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一品權相》第225章 看不透
  對於朝堂的事情,朱子善作為左丞相,是位高權重者。

  而他這幾年,雖說左丞相府威壓朝堂,但朱子善知道有一條線是不能踩的:那就是與朝堂三公六部都不能有過密的往來,更不能有聯盟之舉;與皇族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參與皇族之間的爭鬥。

  當然,朱子善對太子府的態度一直都不好,從趕走右丞相府楊家之後,這個立場從沒改變,但也沒有對其他皇子、皇孫有明確往來。甚至在背後,都不與皇家子孫往來。

  楊盛文被貶荊蠻楚地,難道是楊盛文有什麽重大決策失誤?其實不是,而是楊盛文與太子府往來太密。右丞相府十年,對太子府的幫助過多,以至於太子讓自己的兒子拜楊盛文為師。

  太子府是有自身的教育和培養體系的,有一系列的官員,從朝堂那邊任命而來。太子府系列的人馬,他們如何辦事、如何教育太子府的核心成員,如何決策等等,都有固定的工作程序。

  楊盛文作為右丞相,官高權重,插手太子府的事情,那就是意味著等文昭帝死後,繼續有高位。或者是幫助太子府謀求帝位的,如果太子府和楊盛文有這樣的心思,那對文昭帝而言是非常危險的。

  文昭帝對楊盛文的品行和為人,是非常信任的,但對於他所作的事情依舊不滿和猜忌,才使得盛極一時的右丞相府,被貶斥到荊蠻楚地,鎮邊養老。

  如今的文昭帝,身子骨顯然地衰敗,幾乎到苟延殘喘的程度。然而,太子府這邊,太子作為儲君,卻也是在苟延殘喘地過日子,朝堂的人都在猜測,太子劉靜說不定會先於文昭帝死去。

  介於文昭帝身體狀況,朱子善心裡也是難以穩住。朝堂內外,大家都沒人敢提大統繼位的話題,可這偏偏是文朝面臨的選擇。

  皇家血脈裡,哪一位可來繼承大統?皇家子孫可不少,親王中也有突出的人選。對於這些,左丞相府的態度是極其重要的,但朱子善一直以來,都不做任何表態。

  到如今,不表態似乎都不行了。因為近十天來,文昭帝一直不上朝,理由是天熱。對於年齡大的人、體質衰的人,三伏天和三九寒冬都是死亡率最高的時段。

  朝堂之下,就有些言語,意說文昭帝可能挺不過三伏天。那麽,接下來朝堂的走向該往哪裡?這樣的猜測與投入、站隊,是任何家族、勢力的人,都需要考慮的事情。

  一旦改朝換代中,如果沒有選好邊,站錯隊,之前的諸多努力就會被廢棄,甚至於連家族都可能被抹殺掉。

  改朝換代如果平穩連續,對朝堂的衝擊或許會小,如果是相爭大,衝突雙方對陣而戰,涉及到的朝堂人員,都不可能免以選邊。只要選錯,等著的將是秋後清算。

  在這樣關鍵時刻,不論是朝堂大員,還是皇家子孫,都必須小心謹慎。內中的複雜情況,完全不是表面上所能夠看到的事。

  在年前,朱子善就意識到了。同時,二皇子劉偉也是幾十年來的不斷努力,到如今走到路口之際,劉世博同朱成章一起去荊蠻楚地辦事,既是彼此的試探,也作為合作的基礎。

  朱子善之所以一直謹慎,不肯向二皇子劉偉表達傾向,不是他不察覺劉偉的努力和力量的積蓄,而是他擔心自己的生死。

  朱子善明白自己與楊盛文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文昭帝心目中,楊盛文與太子府走的親密,不過是貶斥荊蠻楚地。但落在自己身上,很可能的抄家斬殺了。

  發生在荊蠻楚地的事,劉偉雖不是直接主事者,可隨著劉世博返回京都,無異於親王府同左丞相府之間聯手推動這件事。

  這個事情所具有的暗示性,朱子善在辦事之前,就已經明了。只是,劉偉三天前特地約見,見面後比較直接地提出來,希望得到朱子善的態度和實質性的支持。

  這個事情,猶豫了三天后,朱子善才決定讓人將朱成章接回左丞相府,以免讓有心人從兒子這裡下手。

  其實,給朱子善可選擇的,幾乎沒有。哪怕自保,朱子善也必須選擇與親王的二皇子劉偉,來承接大統。這一點,在朝堂誰都能看明白,可偏偏這幾年來,朱子善硬是沒有做出傾向性的舉動,哪怕是在背後,都不給出一點選擇。

  朱子善這樣做,有不少人看不懂,但少數的人卻明白,那是朱子善懼怕看起來昏聵衰老的文昭帝。

  文昭帝在位時間五十二年,七十多歲的人,對於皇權、對於用人和朝堂的平衡,那是出神入化的手段。誰也不知他下一步,會有什麽樣的決定。

  所有的人,唯有聽命,按照朝堂的決策去做自己份內的事務,即使文昭帝的旨意有錯,都必須不折不扣去落實。

  三天來,朱子善一如平時的上朝、處理事務,哪怕他也見不到文昭帝,不知文昭帝身體和精神狀況,但皇宮裡沒有新的消息,他就按照之前的慣例去做事。

  二皇子劉偉假扮成另外的人,出王府,然後上了朱子善的馬車。兩人在馬車裡談話,朱子善也認同二皇子的意思,卻不肯表態。

  從兒子房間出來,對兒子和皇孫劉世博在荊蠻楚地的失敗,他確實不放在心上。鎮邊王府的劉耀輝,肯定不敢到京城露面,另外,鎮邊王府得到不少戰馬、竹筒槍和一百余騎兵精銳,哪肯將這些再吐出來?自然不會主動到京都來面聖。

  邊軍那邊也不擔心,因為這些人能夠被調出來,包括竹筒槍等,也都是處理好沒有留下任何把柄的東西,才敢交給朱成章等帶去荊蠻楚地。

  不過,京都和朝堂的平靜,讓朱子善有種不踏實感,但又找不到根源在哪裡。右丞相府?不像。上面那位?似乎也不像。

  文昭帝已經十天不露面,說不定是真的昏聵暈倒。但內苑裡並沒傳出任何消息,太醫府、禦醫那邊也沒傳出任何消息,讓朱子善又覺得這事情透著蹊蹺。

  越是看不透的事,就讓人越揪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