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開始時,趙擴就出來為大家演講過,當時韓並未在,錯過了那一幕。這些都是韓安排的,趙擴是皇帝,這種事不可能讓其他人來代替。趙擴嘴上沒說,對韓這個安排非常滿意。
皇上萬歲、甚至收復中原的話語,源源不斷從大家的口中喊出。韓和趙丹、趙曮站在點將台靠後的位置,看到這一幕,韓十分欣慰。他覺得能讓宋朝重視軍武,是他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
趙擴興起,說了不少話,給大家說出一個好消息:
“武比排名前十的有十三人,為了不佔後面二十人的名次,朕決定將這十三人,全收為將。但品級職務等等,按四項總得分的高級來授予。”
“多謝皇上。”無論高排名還是低排名的人都很高興。以前他們不是這樣劃分的,如果有超十人排名前十,多余的要佔後面二十人的名次上。這次武舉舉重前十之人有十三個,有幾個雖被挑下去,但挑戰得勝的同樣屬於前十的范圍。前十是必選為將之人,所以才爭得如此激烈。
剩下的另外二十人很好選,只需按照四項得分多少來定。就算有得分相同之人也不要緊,由高分選到低分。要是遇了巧,在第二十的人有幾個,那就將決定權交給趙擴,由趙擴欽點。為了不讓人說閑話,這次負責武舉的雖是韓父子,父子倆並無決策權。
趙擴的癮終於過完,大家見韓侂胄拿著一本冊子上前,規矩得就像趙擴在演講一般,誰也沒發出半點聲音。許多人都知道,即將宣布大家的成績。
武舉的四個項目,只有筆試才無法立即得到分數,但評分都簡單,筆試二十分,一共只有三十道選擇題。二十道是單選,每道半分。十道是多選,每道是一分。毫無疑問,這種出題方式,又是出自韓。
這年頭哪有選擇題?都是寫文章。讓這些武人寫文章?韓覺得有些不保險。他也不重視這些人的文章,只要武藝好就成。
所以他才搞出這種選擇題的方式,根本沒拿到朝廷議,直接說服趙擴通過。雖說選擇題可以蒙,但文盲還是無法得分,所以不少人選擇棄考。
大家的試卷是印刷出來的,肯定所有人的都一樣。開始是姓名,家庭地址之類的,在國子監考。聽說國子監祭酒萬運隆拿到卷子,差點罷考。當然,只是差點,他還不敢拿自己的腦袋當賭注。
每個考場在考試的時候,考官翻來覆去,甚至要在黑板上演示,如何在橫線上寫好自己的詳細信息。要是錯一個字,下面的題全做對也只能是零分。
題不是由韓出的,出自兵部的官員。那些官員幾乎都是正宗的科舉文人,又在兵部工作,對文化和軍事知識都比較精通。挖空心思出的題並不差。比如寫一段戰例,給出至少四個選項讓考生選擇。或者畫一個陣型,讓大家選出正確的名字等等。除了那些古板的文人,其他人對這種題型都很滿意。
考試一天,改卷審卷用了兩天。另外三項,一考完就能得到成績。失望的人雖多,無論觀眾還是考生,大家對即將的宣布都很期待。
大家猜得沒錯,韓侂胄展開一卷文書放到桌前,手拿著一個大喇叭開喊:
“這期武舉,一共有三十三位考生登榜為將,現在我依分數高低宣布他們的名字:折健行、楊陽、寧慕白、宋書偉、龍九、盧照齡、張子平、翁成虎、曹方雲、雍子先……”
一共三十三人,念出的名字和武比名次有較大出入。排名前十的高手,何齡、裴照山這些被擠下。只在武比出彩的單元衡,排在最後一名。伍朝陽幾小還算滿意,流求的十多個參賽者,潭虎、謝大雷榜上有名。
上榜名單念完,場上響起陣陣歡呼聲,嘈雜聲太大,韓侂胄喊話有些吃力:
“這次的人才太多,那些落榜的人,也不泛英雄之輩。這次雖沒有登榜,大家不要泄氣,以後還有很多機會。特別要說明一下,本次武舉的前三名:折健行、楊陽、寧慕白皆是滿分一百過關,三人都是武狀元。”
謝惜韻可能太閑,看著台前的韓侂胄,想到一件事,對韓說:
“那張桌子是多余的,主要用來放宣布的文書。要是能將喇叭用一根架子支撐著,完全沒必要用桌子,念的人也不用如此辛苦。”
“姐姐這個方法好,”趙丹天天在設計東西,謝夕韻的話她一聽就懂,附合道:
“最好立三根架子,擺三個喇叭,分成三個方向,這樣能聽到的人應該更多吧?”
