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軍的強悍現在眾所周知,僅僅只派出了數千兵馬進入魯國,短短兩三個月,就徹底將魯國境內的所有入犯的青州黃巾給清理了個一乾二淨,之後青州黃巾即便是試圖再入魯國,也被死死的擋在魯國之外,令青州黃巾不敢逾越一步。
所以有一部分人認為,倒不如乾脆直接請李琛派兵進入兗州境內討伐青州黃巾,以李琛軍的實力,掃蕩青州黃巾這些烏合之眾可謂是易如反掌。
但是對於這部分人的呼聲,兗州諸公都選擇了無視,甚至是當場勃然大怒,他們作為兗州各地的實際控制者,卻要請豫州的李琛來幫著他們兗州討伐青州黃巾,這令他們顏面何存?另外兗州諸公對於李琛的強勢也深懷忌憚。
李琛在這段時間,做了一件事,更加令他們感到忌憚,那就是李琛在初平三年初的時候,換掉了梁相。
之前的梁相乃是個無能之輩,另外也是個喜好驕奢淫逸的昏官,當初他這個梁相,就是買通閹黨,通過西園賣官所得,所以上任之後,自然喜歡斂財,雖然沒到橫征暴斂的程度,可是也沒幹什麽好事,所聚斂的錢財,也多用於他自己揮霍,在治民方面,沒有任何建樹可言。
雖然他在孔伷讓賢,表李琛為豫州牧的時候,也表態支持李琛,但是李琛也不會因此就讓他留在梁相的位子上繼續作威作福。
於是在初平三年初,李琛另任製郡國從事入梁國之後,不久梁國的製郡國從事便在梁國查實了這個梁相大量的不法之事,按律殺他十次都沒問題。
李琛也沒有殺他,而是招他到譙縣見自己,這個梁相雖然害怕,可是又不想放棄這個梁相的位置,更不敢興兵和李琛對抗,他也沒這個本事,於是最終還是硬著頭皮到了譙縣參見李琛,還給李琛送了一筆厚禮,想要李琛放過他。
但是李琛也對他沒客氣,不假顏色的將其怒斥了一頓,並且將查實的他這些年來在梁國所犯之事,整整一大卷竹簡摔在了他的眼前,讓他自己打開看看。
這個梁相顫抖著展開看了一眼,頓時就嚇暈了過去,李琛命人將他喚醒,問他要死要活?
到了這個時候,這個梁相隻想活下去了,於是對李琛說他想活,李琛告訴他,想活可以,自己請辭梁相之職,將現在他府中所存的這些年來聚斂的財貨都留下,淨身滾出豫州,另外命他主動表李煥領梁相之職。
李煥在新蔡歷練了兩年多的時間,乾的是相當不錯,現如今已經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李琛於是便決定提拔於他,命他繼領梁相之職入主梁國。
於是這個梁相為了活命,只能答應李琛的條件,被押解回梁國,將府中財貨全部移交給了李煥,然後自己說自己德行不足,請辭梁相之職,表李煥繼領梁相之職。
李琛這麽做確實吃相有點不太好看,自己當豫州牧,讓自己的族兄當梁相,有點厚顏無恥,可是現在都到了這個時候了,誰還在乎這個呀!於是李煥也就走馬上任當了梁相。
這件事卻對兗州諸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因為這幾位之中,有的人很清楚自己的德性如何,生怕一旦請李琛入兗州討伐青州黃巾,引狼入室,李琛趁機奪取兗州之地。
一旦要讓李琛入主兗州,那麽李琛肯定要用他的人來替換自己這些人,於是他們寧可舉曹操領兗州牧,也不願李琛插手兗州之事。
而這件事沒人知道曹操是否也有所耳聞,至於曹操對於這些呼聲如何做想,也沒有人知道。
只知道四月底的時候,曹操領了兗州牧之職,但是同時繼續身兼東郡太守之職,率軍離開東郡,開始東進討伐青州黃巾。
除了曹操領兗州牧這件事之外,初平三年的四月,也是一個多事的時期。
四月間,公孫瓚終於還是和袁紹翻臉了。
袁紹也察覺到了公孫瓚因為他入主冀州之後,未能履行當初對公孫瓚的承諾,割一半的冀州給公孫瓚,令公孫瓚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而公孫瓚這個時候實力強橫,特別是在去年擊敗了北上的青州黃巾,殺十萬青州黃巾,奪得無數青州黃巾所攜帶的財貨以及器甲等物之後,令其實力大增,現如今麾下擁兵號稱十萬,當然可能沒那麽多,可是起碼大幾萬沒問題。
而且公孫瓚常年生活在幽州這種邊郡之地,多年領兵跟北方的烏桓人交戰,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並且麾下的兵將也很是強悍,手下更是有一支三千人的精銳騎兵,號稱白馬義從。
這白馬義從都是精悍的騎兵,而公孫瓚又特別喜歡白馬,故此他麾下的白馬義從全部騎的是白色的戰馬,公孫瓚率領著麾下的這支白馬義從,屢屢跟烏桓人交戰,令烏桓人一聽白馬義從,便聞風喪膽。
而公孫瓚還不單單只有這三千精銳的白馬義從,另外還有五六千的精悍騎兵,所以戰力相當的強悍。
除此之外,公孫瓚還在去年追擊青州黃巾的時候,趁勢揮師南下,從渤海郡直入青州之地,擅表麾下的部將田楷領青州刺史之職,讓劉備劉玄德做了平原令,後來很快就又表劉備領平原相。
劉大耳朵也終於苦盡甘來,算是熬出了點眉目,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開始躍上了歷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劉備不過只是跟著公孫瓚混的小馬仔罷了,現如今終於混到了個兩千石吏的官職。
於是田楷和劉大耳朵,就此進入到了青州地盤上,對冀州側翼構成了威脅。
袁紹自覺剛剛拿下冀州,這時候尚未將冀州各方勢力完成正合,於是不敢跟公孫瓚反目,為了安撫公孫瓚,於是便表公孫瓚的堂弟公孫范領渤海太守。
而袁紹之前的官職可是渤海太守,也是在渤海郡起兵宣布討伐董卓的,也算是袁紹起家之地,這次袁紹把渤海郡送給公孫瓚的堂弟公孫范,也算是下了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