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事情太多,原本一早要去翟府回門,也改在中午。
第二天一早,李壽帶著眾俘來到朝殿。
柳風鈴和翟青鸞、帶欣直接來到后宮。
因為李壽對皇親國戚的提議,朝廷並未馬上召見眾俘。
李世民昨天晚上就聽說過此事,帶著濃濃的不解問李壽:
“天賜為何要對高句麗的皇親國戚,做出那樣的安排?”
李世民並未多想,他認為李壽只是針對高句麗。
大家都在等李壽的驚天一說,他站起來:
“高句麗那些皇親國戚,沒幾個是人才,也沒幾個對我大唐服氣。就算封他們官,他們內心也未必願意接受。能封爵的,可以封個爵。不能封爵的,朝廷暫時養起來。要讓他們學會自食其力,成為一個真正有用之人。”
大家呆住,他們不知道,今天的李壽,被幾個老婆磨圓滑了。
李壽說出他的好意,如此傷人傷己之事,幾個老婆死活不同意。
沒辦法,隻好暫時不提此事。
李世民暗自出了大口氣,包括和李壽坐一排的眾皇子,也輕松不少:
“此事就按天賜說的做,大家還有沒有需要補充?”
和李壽同朝為官,是大家的悲哀,大家左右看了看,沒一個人站起來。
沒辦法,李壽又站起來,說出一件事大家想不到的事:
“這次人太多,姓名需要避諱的也太多。我認為,避諱那套可以取消了。”
這件事不小,李壽雖如日中天,國子監祭酒孔穎達站起來:
“避諱乃是對君王、長輩的尊敬,有關忠孝的大事。取消,對百姓無益,有損倫常。”
“孔大人說得是,”連孔穎達這種不喜歡說話的人,也站出來反對李壽。
一向看不慣李壽的王紹理,也沒落後:
“一個連諱也不避之人,再有才能又有何用?若是取消,天下只怕大不敬之人,比比皆是。如此風氣一長,對教化百姓也不利。”
避諱是對君王、長輩名字的避諱。
現在更甚,不但不能寫,連說出不能說。
這事沒任何人幫李壽,有些人想幫,一時也不知如何開口。李壽孤軍作戰。
“取消這事,怎會對百姓無益?我大唐以後千秋萬代,君王能取多少名字?要是都避,以後還能有多少字可用?”
大家啞聲了,李壽繼續:
“這事的弊病太大,照現在的避法。長輩名為官,兒子就不能為官?要是名叫仁,兒子就不做人了?”
“五弟說得是,”李恪佩服了李壽一眼:
“父皇,此乃陋俗。不改,對我大唐千秋大業也有壞處。但可以規定,所取名字,不得與君王和長輩相同。”
李世民是個很開朗的人,他的“民”字用的地方太多,並不介意人說或寫,只是不能取這名字。
見大家都被說啞,李世民拍板:
“萬事脫不了一個理字,既然大家都沒反對。就按天賜和長康說的,取消避諱。朕的名字,大家也不用再忌諱了,皆可談。”
外面的人等了好一會,才等來他們想要的聲音:
“宣榮文太后、寶藏郡王、孝義郡王、高雅公主覲見。”
高藏還未拜見李世民,以他的身份,昨天不方便去李壽那裡。
幾個小公主說了,待今天事了,她們可以帶高藏去任何地方玩。
見到傳說中的李世民,高藏有點小激動,恭恭敬敬拜下:
“臣高藏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如此懂事,李世民很歡喜,立馬賜座。
“高愛卿昨天有沒有去看過你的府第,你要是有其它要求,可以一並提出來。”
“去看過了,非常滿意。”
高藏沒說虛,李壽快攻下百濟時,朝廷就開始大肆搞建設。
在各處建了許多大宅院,專門用來安排這些敗君敗臣。
難怪李世民說長安快不夠用,想學廣州,擴建城池。
“臣只有一個要求,隻保留郡王身份就可以了,臣不想去當官。”
許多人看了眼李壽,以為李壽已威脅過高藏。
李世民又小松口氣,要是高藏提出來,當個什麽官,他真不好拒絕。
“既如此,高愛卿就暫時在家多學習吧!有什麽需要,隨時可提出來。”
沒讓李世民為難,高桓文也不想當官。
“臣隻想在家著書立說,將我高句麗的那些事寫成史,流傳於後世。只希望賜臣一台印刷機,臣好印書。”
擺平這幾個老大,其它的那些皇親國戚沒人慣,一律圈養起來。
今天李世民打定主意,要將李壽所有帶來的人見完。
樸成會、薑世業等大臣,直接被提為朝官。
為安排他們,朝廷又想出不少官職。一些不會說長安語的,還安排專人教。
尹茂林這種積極投唐的官員,大半被放回高句麗,待遇最好。
夯藏奇的運氣最好,他的病已好,原本並不算投大唐的官將。
因為長期在長安治病,還被李世民親自接見過。
在家人的勸說下,已投唐。在大唐為官,一家人也全在大唐生活。
安排完這些人,一大群人被帶上來。
這群人雖未被綁,每人後面都有兩人看守,有些看守之人還是軍中猛將。
“拜見唐皇。”
只有高舍齋、林允等幾人向李世民拜下。
淵炳權等人十分有骨氣,瞪著李世民,一臉硬氣,將不少大唐官將惹火:
“大膽,見到皇上,竟敢不跪?”
