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天下之本,以澤萬民:今有越王府匠師馬克光、馬友財、孫富貴……造出印刷機,利國利民,功在千秋。封為承務郎,賜每人二百兩紋銀,以資鼓勵。”
李壽現在有十五個匠師,涉及木、鐵、瓷三種。
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他將印刷機的功勞,大半給了五個帶頭的匠師。
現在這五個匠師,全激動得熱淚盈眶。
“多謝皇上,多謝殿下。”
這些人從來沒想過,自己也能得到官身,雖然是散官。
待宣旨的太監離開,幾個匠師再次對李壽謝了一番。馬克光問:
“殿下,我們只是工匠,皇上為何會賜我們的官?”
這年頭工匠和商人不能為官,但也不是絕對的。有大功之人,就算犯人也可以當官。
“大家做了這麽多事,賜官很正常。沒賜官的,以後有的是機會。等會大家去工部,將製作印刷機之法,教給工部的人。但其它不要教,任何人問你們也不用理會。”
李壽的匠師的確辛苦,特別是製作字釘,幾萬個字釘,常用字至少要做十套。
人手不夠,這些匠師請同行幫忙,現在仍還差不少。
孫富貴說:“殿下放心,我們絕不會泄漏其它東西。”
安排完這些匠師,一個下人來報:
“殿下,侯君集侯大人來訪。柳小姐正在大廳陪客。”
“他來幹什麽?”
下人哪知道:“他帶來不少禮物,還有一個女子抱著一個小孩。”
下人沒說錯,李壽來到大廳,一番招呼,侯君集指著一個壯年少婦懷中的小孩:
“殿下,犬子侯寶珍來到京城就病了。吃了幾位太醫的藥,也沒見有多少好轉。你要方便,麻煩給他看看。”
以前不知是不是大家以為李壽有野心,沒幾個官員來向他求醫。
這次侯君集能來,柳風鈴也很高興,只有李壽沒什麽感覺。
檢查完,李壽說:
“沒什麽大礙,他的腸胃不好,加之才來這裡水土不服。我開幾副方子,回去調理即可。”
“多謝殿下,”病治完,侯君集並未離開。待柳風鈴招呼女人小孩離開,他開始大讚:
“殿下之才,不但當世無雙,在以前也無第二。殿下還未來京城一年,做了不少大事。論功勞,眾皇子加起來,也不及你。”
“侯大人過譽了,”李壽不知這家夥說這些什麽意思,侯君集接著說:
“沒過譽,無論才智能力,在民間的影響,你都是眾皇子之最。只是?唉!”
李壽很不想接話,沒忍住好奇心:
“只是什麽?”
四周沒人,侯君集看了門口一眼:
“只是殿下非正宮所出。”
李壽明白了,他早就知道,李世民雖對所有兒女都好。
還是有親疏之分,對長孫皇后生的那幾個最好。
侯君集的意思,李壽再怎麽努力,也難當上太子。
李壽不想和侯君集聊這些,但對方也算是片好心,他投桃報李:
“多謝侯大人提醒,侯大人和宿國公他們一樣,都是我大唐功臣。我佩服宿國公他們,沒事就在家吃喝以樂,獨善其身。他們的子女,也不入任何人的府第。中立雖不太受重視,卻能避禍消災。”
……
李壽的第一台印刷機,已被永久留在皇宮。
第二天熱度不減,魏征上奏,將印刷機技術,傳遍大唐。
讓民間也能享受到,印刷機帶來便利。
李世民很民主:“天賜以為如何?”
李壽沒想在這上面找錢:“傳去民間也好,我準備將教大家的數字,印成書籍傳遍天下。”
魏征難得讚道:“越王此舉大善,新的計算之法,的確大大方便計算時間。這兩樣東西流傳出去,大利於天下百姓。”
得到表揚,李壽沒客氣,說出他的又一個大計劃:
“這些東西,都是工匠做出來的,包括大家所用的鍋碗瓢盆。匠人對天下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我以為,應該提升他們的待遇。不能讓他們的辛苦,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李世民猜到李壽要幹什麽,為他捧場:
“天賜以為,如何提升他們的待遇?”
“要讓他們和農民那樣,自身包括後代,都能參加科舉為官。”
李壽說完,一陣嘈雜聲傳出。蕭瑀第一個站出來:
“此事萬萬不可,工匠自古就是下三流之人。我們豈能和下三流之人同朝為官?傳出去,天下百姓、四鄰邦國也會笑話我們。”
“蕭大人說得是,”長孫無忌接道:
“此事萬萬不可,提升他們的待遇,可以從錢財方面考慮。先賢就曾說過,士農工商,萬不可改之。”
李壽很驚訝,結果有大半的官員站出來,反對此事。
讚成的官員,不到三分之一。
他還準備一次性,替工人和商人平反。
只是個工人就有這麽多人反對,難怪李世民說要緩緩圖之。
“這樣吧,大家投票決定如何?”
大家又懵住,反對此事的房玄齡問:
“何為投票?”
“讓大家參與到此事中來,寫下支持、或不支持。要是支持他們科舉的人多,此事就通過。反之無法通過。”
這事新鮮,大家還在議論,長孫無忌仿佛也被穿越者附身:
“何必如何麻煩,只有這些人,反對此事的舉手。”
“嘩嘩”,大半人舉起手來。長孫無忌爽笑:
“越王,此事已有結果。”
李壽知道,這些人反對工商為官?並不是什麽下三流之類的,全都出於私心。
“我說的不是這裡的人,我說的是天下所有人。讓天下人來評,是不是要比我們這點人公正?”
反對得厲害的李承乾冷笑:
“天下人何其多?你怎麽讓他們來評?莫非大家為這點破事,要跑到京城來?”
就算有條件,李壽也不敢讓天下人來評。
農民何其多?沒人不自私,誰希望多些競爭對手?
“一葉便可知秋。京城的百姓,已能代表天下百姓。無論士農工商,都是我大唐的百姓。在京城抽士、農、工、商各一百人,參預這次投票。如果反對的人多,那些工匠也不會再有怨言。”
……
長安東城門一塊黑板前,圍了一大群人。
“好消息:朝廷即將在京城百姓中,抽取士、農、工、商各一百人,參加選評關於工匠身份,可參加科舉一事。如果支持的人過半,工匠以後就能科舉為官。天下所有人,不再受工匠身份限制。可隨時為匠、隨時為其它。”
一個年輕士子念完,陣陣驚呼聲傳出。一個滿身是泥的老頭問:
“小哥兒,你沒念錯吧?這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官府的公文都貼出來了。”年青士子不滿了老頭一眼:
“我豈會念錯?誰敢在城門口亂念這些事?”
長孫家慶也在人群中,看完黑板上的內容,皺著眉頭說:
“這是何人所寫?這不是誘導大家,讚成那些工匠為官嗎?”
長孫家慶旁邊的年青人苦笑:
“只怕是越王所為,越王一心想讓那些工匠也能為官,要是不這樣宣傳,他很難獲得成功。”
“這樣做,只怕真會被他得逞。”長孫家慶說:
“我們快去給太子匯報。”
不止四城門,大街小巷都貼有這樣的宣傳。
的確是李壽的主意,李壽不惜用他這次平反案、造印刷機的功勞相抵,換大家同意他的建議。
許多人都被李壽麻痹,以為至少士子農民,不可能讚成。
商人和工匠沒關系,也不可能全讚成。並且李壽說過,打平也算工匠輸。
誰也沒想到,他會如此卑鄙。
聽到匯報後,李承乾匆匆來到禦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