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宋朝大官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三份報紙
  翰林學士院、禦史台、史館籌劃辦報之事,三者皆是朝中公正之表率。看似這三處地方都是清水衙門,而實際上這三個地方亦是利益所在。

  禦史台眼下是魯宗道在管著,自成一派。學士院中的人,將來至少是參政、三司使級別的人物,至於史館就更了不得了。掛名兼修史館的是哪一位?是首相。

  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若把握平衡不了,就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大禍。那些官員被罷官奪爵,陳初六不關心,就是怕別人借由這些事情,將辦報的事情喊停了。

  故而這三者各有側重之處,禦史台更加偏重於時政,而翰林學士院則更加注重文章詩賦、科舉學業,至於史館既然是編纂史書勸人向善的,那自然就注重教化了。原本屬於史館報房的時政,則落到了禦史台手中。

  三者各有側重,但卻都能影響朝中輿論。若打個比方,那就是人民日報、高考考試范圍和作文題目、感動時代人物評選,都能影響輿論,只是方式和方向有所不同。

  但無論如何,朝廷辦報的事情已是定了下來,早已不存在能不能辦,可不可以辦的問題,只有怎麽辦,怎麽辦好的問題。

  這首要之事,便是錢從何來?

  史館的解決辦法,十分簡單。原來不就是有一個報房麽?那就將報房的資源調動起來,給報紙定個市場價,半強製的賣給各地州縣就是。

  這種注重教化的東西,而且是朝廷辦的,你敢不買?那等你到吏部評定的時候,先定一個有失教化的罪。

  這不僅有錢辦報了,還能給清水衙門一筆進項。史館那邊便是以最快的速度,將報紙給辦了出來,取名“春秋時報”。春秋乃是儒家六經之一,相傳為孔子所做,以春秋為名,不僅排面足,而且春秋二字,有種道盡古今天下事的滄桑,韻味悠長。

  史館春秋時報所載,皆是四方各地的忠臣、孝子、烈女的好人好事故故事以煽情的文筆,寫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動之以情,最後曉之以理。這報紙一出來,先是強迫各地州縣買,到後來各地州縣竟然搶著要買。

  教化百姓,這是許多州縣官都要頭疼的事情。教化讀書人容易,跟他們講聖賢之書即可,可百姓沒讀過書,不認識字,也就聽幾則這種故事感化一下了。

  可那些州縣官的文筆情懷都不怎麽地,編不出什麽故事,地方上也沒有這麽多好人好事發生。有了這春秋時報,可謂久旱逢甘霖。

  只需找幾個讀過書的人,拿著報紙四處去講故事便可以了。至於效果,各地州縣發現本地的盜匪都變得少了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春秋時報的功勞。

  歐陽修就在史館編書,他原本跟陳初六有經驗,有這個辦報的經驗,故而一路高升,從小小的修撰,直接升到史館檢討,掛禮部主事的銜了。

  至於禦史台辦報,也很簡單。他們對朝中的奏章詔書都有查看之權,聞風而奏,又使得他們的鼻子耳朵都十分靈敏,故而辦起報來的速度不慢。

  禦史台主要是刊載時事,這時事不是百姓發生了什麽,也不少那個青樓的花魁出軌了,更不是什麽多人運動和字母圈,而是朝堂上的大事。

  哪裡出現了祥瑞,哪裡起了天災,哪處邊境起了衝突,又有什麽外邦前來入貢,朝中哪個官員娶了小妾十分不要臉,官軍在何處打了勝仗。誰升官了,誰降職了,誰受罰誰領賞了,這些都要刊載,還要評論。

  於是禦史台的報刊名稱,那就是“至公社論”。但各司抄錄所頒發之上諭及本章折件,未交發科抄之件,不得刊發。有應慎密之本章折件,須十日後方許抄發。故而至公社論先半月一發,而後三日一發。

  至公社論的對象,仍舊是之前邸報的對象。但邸報只是簡單的抄錄、記錄,而至公社論則是對事情進行了評價。這要是發出去,那些遠在天邊的州縣官員,便可從這上面知道朝中的真實動向,輿論走向,比邸報更具有信息價值。

  這兩個衙門的報紙辦出來了,反倒是翰林學士院的報紙,還遲遲不肯露面。要知道可是陳初六在翰林學士院先將這辦報的主張提出來的,眼下翰林學士院反而落後了,這不得不令人笑話了幾日。

  其實翰林學士院有翰林學士院的難處,真正的翰林學士,滿編才六七人,加上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也不過是十幾人,而且大多數人還是掛銜。譬如晏殊,他本身是在三司辦事,只是兼任翰林學士而已。

  故而翰林學士院影響雖大,但人力不足。人力不足倒也罷了,財力也不足,翰林學士院根本沒有撥款。史館編纂史書,好歹還有朝廷撥款,而翰林學士院沒有別的任務,就只有寫詔書,每年撥來都是筆墨紙硯,一文錢都見不著。

  陳初六想自己出錢辦報,這也不行,若全由他出錢,那朝野會不會說這是陳初六裹挾公器,將翰林學士的報,變成了自己的私報?這種做了好事海得挨罵的事情,陳初六也懶得去做。

  要錢又要人,沒錢又沒人,實在是難以有所施為。但時間是過去了,陳初六在大內之中四處閑逛,這一頭又看到了集賢院大門,不由得拍手稱賀道:“不錯不錯,就是這裡了。”

  集賢院掌修書之事,裡面也是人才濟濟。這一片區域,還有陳初六當年待過的右文殿,還有集英殿、秘閣等多處學士雲集的地方。在外人看來,“翰林”一詞中,其實也包括這一群人。

  平日裡這些學士,也暗暗以翰林學士院為首。畢竟翰林學士院掌院學士浦城章,乃是清流領袖。這些人不賣陳初六的面子,也得賣浦城章的面子。

  對陳初六的到來,集賢殿中的人俱是行禮相迎。只見一熟人走了出來,乃是集賢院直學士韓琦,走到陳初六面前笑道:“陳學士,下官這廂有禮了。今日正是下官在直集賢院,不知大人到此可有什麽公乾?”

  說罷,韓琦手往天上拱了拱,然後看著陳初六,這就是在問有沒有聖旨什麽的 ,陳初六擺擺手道:“本官就是隨意逛逛,稚圭無須多禮,集賢院現在正在修什麽書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