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直接站出來表達意見,拉開了這場“茶話會”的帷幕。
“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離國,此去幽州漫漫數千裡,一路車馬勞頓,勞民傷財,不說根本不可能在今年之內結束戰事,即便陛下趕往幽州,恐怕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李二疑惑道:“為什麽今年之內不可能結束戰事?”
這個官員拱手說道:“道理很簡單,這高句麗可不是尋常弱國可比,我大唐連年征戰,武德年間民力國力也沒有養起來,僅憑這一年多的成就,恐怕不堪征伐。”
“想要調動大軍,一舉擊潰高句麗,僅靠蘇定方一部是不夠的,而且從去年出征到現在,大軍糧草消耗巨大,北方各鎮連日告急,糧草根本比不上運輸的速度,且不論我們還將從中原再派大軍,河北一道能夠提供的物資支持並不夠多。”
實際上也正如這官員所說,李二即位的時候雖然唐朝,或者說唐國已經存在九年之久,但即便在武德七年八年的時候,唐軍都還在四處征討,多年來的戰亂讓百姓渴望安定,民間不僅抗拒戰爭,也沒有更多財富可以供給中央。
此時一名軍將不屑道:“這位大人,你是文臣,恐怕並不懂軍事!現在我們大唐雖說沒有連年豐收,國富民安,但目前朝廷財政得到大大緩解,將有大量的錢財用於發放軍餉、打造軍備。”
“此外蘇將軍的是幾萬大軍還橫陳於北方,如果此時不打,這支軍隊撤回來後想要再北上可就麻煩了,一來二去浪費的糧餉不知道有多少!”
“還不如大軍就地訓練,等中原援軍到來,一鼓作氣,於冬天來臨之前攻下小小的高句麗!”
“不錯,我大唐連年征戰確實沒錯,但大家也看到了,近一年來陳大人對我大唐的改變,不僅最重要的錢幣,糧食得到了大大的緩解,各方各面都在突飛猛進,特別是長安到洛陽的長洛大道!”
“四方大軍向洛陽匯合,同時陛下的車輦從長安趕往洛陽,洛陽到幽州雖然距離遙遠,但卻一馬平川,也並非要消耗多少時日。”
眾人爭辯起來,顯然對李二是否親征,以及是否朝廷今年就要著急打高句麗,人們的意見是很不一致的。
“哼,難道士卒馬匹光吃土豆不成?實不相瞞,諸位,這土豆一開始吃確實美味,但是現在很多人已經吃膩了,吃吐了,特別是百姓因為沒有味美的調味料,鹽水煮土豆,許多人都數日見不得此物,士卒也是如此,所以從根本上來講,我們的糧食問題還未解決,除非哪天粟米等物產量大大提升。”
“笑話,這位大人是否對陳大人有什麽誤解,對土豆有什麽誤解?遠在萬裡之外的西域大舉,陳大人都可以提供軍資糧草進行支援,不要說從中原出發的唐軍。民間的調味料,和軍中能比嗎,民間的糧食,和軍中能比嗎。”
李神通站出來反駁:“那五香粉,乾辣椒,辣椒油,陳醋,花生油等,有此等佐料在,這位大人確定人能吃膩?我李神通很早開始就在吃這土豆,但一直到現在都還念念不忘,陳氏酒樓的就不說了,哪怕是某家廚子所做,只要有上述調料,我都百吃不厭!”
“何況這東西再難吃,能難吃的過士卒平時吃的飯菜?簡直吊打!這還不論其他陳大人即將提供的美食、美酒等,天熱有酸梅湯,天涼有辣椒油,趕路有膠鞋、行軍飯盒,保暖有面衣褲鞋!”
“以前我們唐軍打過的仗,哪次不比這樣的條件惡劣?而今的唐軍武裝起來,如這位大人一般的書生恐怕想象不到,能夠對士卒戰鬥力有多少提升!”
“不是李某吹,只要我們順利抵達高句麗邊境,大軍雲集,工程軍械齊備,只需要半個月,就能殺的高句麗屁滾尿流!”
聽著李神通的話語,李二也不做其他表情,就是嘴角扯起一絲微笑。
這小子還少說了一些,比如夜晚探路行軍的手電,提供照明的電燈,先於敵人探明情報的望遠鏡,步兵盾等,對士卒的營養補充,也遠不止李神通提到的這些,別的不說,光這牛奶,一人帶兩盒,早飯不吃又如何。
隨著時間的過去,長安上下早就已經發現這牛奶的牛叉之處,各坊上報,相對於以前,每三天可以得到牛奶供應的孩童們個頭明顯長得快了起來,身上的肉也多了,而哪怕是他們這些成人常年飲用,也能感覺到它對身體的改良作用。
所以這玩意用於軍中,那絕對是一大殺器,最牛的是此物儲存放置方便,不僅不會泄露,還能集中運輸,只要不碰到極端天氣,存儲幾個月都沒問題。
至於像軍用罐頭這樣的頂級行軍美食,這個李二不好說,畢竟這東西陳楚雖然時不時拿出,但遠沒有到泛濫的地步,似乎比較珍貴,但如果是幾千人的精銳部隊,用此物補充能量應當是沒問題的。
如果真要李二現在把唐軍和以前的區別比較一下的話,他能說的太多了,樣樣都在直接增加唐軍實力。
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幹嘛不乾架?你是說大唐長期乾架國力衰微,可現在他們又有吃的又有錢啊,民間疲敝,但是老子現在不需要增加百姓的苛捐雜稅,中央財政就可以支撐戰爭。
所以擾民也是不存在的,甚至大軍需要海量的民夫幫忙輸送、修建工事,還可以給他們發放工錢,陳楚的“以工代賑”的思想深得他心,如此一來,朝廷的財富可以向窮苦百姓轉移,這哪裡是在拖累百姓,簡直就是在給他們好處。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耽誤農時,其實說白了就是和秋收要錯開罷了,此時已經是六月份,春夏糧差不多耕種完畢。
又有一個文官稟明說道:“下官以為,這高句麗乃苦寒之地,民風刁蠻,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政令不達,氣候惡劣,即便能夠征服,想要遷徙也是大不易的事情,反而可能因為我們過早消滅對方王庭,導致冬天時百姓挺不過來,下官建議等明年春再做考慮。”
呵呵,這是承認唐軍能力強大,卻不承認唐朝有能力讓高句麗子民乖乖遷往唐朝。
不是老子要親征嗎,你這意思,是我李二只能乾仗,這種政事搞不來?這特麽不是在小瞧我嗎,你越是這麽說,我越是要過去。
很顯然這位文官的話起了反作用,一下就讓李二的決心堅定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