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要是弟子長不高了怎麽辦?”
“長不高?這倒是一個問題。你今天解了為師的惑,為師不能不拿一點壓箱底的本事了。從今天起,你不止要讀書研經,更要強身健體,每天一套操。到時候我囑咐廚子,每天變著法的給你做兩斤羊肉,兩顆雞蛋,你務必吃完。”
“弟子不懂……”
“吃得多,長得就高,動起來,就不會橫著長,明白了吧?”
師徒二人還在說話,門口有人來了:“少爺,徐良駿、歐陽修、穆修都已經到了,在花廳吃茶,少爺什麽時候過去?”
“哦,他們來了,我這就過去。”陳初六又轉頭道:“思懷,隨我一同過去,你寫一份會揖要紀。”
“是,先生。”
陳初六來到花廳,大家都在翹首以盼,見他進來,都是放下茶杯,站起身來表示恭敬。陳初六壓壓手,讓大家坐下,接著道:“這次叫大家過來,是為了出一期特刊。”
“特刊?是知應又寫了什麽大文章要嗎?”
“並非是我有大文章,而是趙官家有吩咐。”陳初六說完,大家又是要站起來,他壓了壓手,示意這是自家,用不著多禮,接著他道:“前天,趙官家將我叫進宮,說北方邊關將士,由於忙於調整軍務、擊退西涼人,耽擱了準備過冬物資的時間。加上大雪封路,無數邊關將士在冰天雪地中為我們苦守邊境……”
陳初六將事情說了一遍,重點告訴大家,邊關將士是為了“我們”忍受寒冷的。這一說完,在場之人無不流露出悲憫感動的臉色。陳初六趁機說道:“於是我想將消息刊登在報紙上,讓汴京百姓知曉這一消息,然後自發捐獻一些物資,運輸到邊關。為邊關將士做點什麽,為國分憂,盡一片心意,不然將來可是要唇亡齒寒呐。”
底下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穆修拈須道:“知應,這種軍國大事,公之於眾,若是讓敵國得知,豈不是泄露了軍機?特別是讓西涼人知道了,他們會不會趁虛而入?”
“是啊,知應。再說就算籌集了一些物資,要想運到邊關去也是不易,路上的耗費,恐怕比我等捐獻的物資還要多,倒是可以讓開封府去做這個,會不會更加可行?”
陳初六笑著道:“這些問題,我……不,趙官家早已經想到了。趙官家講,要是讓地方官府去做這個,會給那些胥吏多一個搜刮百姓的理由。到時候有錢人一文錢沒拿出來,窮苦百姓反而被榨幹了。趙官家的意思是,讓四為詩社發動一下,以情動人,讓有錢人捐獻一些物資。到時候趙官家下旨褒獎,讓這些捐獻的人,也能得到一點榮光。當然了,在此之前,對褒獎一事是隻字不提的。”
“明白了,以我們的號召力,來捐獻物資的,也只能是自願的了。這樣一來,免去窮苦百姓的負擔,又能讓那些願做好事的富人有露臉的機會。”
大家很快同意了陳初六的看法,可穆修畢竟是當過官的,他開口道:“知應,這件事情還有一個麻煩。這天子腳下,若是發起募捐,卻無一人來捐獻,這豈不是說天子治理無方,治下百姓都無情無義?”
“伯長,有多少人來捐獻,這就得看咱們的本事了。四為詩社,說要事功,這不正是到了事功的時候了嗎?誰敢再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次的目標不高,一萬貫還是可以的。”陳初六笑著道。
“我認識一個儒商,此人鋪橋修路,曾做過不少好事。”
“你認識,我們不認識,我們一群窮書生,連富商的門都入不了,怎麽去勸他們募捐?這可難了……”
“召集我們來,知應的意思還不明顯嘛?他是想讓我們寫一些感人至深的文章,然後登在報紙上,讓那些富商買下。”
陳初六看著眾人笑道:“正是這樣,這次特刊只有一版,我來寫兩篇文章,其余你們再寫幾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湊齊一整面,看誰家買報紙買得多,免費送過去。”
底下社長、先生、知應叫了一通,最後一並道:“請吩咐題目吧,正好在春闈之前練一練,讓連中三元的狀元公指教指教!”
陳初六擺擺手:“先不忙這件事,還有一事,要大家一起寫點文章。這件事便是關於創辦魯班獎、激勵科技發展、促進生產向更高水平發展……”
聽了這一句話,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這話聽懂不難,可明白也不簡單。陳初六笑了笑:“這件事情,就由劉沆、高陽二位和你們說吧。”
劉沆走上前,手中拿了一塊大版,數塊小版,開始想大家解釋什麽叫科技,科技有什麽直接作用,科技的簡介作用,科技和事功有幾毛錢關系。這些話太長了,陳初六自己不想說,坐在一旁,看著陳思懷寫會揖紀要。陳思懷認認真真在記,可他寫字還需要刻意的一筆一劃,寫得很慢,常常寫著寫著就錯過了重點。陳初六看他小眉毛擰成了一塊,在一旁幸災樂禍偷偷笑。
席間,劉沆、高陽將科技介紹了一番,有一人在一旁問道:“敢問這位劉兄,這發展科技,豈不是不斷取巧?”
劉沆笑了一聲道:“這位年兄,豈是忘了事功之學的要義?該取巧時取巧,該守拙時守拙,為事功耳!”
那人又問道:“劉兄,在下有些擔心。創立魯班獎,設立這麽高的獎金,會不會有人因此謀財害命?”
“這個東翁已經想到了,要邀請各行各業的長者,一起成立一個工匠聯盟,建立規矩,相互監督。”
“這憑技藝吃飯的事情,別人豈肯輕易拿出來?”
劉沆笑著道:“一百貫的獎金,怎會沒人願意?不願意的,不來就是了,只要能將願意來的那一部分推行起來,不就事功了麽?”
眾人紛紛點頭,徐良駿道:“這件事情,汴京時報能有什麽幫助,還請二位年兄說明白。”
高陽解釋一下道:“主要是宣傳一下,寫幾篇文章。具體怎麽做,東翁會在這裡安排,就不耽誤諸位讀書了。”
陳初六又站了起來,向大家道:“四為時報,是事功之學的口舌,工匠聯盟,則是事功之學的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