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被扳平後,雙方球員的拚搶頓時更加凶猛起來。
烏德勒支兩度領先兩度被扳平,自然是非常不甘心的,完全有理由、有鬥志想要繼續進球、再次領先,並最終贏下比賽。
阿爾克馬爾這邊,則是兩度落後兩度扳平,這證明阿爾克馬爾是打不垮的,大家自然就更加興奮、想要一鼓作氣再進一球完成逆轉了。
而天氣的惡劣、場地的濕滑,讓這種拚搶、衝撞顯得更加觸目驚心,不時有人被鏟倒、撞倒,連江小林的身體素質和平衡性,都被拉倒了兩三次。
幸好沒有受傷。
另外,裁判也比較強力。
從阿爾克馬爾扳平比分的第74分鍾,到84分鍾,僅僅10分鍾內,裁判就吹了十多次犯規,給出了兩張黃牌,才稍微將雙方球員沸騰的熱血壓了一點下去,沒有演變成群毆。
不過,無論裁判怎麽壓,球員們心裡還是有著鏟人、撞人、拉人的衝動的。
只是裁判的存在讓大家把這種衝動壓製了下去。
但遇到緊急情況,根本忘了裁判存在的時候,就還是會下意識的做出犯規動作。
第86分鍾,烏德勒支的邊路進攻打到前場,10號中場核心卡路維在大禁區角外一腳妙傳打穿了阿爾克馬爾的防線,將球傳向大禁區肋部。
9號前鋒羅賓尼爾錫機敏的甩開防守他的拉格納·克拉萬,衝進禁區準備來一腳大力抽射。
禁區內的射門一向都是相當危險的,周圍的阿爾克馬爾球員汗毛都要炸直了,守門員羅梅羅也精神高度緊張,做好了撲救的準備。
但大多數人都對羅賓尼爾錫毫無辦法,因為距離太遠,鞭長莫及。
只有距離較近的波科尼奧利,眼看著羅賓尼爾錫馬上就要追上球抬腳射門了,來不及權衡什麽利害得失,只有一心想要阻止羅賓尼爾錫射門的潛意識,讓他毫不猶豫的飛身鏟了過去。
結果,羅賓尼爾錫比他先觸球。
羅賓尼爾錫一腳將球踢向球門後,才被波科尼奧利狠狠的鏟倒在地了。
而他射門的這一腳,並沒有打得太好,被塞爾吉奧·羅梅羅奮力撲了出去。
看到球沒進,主裁判就毫不猶豫的吹罰了波科尼奧利的犯規,並手指點球點:黃牌+點球。
阿爾克馬爾被處以極刑。
如果羅賓尼爾錫這球踢進去了,主裁判或許會放過波科尼奧利。
但既然球沒進,在禁區內鏟人犯規的波科尼奧利就逃不脫懲罰了。
等看到了主裁判掏出的黃牌和指向點球點的手勢,波科尼奧利好像才回過神來,驚慌失措的爬起來想要辯解,主裁判卻連連擺手示意讓他退開,不要影響自己執法,要是再靠攏逼迫他,他就要繼續掏牌了。
本來也想跟主裁判辯解一下的隊長雅利恩斯不得不將波科尼奧利拉開,避免再被掏牌、兩黃變一紅的惡果。
而烏德勒支那邊,剛剛爬起來的羅賓尼爾錫已經開始和隊友們慶祝了。
看台上的主場球迷,則頂著大雨唱著歌,像是已經要獲勝了似的。
確實,現在比賽時間都來到了第86分鍾,只要這個點球打進去,幾乎要算是絕殺了。
也就難怪烏德勒支的球員和球迷們都開始大肆慶祝了。
結果沒想到,烏德勒支的人慶祝得太早了一點,點球也不是百分之百進的。
這個點球由創造點球的9號羅賓尼爾錫親自主罰,結果他踢出的球角度不刁,還被羅梅羅判斷對了方向,提前移動直接將球壓在了身下,連補射的機會都沒有留給烏德勒支的球員。
差點將球隊送進絕境的波科尼奧利衝到球門前,將撲倒在地的羅梅羅拉起來,然後激動的抱住他,在他頭上狠狠的親了好幾口,也不管羅梅羅頭上有多少泥水、草屑。
其他人也紛紛上前擁抱羅梅羅慶祝,對他撲住這個點球表示感謝和欣喜。
對比之下,烏德勒支那邊的球員,則一個個顯得目瞪口呆、垂頭喪氣了。
特別是罰丟點球的羅賓尼爾錫,叉著腰、低著頭,一副後悔到想死的表情,讓阿爾克馬爾的隊員們實在解氣得很。
不僅是羅賓尼爾錫,點球的罰失讓烏德勒支整支球隊都有點心理失衡了。
很快,沒過多大一會兒,第89分鍾的時候,阿爾克馬爾也上演了相同的一幕。
哈姆道伊在邊路帶球內切後橫傳中路,江小林通過機敏的變向跑位甩開貼身盯防他的球員,衝到大禁區裡準備迎球怒射,絕殺對手。
沒想到,烏德勒支的24號後衛雲貝倫發生了和波科尼奧利一樣的情況,不管不顧的就從側面一腳將江小林鏟倒在了禁區裡。
波科尼奧利剛才發生的失誤本來應該成為烏德勒支的教訓的。
但可能是羅賓尼爾錫剛才罰丟點球的事兒,讓雲貝倫心裡還有些懊惱、沒想得通。
然後,哈姆道伊橫傳和江小林跑位搶點準備射門的一幕,讓雲貝倫根本就忘了剛才波科尼奧利的教訓,只是憑著不想讓江小林射門的本能,從側面一個飛鏟將江小林鏟倒了。
結果球沒鏟倒,鏟倒了江小林,自然同樣被主裁判處以了黃牌+點球的極刑。
這一下,連電視解說員瓊斯都震驚了。
瓊斯在解說席上驚訝的喊道:
“天啦,點球,又是點球!”
“阿爾克馬爾剛剛才被判罰了點球,現在又輪到烏德勒支了。”
“三分鍾之內判罰兩個點球,簡直讓人意想不到。”
“烏德勒支的點球被羅賓尼爾錫罰丟了,不知道阿爾克馬爾的點球會由誰來踢,會不會罰丟?”
“我估計會由創造這個點球的江親自來踢,因為江在他荷甲首秀的第一場比賽中的第一腳觸球,就是被范加爾派上場踢點球的。”
“這證明江的點球技術,應該是阿爾克馬爾最好的。何況,這球還是由江自己創造了,估計哈姆道伊也不會跟江搶這個點球的罰球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