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開酒樓的我,鎮國將軍》第85章 長樂的請求,鼓勵經商
  而他父皇也是以商人自稱。

  如此一來,這不是在罵自己嗎?

  楚河笑道:“不用急著否認。”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人的身份確實是最低賤的。”

  這可不是楚河瞎說的。

  自大唐往前,商人就是低賤的職業。

  比工匠和農民都不如。

  重農輕商。

  這是前人傳下來的傳統。

  而且,在大唐和大唐之間的朝代。

  商人是不允許為官和考取科舉的。

  可以看出,商人到底有多被看不起。

  到了李世民這裡,也算是開明了不少。

  但也因為規矩,沒能改變什麽。

  唐代詩人李白。

  詩詞一絕,他寫的詩詞,在後世也是盛為流傳。

  非常的有名。

  可就是這麽一位大才,他本身卻沒有任何功名的記載。

  就是因為他的出身。

  他出身商人之家,是商人之子。

  正因如此,他身上才沒有任何功名記載。

  可見,商人多麽不被看重。

  李承乾會這麽覺得,他也不意外。

  “你不用解釋什麽。”

  楚河擺手道:“我之所以這麽問你,就是為了告訴你一個道理。”

  “士農工商,缺一不可。”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但,大唐想要發展,就需要商人。”

  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

  楚河繼續說道:“一個國家的發展最需要的是什麽?是經濟。”

  “不管是練兵,還是其他,都離不開經濟。”

  “而經濟,自然離不開商人。”

  “因此,想要強國,就必須先改變對商人的輕視。”

  李承乾聽得暗暗點頭。

  覺得很有道理。

  楚河又問道:“你聽過一句話,叫做民富而強國嗎?”

  民富而強國?
  李承乾眼睛一亮,好精辟的句子。

  楚河道:“百姓們富裕了,國家自然強盛。”

  話音一轉。

  楚河道:“但百姓們想要富裕,單靠賦農是不夠的。”

  “先不說溫飽問題,單單就是各種稅務,就夠他們頭疼了。”

  雖然李世民減輕了稅務,但自他上任以來,災難不斷。

  李世民也是憂心不已。

  哪怕有心幫助百姓,也無能為力。

  雖然李世民後來開創了盛世,但現在還沒做到那個程度。

  李承乾暗暗點頭。

  忍不住發問:“那該如何才好?”

  “鼓勵經商!”

  “商人並不低賤。”

  “當然,農業也不能放下。”

  楚河緩緩道:“平時百姓們耕種農作物,一般都是一年兩熟。”

  “除了需要照顧莊稼的時間,他們平時也沒什麽事做。”

  “這時候,就可以做些小生意,來改善生活。”

  “久而久之,百姓自然就會富裕起來。”

  “還有一句話。”

  “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在這點上,目前就做的很好。”

  這次的流民事件來的正好。

  因為楚河提出以工代賑,也算是有了勞動力。

  只要把路修好,商業路線也算建立了起來。

  到時候其他地方的商人,也會湧向長安。

  李承乾點頭。

  不得不佩服楚河的長遠目光。

  讓父皇提前修路,恐怕他早有這個想法了吧!

  不愧是父皇看重的棟梁之材。

  “還有嗎?”李承乾繼續追問。

  楚河卻白了他一眼。

  道:“天色不早了,今天也累了,去洗洗睡吧!”

  “還有,把碗洗了。”

  說完,楚河就走了。

  李承乾一臉的幽怨。

  說話說一半,確實夠討厭的。

  皇宮。

  明德宮。

  “麗質,你怎麽來了?”

  長孫皇后看著眼前的女兒,不解道。

  “兒臣是來找母后談正事的。”

  李麗質認真的說道。

  正事?

  長孫皇后來了興趣。

  問道:“說說,你想和本宮談什麽正事?”

  李麗質眼睛一轉。

  道:“母后不是要和楚大哥合作嗎?”

  “兒臣想著,這肯定需要一個中間人不是。”

  “因此,兒臣打算毛遂自薦,充當中間人。”

  怕長孫皇后不願意。

  她又說道:“雖然以楚大哥的為人肯定不會糊弄母后。”

  “但既然是和母后合作,自然要親力親為才是。”

  哦?
  長孫皇后饒有興趣的看著誇誇其談的女兒。

  調笑道:“本宮看啊!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她如何看不出。

  想要去監督是假,想去找楚河那小子才是真。

  “母后?”

  李麗質開始撒嬌。

  “好了好了!”

  “本宮答應你就是了。”

  最後,長孫皇后還是同意了。

  她知道就算自己不答應,李麗質也會找其他的借口出宮。

  既然如此,何不答應她?

  也省的自己看著心煩。

  另一邊。

  李世民這邊剛收到李承乾讓人送回來的信。

  “好,說的好啊!”

  李世民看完了信,忍不住拍案叫絕

  。

  雖然內容不多,但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鼓勵經商,帶動經濟發展。

  因為傳統的問題,這是李世民沒有想到的。

  他自然是有心讓大唐成為盛世的。

  在後來,也確實做到了。

  楚河此舉,無非是加快了進度。

  只要李世民發布政令,鼓勵經商,盛世的進度將會加快。

  但很快李世民就皺眉起來。

  商人自古就是低賤的職業。

  想要鼓勵經商,面臨的問題很多。

  而且,這也急不來,只能緩緩圖之。

  但楚河的這些話,算是說到他心坎裡去了。

  想致富,先修路。

  不得不說,楚河這句話很有道理。

  其他的城池或是那些小國。

  很多特產都非常不錯,但因為路線問題,很多東西都被掩埋了。

  但如果把路修通,鼓勵經商的政令一出。

  肯定能帶動經濟。

  想到這裡,李世民心情澎湃。

  他已經能預見,在自己的帶領下,大唐繁榮昌盛的場景。

  當下就激動的想要馬上去找楚河細細詳聊。

  但看了看天色,隻好打算明天再去。

  同時心裡也非常欣慰。

  房玄齡回來複命的時候。

  對李承乾這次的表現誇獎不已。

  說他做的很好。

  李世民很是沾沾自喜。

  讓高明跟著楚河是正確的。

  小子估計能學到不少東西。

  就是有一點讓他不爽。

  就是堂堂太子,居然被楚河那小子使喚。

  但為了大唐的未來,他只能忍了。

  甚至他還有了一個念頭。

  那就是讓他其他的兒子,也送去楚河那裡學習。

  只是為了大唐的未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