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清首富》第一百八十四章 兩個提議
  十三行的大火已經熄滅了,但它的後續影響卻剛剛拉開帷幕。

  米爾頓寫給倫敦的一封信這麽形容:“這是一場全亞洲的災難,不,這對全世界的經濟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或許歐洲方面會認為米爾頓誇大其詞了,但對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區的領導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可怕的難關。

  盡管火災發生的時候,廣州的秋交交易已經過半,但白鵝潭倉庫盡毀,九大保商幾乎都遭受了難以估量的重大損失。

  如果一切環節認真辦事,那些小保商當場就得破產——他們還沒來得及出手的那部分貨物毀於大火,甚至部分白銀也在大火之中化為金水,按照和外國洋行的協議,無法交付的那部分貨物他們必須作出加倍賠償,同時面對上遊供貨商的貨款催逼他們也將無以應對——要真的都按照合同辦事,這些保商除了破產沒有第二條路好走了。

  如果只有一家保商是這樣的,那麽東印度公司根本就不會客氣,只要能向董事局交代,破掉一兩家保商,回頭自然會有其它保商——甚至是清政府新批準的新保商——來瓜分破產者的市場份額,對破產者的懲罰,也能對中國的商人造成威懾,讓他們不敢輕易違約,明年生意照做。

  可現在的問題是,這場大火席卷的不是一家一戶,而是整個十三行啊!

  如果各方都要求按照先前簽訂的合同來辦事,整個東亞的金融鏈條會全部崩壞。連鎖效應之下,東印度公司也休想獨善其身。如果任憑災難的後續效應繼續蔓延,就是歐洲方面因此而爆發一場經濟危機也為可知。

  “所以,”查理微笑著對米爾頓說:“米爾頓先生可以選擇讓明年變成一個糟糕的財政年,或者選擇讓未來十年全都變成糟糕的財政年。”

  這個醜陋、卑賤的威爾士鄉下人,以為穿上體面的服裝、用上蹩腳的倫敦腔調,他就真的變成一個紳士了嗎?
  米爾頓一點也掩飾自己對眼前這個同胞的厭惡,不過他還是按下了內心的諸多不滿,讓自己的語氣顯得盡量平和。

  “查理!”米爾頓說:“你的言語和態度,讓我相當懷疑你到底還是不是女皇的臣民。”

  “我當然是女皇陛下恭順的臣仆。”查理說:“不過我同時也接受了昊官的雇傭。按照我們大不列顛的法律,我在境外接受商業雇傭,似乎並不會妨礙我對女皇陛下的忠誠。”

  “那如果你知道你帶來的這份提議,對東印度公司意味著什麽樣的損失,對帝國的利益意味著什麽樣的損失,也許就不會繼續認同自己的忠誠了。”

  “我並不覺得這份提議會給大不列顛帶來什麽損失,相反,我覺得我這份提議是在拯救東印度公司。”查理說:“不但如此,對偉大的不列顛來說,甚至對整個歐洲來說,都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了。”

  對於米爾頓的鄙夷的目光,查理看在眼裡卻不以為然,對方兩三代人以前不也是海盜嗎,你的祖先跟我有什麽不同,不過先發達了而已,擺什麽譜呢。

  當然,他也不會說出來。

  雙方沉默了一下,米爾頓沒打算吐露更多的事情,但查理不想讓沉默持續太久。

  “我想,對於我個人的忠誠問題,米爾頓先生應該沒有很大的興趣繼續討論下去,”查理說,“不如我們還是談談商業上的事情吧。”

  隨著查理的目光,米爾頓重新看向桌子上的那一堆的文件,頓時感到一陣頭痛。

  他討厭北京那邊的那些閉塞的、盲目的、不知道世界局勢的官老爺們。

  可他同樣討厭廣州這邊的這些見過世面、甚至通曉歐洲法律的中國商人!
  前者太過傲慢,以至於無法合作,後者又太過精明,以至於無法控制!

  為什麽中國人就不能像印度人一樣恭順良善呢?

