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問題,那就是陳楚不在長安的時候,這些只有被現換出來的食物到底該怎麽保存。
其實也簡單啊,就讓他涼著唄,在冰窖裡凍著,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熱熱就吃,口感味道也沒有什麽變化,當然,跟新鮮出爐的肯定有差別。
但這又什麽辦法呢,陳大人跑的那麽遠,這些東西根本就送不過來,只能保存起來,保存也保存不了太久,比如陳大人好久不回來的時候,兩家酒樓就默認一些菜品不能再點,因為即便放在冰窖裡,這些東西也快要過保質期了,吃起來不健康。
所以現在長安人,很多都是盼著陳楚可別再到處跑了,就老老實實留在長安享福吧。
你看你的財富也在長安,妻妾美人也在長安,長安又是天下繁華富庶之地,不留在這幹啥呢,別說老百姓這麽想,當官的也這麽想啊。
比如魏征就有點抱怨了,他都已經每個月隻吃六碗牛肉面了,就這還經常吃不到新鮮的,後面乾脆不新鮮的都吃不到,簡直心累,他就這點小愛好了都滿足不了嗎。
李二跑來上朝了,結果聽到的第一個消息就讓他表示很淦,這怎麽又來給他找事了。
原來,戶部官員報告稱,二十萬貫的紙幣已經徹底在長安流通完畢,現在有個問題,人們覺得紙幣奇貨可居,花掉的也就算了,沒花掉的直接囤積著囤積居奇,就是不肯拿出來。
而這二十萬紙幣大多的,全都跑到糧油店掌櫃手裡,讓掌櫃很無語。
“這可怎麽辦,現在大家手裡沒有紙幣了,要不要再印?”劉政會問。
“不能印啊,這二十萬貫本來就是發行出來看看效果的,但現在效果好像出了點問題。”有大臣趕忙說,本意是這玩意正常流通來著,現在全被大家拿著跑去買花生油,全特麽又跑回陳楚手裡了,這怎麽說。
“那大家看這個該怎麽辦啊。”李二也是鬱悶了,開口問道。
杜如晦道:“要不讓戶部出錢把這些票據買回來?這樣二十萬貫還是二十萬貫,掌櫃的那裡錢不少,我們也可以重新對紙幣進行劃分。”
長孫無忌苦笑搖頭:“恐怕不行哦,等這些紙幣再分配下去,恐怕大家還是要跑去買糧油,就算那邊不能用紙幣購買額外糧油了,但也會囤積居奇,因為覺得這紙幣新鮮,很多人不肯拿出來流通。”
李二覺得也正是如此,那花生油多特麽香啊,那玩意不香嗎,香炸了好嗎,他現在每天少了這玩意飯都吃不好,炒菜必須要用這玩意,否則簡直就是什麽豬狗不吃的食物,別人可想而知,也不會有例外。
花生油沒優惠了,別的也可以,雖然大家不知道哪裡還有優惠,但因為少,所以珍貴,這紙幣放在家裡,一萬貫別人用兩萬貫票據跑來買,你說你賣不賣,白賺一萬貫的事,傻子才不賣。
“是啊,這可如何是好,不如不要給你們,直接拿去發放給升鬥小民算了。”李二說道。
這幫子當官的,大小家族的,一個個鬼精的很,人家不缺這錢,放在那吃灰都要等他升值,但普通人不同啊,拿到錢肯定要花的對不對。
“不行啊陛下,到時候有錢的跑去收購,肯定還是一收購一個準。”又有人道。
“艸,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們說怎麽辦。”李二直接國罵開了,這要放在以前,不止大家聽不懂,禦史覺得這話不文明肯定也要跳出來,不過現在無所謂了,陳楚罵人的話現在都被大家學到好多,一個艸字情到深處自然就出來了,這不能怪別人沒素質吧,這可是國粹啊。
“要不還是等陳楚回來再說吧。”其他人也感覺很是心累。
你說再印錢吧,很害怕出現什麽變故,印的再多也要被人囤起來,導致市面上的錢變少,或者引起其他什麽嚴重後果,你印吧,這玩意現在豈不是成了廢紙一張,沒有了交易流通的初衷。
李二現在很鬱悶,這意思是讓我再給他寫信是吧,可我剛才寫信問他怎麽養牛,就問了一個問題,現在再問,這是故意的吧,非要一個問題一隻信隼,是覺得這小東西不多飛飛會生鏽,還是覺得他陳楚喜歡收信拆信,不嫌麻煩?
“煩死了,放著他在一邊不要管。”李二直接揮手,二十萬貫而已,又不是多大的財富,反正不是他的錢,你們愛花不花,不花放在那吧,陳楚總有回來的時候吧,到時候讓他來處理不就得了。
於是大家又開始討論其他事情,自然是津津樂道的先提這狼鷹被剿滅的事。
這是朝廷這次的一大功績,肅靖一方,軍隊將領立功,又給大軍報了仇,殺雞儆猴警告那些同樣想打朝廷車隊的人的主意。
如果河西道路能夠不斷清剿一個一個匪群,那麽商隊將會變得越來越安全,也會越來越多,貿易獲得的利潤將會更加可觀,有錢大家一起賺,這是天大的好事。
“趁著大軍還沒回來,讓李神通三人繼續在附近清掃匪寇,能打掉多少打掉多少,等西征大軍回來了,再集中精力處理此時,同時從北方對吐谷渾進行布防。”
李二說道,在他心中,西域不是很重要,因為不管打不打下來,西域各國對唐朝的貿易通商都非常熱情,商隊源源不絕,長安不知道有多少西域胡人,甚至時不時有那裡小國的王子來這裡遊歷求學。
所以這樣好的西域,暫時放著又能怎樣,但這吐谷渾和吐蕃卻不同,位於大唐要害的西邊南邊,一旦發兵各處危機,還是暴打一頓比較好,見一次打一次。
隨後李二終於有機會跟大家說科舉一事,眾朝臣討論不一,但是因為都是個人看法,所以形不成統一看法,但大多都對陳楚科舉制度沒有什麽太大的意見,頂多就是一些修改和補足。
為什麽,因為明清朝代能用,就說明這科舉方式在古代是有生存土壤的,一層層選拔使得生員質量透明了許多,至於大家族以及重臣官員之後,人家當官往往有別的渠道,這科舉基本也影響不了他們,這玩意既然看起來不錯,幹嘛不同意。
三年一次不比一年折騰一次好嗎,其實這才是大家心裡的根本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