韓沒她們閑,這些小東西沒時間去想,一聽很有道理。他雖不是學物理的,一般的物理知識還是知道。要是加裝一個擴音盒,將聲音傳輸到擴音盒中,再傳入幾個喇叭裡,並不比湊著喇叭喊話差。
“這個方法不錯,回頭有時間我弄一個試試。”
韓侂胄是總負責人,念完名單後,和趙擴一樣,也說了不少廢話,此時天黑已經是午後,沒敢再耽擱:
“這次參加武舉的考生,無論登沒登榜之人,明天一早來這裡集合,到時除了發放朝廷給大家的補貼,還有些事情宣布。感謝大家的支持,這次武舉圓滿結束。”
……
後世的許多習俗,都是古時流傳下去的。比如大考後大聚,科考的學子,許多人考完,總要叫上一些同考的人,不一定是熟人,去酒樓大吃一頓。武人更豪爽,韓侂胄宣布結束後,一些考生在人群中大喊:
“各位兄弟有興趣的,去長遠酒樓,那裡已經安排好酒席。”
正要離開的韓,看著一群考生結伴走出軍營,對李純稀說了幾句,對方先行一步離開軍營。
離城西軍營不遠處,有一座三層的大酒樓,第二層擠了三十多桌,全是參加這次武舉的考生。上來的人陸續坐到各自位置後,很快一群夥計端上熱氣騰騰的菜肴。一張最大的圓桌前,坐著十多個已為將的男子。寧慕白端起一個小酒杯,朝眾人打了一圈:
“實在不好意思,這些天讓人收集,隻買到四十幾斤禦酒。今日大家吃好喝好,不夠的讓店家拿其它酒代替。”
“多謝寧兄盛情,”這桌年級最大的宋書偉說:
“這幾天能買到四十多斤禦酒,寧兄有心了。說實話,這禦酒我只是聽說,也沒時間去排隊,還從未喝過,大家敬寧兄一杯。”
四十多斤酒,要給三百多人吃,每人也只能拿小酒杯嘗個鮮。第一杯喝完,寧慕白笑著說:
“大家同場競技,皆是同窗,不用稱謝。我舅舅住在京城,要不是他幫忙,也難買到這麽多禦酒。大家都坐下,有什麽話邊吃邊聊。”
畢竟是武人,比那些吟詩作對的文人更容易相處,很快聊成一片。同桌的龍九問寧慕白:
“寧兄的力量絕勝過我,為何報名時隻排到六十幾名?”
許多人都有些好奇,寧慕白的實力,絕對能進前十,就算力量再差,也不應該排到六十幾位。今天是寧慕白請客,開始聊,自然以他為題。
“不瞞大家,我初來京時,正逢禦酒才出來沒多久。一時貪杯喝了不少,弄得水土不服生了場病。去兵部報名那天還在病中,沒發揮好,絕非有意隱瞞。”
無論是不是實話,人家只要肯回答就不錯了,很快話題從寧慕白身上移開。一個身體矮壯的年青人說:
“這次武舉能結識各位,我侯勇不虛此行。兩年的時間並不長,回去好好再練兩年,下次再來碰碰運氣。”
“下次我也還要來,”落榜的趙進升說:
“難得遇到明君賢臣的盛世,能讓武舉和科舉並列,這是大家習武之人的福音。唯一可惜的是名額有些少,下次參加的人數想必更多,競爭更大。”
三十三個登榜的人,到了二十幾人,有些人有事沒來。參加這次宴會的,多數是落榜的人。面對這麽多的競爭者,朝廷招得再多,也有更多的人無法登榜。折健行說得很實在:
“我大宋現有正規軍六十幾萬,平均兩百五十人配一將,需要兩千幾百個將領。看似雖不小,現在我大宋的將領已經達到飽和,一次三十幾人也不算少了。要是選得太多,朝廷恐怕不好安排。”
宋朝的文武官員都已嚴重飽和,所以趙擴才會輕易被韓說通,要撤換一批武將。這些人事大家不知道,但有些事他們已經聽說。龍九說:
“聽說從這次武舉中選出的將,會分派到一萬人的新軍中去。那支新軍還是忠侯為帥,大家知不知道?”
“這事我知道,的確如此。”單元衡沒作多想,將話接過來:
“忠侯為帥,那一萬新軍全是青壯年。忠侯不但會親自訓練,還會自掏腰包,花銀子打造軍隊,以後絕對是支不差殿前軍的雄師。”
許多人還在想單元稀的話,下面上來一個老頭,老頭對請客的寧慕白說:
“寧公子,韓相府送來好幾百斤禦酒,說是送給各位慶賀,我讓人將那些酒抬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