  米爾頓翻開了那堆文件,迎面而來的第一頁,就是吳承鑒充滿友誼口吻的問候。問候過後,就是他對這場天災的解決方案。

  就算是米爾頓也不得不承認,這份方案寫得條理清晰,針對明確,而且對方方面面的利益都顧及到了。其中一些提議,不是對歐洲的金融與國際形勢有所了解的人,是絕對說不出來的。

  白鵝潭的那場大火讓各方面都陷入進退兩難的窘況當中。來自吳承鑒的這份解決方案,細節十分繁複,刪繁就簡地解釋的話,主要有兩條:第一是東印度公司放棄對各保商毀於大火的部分貨物的賠償追訴,第二是由東印度公司牽頭或者作中介,讓歐洲的銀行借出兩筆低息貸款,第一筆是借給有困難的保商用以度過難關,第二筆是用於十三行的災後重建。

  “這真是一個荒謬的提議!”米爾頓盡管是第二次看這份方案了,還是忍不住在桌子上捶了一拳:“我們各國商行在這場火災中也是損失慘重,現在不但要求我們不追討賠償,還要我們繼續借給中國人錢?這顯然是對大不列顛利益的侵犯!”

  “米爾頓先生,在這件事情上,昊官認為先不要再提中國、英國的分別了。”查理說:“昊官認為,在商言商,這件事件並不是中國的商人有意違約,這場從天而降的大火,是上帝給予人類的災難,面對天災,所有人的命運是捆在一起的,無分國別。”

  “就算不分國別,我也不可能會答應這種明顯會損害東印度公司利益的事情!”米爾頓幾乎都要將文件拿起來扔到的查理的臉上了。

  按照這份方案,吳承鑒不但不用再賠償他來不及交付給英國的那部分貨物的加三倍賠款(按照吳承鈞和東印度公司的協議,其賠償額度更大),還能拿到一筆巨額的低息貸款,貸款連本帶息分十五年償還,和十三行的巨額利潤相比,這筆貸款所產生的利息根本就不值一提,這筆錢幾乎相當於白借!
  “光是看合約本身,似乎是對東印度公司不利。但是,如果不這麽做,任憑這場災難的後續影響繼續蔓延的話,”查理說:“米爾頓先生,東印度公司要遭受的損失恐怕會更加巨大,我說的對嗎?昊官說了,在這個階段,我們就都不要想著怎麽賺錢了,我們要考慮的是怎麽止蝕,對嗎?”

  拿到這筆貸款之後,吳承鑒就可以輕松地重建貨倉以及支付給宜和行的上遊供貨者,這樣宜和行的上遊供貨商來年就還能繼續給十三行供貨,而不至於一環崩壞、全鏈條破產。

  其它的保商的情況也類似。

  一旦這個良性的起點得以推動,兩三年內,包括宜和行在內所有的保商就都能恢復元氣了,然後在接下來的十五年中,只要一切順利的話,保商們逐年歸還的貸款本息,就能將歐洲銀行支付出來的金融窟窿給填補上,甚至這還能為歐洲的銀行家帶來一筆穩定的年息。

  好吧,米爾頓不得不承認,包括東印度公司在內的所有歐洲財團都需要十三行恢復元氣,而且吳承鑒提出的低息貸款數額雖然巨大,卻完全是歐洲銀行的承受范圍之內——歐洲的銀行家們連波及數國的戰爭都打得起,還能怕一場火災?大不了來年在美洲那邊多拉幾船白銀過來——反正金銀這種東西,全世界也只有在中國這邊才能實現其最大的價值。

  可是,一想起要答應吳承鑒的條件,米爾頓心裡就憋得慌!
  吳承鑒的這個方案,是替整個十三行的保商們提的,當然宜和行也藏身其中,宜和行所要求的免賠額度,以及貸款的額度,從比例來講不會比其它的保商多,也不會比其它的保商少,數額很符合宜和行在九大保商中的地位。

  但吳家真的需要這筆錢嗎?
  別人也許算不明白,米爾頓卻清楚得很:在九大保商裡頭,吳家的幾乎是損失最少的一家,尤其是佔據吳家利潤最大頭的那批本家茶,根本就毫發無損——大火熄滅之後不久,劉三爺就被“找著”了,然後那個有洪門背景的海盜就屁顛屁顛地跑來認罪,劉三爺寬宏大量地對鐵金齒小懲大誡之後,宜和行的本家茶就順利歸港了。

  米爾頓大略算過,就算沒有貸款,甚至還要支付三倍賠償金,吳家也能填上這個窟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得到免賠,吳家就會有盈余,如果再得到貸款,那麽那筆巨大的借款,對吳承鑒來說,就是一筆額外的溢出資金。

  這個奸詐狡猾的廣州商人會用這筆錢來做什麽呢?米爾頓覺得自己就算用腳趾頭也能想明白:那人一定會趁機擴大他在十三行的份額的!
  一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