糧草箭矢,然後原地並休息。

  大約一刻鍾之後,待潰逃的魏兵在原野上散開之後,這支騎兵這才開始橫衝直撞,一會兒衝至前方攔截,一會兒在兩翼包抄,本就潰不成軍的魏兵被衝得七零八落。

  千陽至陳倉大約有五十裡,在這無險可守的平坦地帶,這五十裡的距離,就是魏軍步卒的惡夢!
  ……

  傍晚時分,這支騎兵匆匆趕到陳倉。

  此時,在陳倉以東阻截的五千魏軍,得到陳坦和陳佐帶來的消息後,早就嚇得落荒而逃。

  陳倉的城池確實堅固!魏軍連續攻城十幾日,死傷兩千多人,而城中的蜀軍才死傷了百來人!

  由於阻截的魏軍已經退去,守將吳班隻留下九百人堅守陳倉,然後按照薑維事先的命令,領著四千步卒連夜趕往五丈原方向,在事先指定的地點設下埋伏。

  三更時分,稍適休整的這支騎兵,補充大量的箭矢和戈矛等兵器,趁著月光往五丈原方向開進。

  清晨,陳佐和陳坦雖已精疲力盡,但還是逃回了五丈原外的魏軍大營。

  蜀軍的騎兵,兩個時辰就斬敵兩萬魏軍!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軍中,引得全軍一片嘩然。

  “蜀軍騎兵必會來救五丈原!休想!”司馬懿冷冷地說道:“傳令:朱靈、陳泰、夏侯霸,引騎兵一萬五千,即刻前往北原阻截,務必擊潰蜀軍騎兵!”

  “諾!”

  北原!不錯,就是北原!

  提起北原,就不得不提諸葛亮,以及他的最後一次北伐。

  諸葛亮54歲而終,他的一生可分為兩個27年。

  諸葛亮的前一個27年,是在他的家鄉和隆中渡過;後一個27年,他追隨先皇劉備,“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輔佐劉備艱難創業,忠誠於後主劉禪,終於在最後一次北伐時,為大漢拚盡了最後一口氣。

  以前,魏延提過從褒斜道沿棧道出兵,奇襲關中的計劃(不是子午谷奇謀),由於太過冒險而被諸葛亮否決。

  然而,最後的這一次北伐,諸葛亮卻選擇了這條路線,足見其內心的焦慮。

  後世的史學家認為,諸葛亮出褒斜道後,卻死守五丈原,這是犯了戰略上的失誤;若是攻取北原後一路東進,歷史或許就會改寫。

  也有史學家認為,諸葛亮此次北伐,如果佔領北原之後,就算不往東,轉而往西,佔領西部諸縣與隴西連成一片,即便不能拿下長安,也能將大漢的“國境線”推進到關西一線,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勝利,也是比較穩妥的方案。

  然而,當時的大漢,國力實在太弱:這次北伐的十萬兵馬,已經是大漢的全部家底!已經是“傾盡國力”的最後一戰!
  或許諸葛亮不敢賭,或許是出於“未思勝先慮敗”的考慮,他選擇了最為保守的方案:縱然自己病逝於五丈原,也要讓十萬大軍全身而退!當然,諸葛亮確實為大漢的崛起,保住了這最後的家底!

  也有人說,當時的諸葛亮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他采用最為保守的方案,實際上是在等待:等待自己生命的終結,等待追隨先皇而去的那一刻。

  或許,只有薑維才知道,諸葛亮確實在等待!但是,諸葛亮等待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一個奇跡,能讓大漢複興的奇跡。

  這個奇跡,諸葛亮至死也沒有等到!薑維卻等到了!這就是大漢皇帝的覺醒!
  不論如何,五丈原之殤,既是諸葛亮之殤,也是大漢之殤。

  或許,今日的五丈原,將成為大漢歷史的轉折點!
  若是丞相在天有靈,一定能看到這姍姍來遲的奇跡!

  就讓大漢的崛起,從五丈原開始!
  在薑維的計劃中,這並不遙遠,就在今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