丸都山城守將常森冷笑:“他是你們的皇上,沒資格讓我們行跪拜之禮。”
李世民將斥責的眾臣打住:
“你們這些人,雖有罪於我大唐。看在一片忠心的份上,朕可以從輕發落。但你們必須保證,不得再犯。否則前罪並罰,絕不輕饒。”
李世民說完,一群禁衛拿來大疊文書。魏征說:
“這些是保證書,你們只需在保證書上簽字,就可免於死罪。在我大唐待上十年,這十年不用做苦力,只需自耕自足即可。願回去的我們負責送回,不願回去的可就在這裡生活。家人要是願意,我們也可以接過來,與你們團聚。”
眾俘虜全呆住,他們這些人,只有淵炳權一些人,才是戰前放下武器。
大多數人,都沾過唐軍的血。他們已自負必死,現在不但能活命,還不用做苦力。
楊萬春問:“你們真會如此待我們?”
“我大唐豈會失信於人?”這些方法,是李世民和幾位大臣想出來的。
李世民也覺得很滿意,既能施以仁慈,又能解決這些麻煩。
“以後你們都是我大唐的人,朕也不希望,你們為此送命。”
沒人找死,楊剛等人也沒衝動,乖乖在文書上簽字。
第四波出來的人,全是和李壽一起打江山的降官降將。
這些人比尹茂林等人更讓大家放心,他們已和唐軍將領沒什麽區別。
這些人,有三個被封為爵。
得到李壽保證的劉大石,被封為正四品將領,伯爵。
柳元正被封為正四品將領、鄉子,賞銀五千兩。
謝世學被封為從四品將領、縣子、賞銀五千兩。
安北疆、薑歲、安進等人的封賞都很高。
這些人,只有少部分才被留在大唐,大部分被派到高句麗。
這也是李壽的意思,有這些人坐鎮高句麗。不但比唐將更方便,他們也要放心許多。
第五波出來的人,全是自家的將領。
李勣在人臣之中,已是封無可封,賞金三千兩,升為從一品重臣。
李世民可能不放心,將百濟分為兩個道。
任李勣為百濟東路大都督,任還未成人的紀王李慎,為百濟西道大都督,還好暫時只是遙領。
高句麗被封為三個道,劉仁軌只是其中一個道的大都督。
劉仁軌被封為從二品封疆大臣,開國縣公,賞金兩千兩。
薛萬徹因為起點高,被封為正三品大臣,武安郡公,賞金兩千兩。
薛禮被封為正三品將領,開國侯,賞金兩千兩。
何宗憲被封為從三品將領,縣子,賞銀五千兩。
沈成雲被封為正四品將領,鄉子,賞銀五千兩。
代天行被封為正四品將領,鄉子,賞銀五千兩。
宇文興祖被封為從四品將領,鄉子,賞銀五千兩。
楊慶元被封為從四品將領,鄉子,賞銀五千兩。
無癡、韓中原也被封為從五品將領,賞銀三千兩。
所有有功之人,一個沒漏。那些戰死的人也不例外。
大家在大殿忙活,在后宮,眾女也在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