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
此時的趙飛揚,對於遠在唐國與吐蕃邊境的戰事還毫不知情,不止是他,便是連成都府那裡都未曾接到任何消息。
朝會日。
近來國事繁忙,尤其是關於海貿上的諸多事宜讓趙飛揚有些頭疼,在朝會上,專門負責海貿部門的臣子們,也在稟報近日來出現的各種事情。
趙飛揚倒是沒有自己處置,也沒有召集內閣去處置這些問題,而是將這些不那麽急的事情都拿出來,在朝會上跟臣子們交流交流。
如此一來,若是有政務能力不錯的臣子,也能夠在這樣的朝會上亮眼。趙飛揚在解決了朝廷的問題以後,已經把目光放到了京畿一帶。
京畿一帶的問題不大,畢竟靠近皇城,可是,遠在南方的那些州府,一旦出現任何事情可就不那麽容易解決。
尤其是在南唐如今的版圖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派遣一些有能力的官員前去治理當地,推行南唐的許多政策就顯得極為重要。
此前除新式作物推廣得還不錯外,其他方面的狀況都不算好。趙飛揚之前一直忙於外戰,而今終於有時間騰出手來,自然需要好好將這些地方的問題診治一下。
幸好內閣有諸葛雲這樣的臣子們,在內政上確實幫了他不小的忙。
結果,今日正在朝會議政之際,午門外突然有一名禁軍士卒一路小跑上殿,趙飛揚坐在龍椅上,目光所及之處,當然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
正因如此,他很快發現了那名禁軍士卒,一見這名士卒火速奔跑而來的樣子,趙飛揚心中就暗道一聲不好。
若非緊急軍務的話,禁軍士卒不可能出現在殿上,這一定又是哪裡出了問題!
果然,片刻之後,來到大殿下方的士卒直接小步跑上台階,因為趙飛揚專門有過命令,凡是緊急軍情的士卒不必經過通報直接直入大殿,因此,這名禁軍士卒一路進入大殿之中。
“報!西北有緊急軍情!”
“講。”
趙飛揚在極短的時間內已經調整好心態,在士卒跪地拱手行禮的時候,趙飛揚已然從龍椅上起身站了起來,來到台階下,衝下方士卒喊了一句。
“西北一帶有大批回鶻兵出現,人數不下十萬,根據前方戰報,這十萬大軍已朝金城一帶開進。”
一聽有十萬大軍,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立即喧嘩起來,眾人似乎多少有些吃驚,紛紛議論起這件事情。
“肅靜。”
趙飛揚厲喝一聲,把文武百官們都給鎮住了,“小小回鶻與黨項人,便把爾等嚇成這個樣子?”
“退朝!”
“將戰報送到朕的禦書房去。”
趙飛揚沒打算在朝堂上議論此事,跟文武百官們扯皮可是他最不想做的,況且文武百官們不一定能有什麽主意。
因此,趙飛揚才決定退朝。退朝之後一路回到禦書房,此時戰報已經擺在了他的禦案上,不僅如此,旁邊還有一封蒙烈送來的書信。
趙飛揚不慌不忙拿起戰報,大致翻看了一下,發現戰報上說的是回鶻和黨項聯軍已經集結起來,似乎有衝著夏州舊地入侵的打算,此舉恐怕也是黨項人專門聯合回鶻人的。
為的就是在回鶻人的幫助下把這些地盤拿回來!
不知道黨項人給出了什麽條件,在趙飛揚看來恐怕不會簡單!否則以回鶻人的性子斷然不可能派出大軍的。
“十萬大軍?”
“回鶻和黨項還有這麽多人嗎?”
對於這個數字趙飛揚是不太相信的,因為他清楚回鶻人自從上次一戰後元氣大傷,他們即便有這麽多人,也不可能全部投入戰鬥之中。
更何況他們的可戰之兵沒有這麽多。
黨項人此戰被唐軍擊潰,盡管他們的主力在首領李昊元的帶領下逃亡涼州,可根據唐軍送回來的情報來看,黨項人的主力頂多不過兩萬人。
雙方加在一起的話,十萬人是肯定沒有的,但五六萬的數目或許還有可能。
且黨項人為了奪回夏州之地,肯定會全力以赴的,這樣一來,兩萬主力必定在其中。
回鶻人再投入三四萬的兵力,雙方一共湊出五六萬的聯軍,恐怕是他們最能拿得出手的兵力。
趙飛揚揣測一番之後,拿起了蒙烈送來的書信,翻看一陣之後,果然印證了他的猜測。
在書信之中,蒙烈也將前方的戰事詳細地介紹了一下,針對敵軍的情況,蒙烈也做出了自己的估計,在他的估計中,對方的兵力恐怕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兩人的印證都差不多的話,想來對方的兵力不會相差太遠。
而今唐軍在邊境上的兵力並不多,之前進攻夏州的唐軍乃是秦軍,一共有兩萬人的隊伍。
若是對方有六萬之眾的話,這兩萬人的兵力確實有些捉襟見肘。
好在關中之地還有三萬秦軍預備役部隊,以及三萬羽林軍士卒,這些人若是投入戰鬥之中的話,對方的六萬精銳不是什麽大的問題。
然而,就在趙飛揚準備下令讓秦軍和羽林軍去支援隴右的時候,又一道從洛陽傳來的前線戰報送到了他的禦案上。
此戰報乃是蒙羽送來的。
“皇上,河洛一帶的遼軍近來有大舉調動的跡象,末將派人去探查一番,發現遼軍似乎有重兵集結之意。”
“此番恐怕是來者不善,若是戰事發生的話,末將請求皇上旨意,到底該如何應對遼軍。”
蒙羽能送來這樣的消息,也主要是因為拿不準對方的狀況,以及皇帝趙飛揚的想法。
此前趙飛揚離開洛陽城的時候,已經給蒙羽交代過了,現在還不是滅遼的最佳時機。所以,若是遼軍真的大舉進犯,有任何攻打河洛一帶的舉動,唐軍到底又該怎麽做?
趁此機會打過去的話,恐怕戰線一旦拉長,若是無法滅掉遼國的話,對於唐軍自己也是極為不利的。
可若是不打隻防禦的話,豈不是多少有些憋屈?畢竟之前兩軍的交戰之中,遼軍可是吃了大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