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本王不屑爭皇位》第829章 三國聯手
  戒日帝國的封建制度基本上已經形成。

  國內的田地分為四種,一種是王田,歸帝國所有。

  第二種是祿田,也叫食邑,是官僚的佔有地。

  第三種是婆羅門佔有地,第四種叫福田,歸寺廟佔有地。

  戒日王對教俗地主的布施和封賜,是將土地連同農民一起封賜的。

  教俗地主的土地均由村社農民耕種,農民不僅被束縛在土地上,而且隨著土地佔有權的轉移而轉換主人。

  農民要向領主交納收獲物的1/6,還要交“費用”(貨幣)和服勞役。

  農民還得通過村社向國家繳納捐稅。

  教俗大土地所有者對其領地具有世襲權或自由支配權。

  封建主還握有領地上的行政、司法權,他們可以任意處置農民。

  所以,不管是戒日帝國,整個印度半島的國家,農民的狀況非常淒慘,遠遠比不上李二統治時期的大唐百姓。

  所以,李楓在所佔之城推廣吏治,以及大唐的土地制度,立即就受到戒日國百姓的擁戴。

  隨著貪官汙吏和惡霸豪強的人頭落地,以及土地的分配,李楓就徹底收獲了民心。

  戒日王得知消息,自然是大吃一驚。

  他將大軍布在了曲女城的東北部,但李楓卻佔領了戒日國的東部諸城。

  若是李楓大軍西進,繞開劫比羅伐窣堵城和室羅伐悉底城,直撲曲女城,那十萬大軍可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戒日王深深知道,唐軍和吐蕃軍火器的厲害。

  若是據城而守,戒日軍或許還有一戰之力,不然,若是在平地之上,恐怕還是上一次的全軍覆沒。

  於是,戒日王立即就下令,將室羅伐悉底城的五萬兵馬南調到婆羅痕斯城,也叫婆羅奈城,位處殑伽河北岸。

  戒日王將劫比羅伐窣堵城的五萬人馬也南調到缽邏耶迦城,缽邏耶迦城位處婆羅痕斯城西面,在殑伽河南岸。

  這麽一來,十萬兵馬,分在殑伽河南北,正好能夠阻擋李楓大軍的西進之路。

  戒日王又多派斥候,一天五次向他匯報李楓大軍的情況。

  得知李楓佔領吠舍厘城和波吒厘子城之後,並沒有西進,而是向東進發,掃蕩東部重鎮,不由大為奇怪。

  隨後,斥候就帶來了最新的消息,說是李楓在這兩個城中推行吏治,讓老百姓自我檢舉揭發貪官汙吏和惡霸豪強,一一剪除。

  而且,李楓還將土地分給了城中的百姓,每個人都十幾畝地呢。

  吏治?

  戒日王冷笑一聲,本王倒要看看,你們能搞出什麽花樣。

  什麽狗屁的吏治,不過是收買人心罷了。

  哼,你們再怎麽收買人心,也是異族,是侵略者,這些百姓若是會擁戴你們才怪。

  但是,第二天的時候,戒日王接到了一個讓他十分不爽的消息。

  這些城池的百姓,竟然對李楓非常擁戴,更有不少青壯踴躍報名參軍。

  而且,李楓給這支軍隊起了一個名字,叫印度飛虎軍。

  戒日王知道印度二字,來源於印度河之名,但飛虎軍他就不知道是什麽東東了。

  但戒日王能猜的出來,那兩萬戰鬥力極為恐怖的唐軍,應該就是飛虎軍。

  這麽一來,戒日王就無法淡定了。

  若是讓李楓這麽在東面施騰下去,恐怕那些百姓之心真的會被李楓收附。

  就在這時,遮婁其的兩萬大軍來到。

  戒日王大喜之極,將這兩萬大軍分成兩軍,分別前往婆羅痕斯城和缽邏耶迦城駐守。

  這麽一來,婆羅痕斯城和缽邏耶迦城的守軍,就分別是六萬兵馬了。

  十二萬兵馬,再加上曲女城的兩萬大軍,就是十四萬,戒日王的信心恢復了不少。

  然後,戒日王又派人給補羅稽舍二世傳送消息,將李楓在戒日國的所作所為告知。

  戒日王相信,補羅稽舍二世一定會高度重視這件事情,畢竟是唇亡齒寒,對方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遮婁其王國。

  戒日王還派出使者,前往帕拉瓦王國,面見帕拉瓦王國的國王那羅僧訶跋摩一世。

  為爭奪南印度霸權,帕拉瓦王國與遮婁其王國的戰爭不斷。

  其父摩哂陀跋摩一世戰敗,割讓了文吉,因此鬱鬱而終。

  那羅僧訶跋摩一世於五年前即位,便厲兵秣馬,準備與遮婁其王國再戰。

  就在那羅僧訶跋摩一世準備興兵北伐報仇的時候,遮婁其和戒日國的使者都來了,說了唐軍和吐蕃聯軍南下入侵之事。

  那羅僧訶跋摩一世也是一代梟雄,不由大吃一驚。

  印度半島各國,一直防備的都是西亞那邊。

  之前的波斯帝國,以及正在強盛起來的阿拉伯帝國,都給印度半島各國帶來過傷害。

  吐蕃國從未南侵過,更別說,其中還牽涉到更遠一些的大唐。

  大唐的存在,印度半島各國都是知道的,而且也有一些貿易往來。

  只不過,他們對大唐的了解,就是戰亂不斷,國力衰弱,根本是無力對外擴張。

  那羅僧訶跋摩一世立即就做出一個決定,讓遮婁其王國的使者回復補羅稽舍二世,表達和談之意,讓補羅稽舍二世放心盡出其兵,相助戒日國。

  那羅僧訶跋摩一世又讓戒日國的使者回復戒日王,他準備出兵十萬,從水路北上,攻擊戒日國東部被唐軍和吐蕃軍佔領的城市。

  這麽一來,印度半島三國就能是四十萬兵馬,兩路夾擊。

  而唐軍和吐蕃軍縱然再有火器之利,畢竟所帶有限。

  再說,大唐和吐蕃聯軍只有六萬兵馬,豈能是印度半島三國四十萬兵馬的對手?

  這三個國家,畢竟都是同族,相當於兄弟打架,爭奪家產。

  一旦有外人介入,三兄弟自然會聯合起來,先將外人趕走。

  那羅僧訶跋摩一世說乾就乾,將兩國的使者送走之後,立即就征調了十萬精兵,從東面建志補羅城的港口出發,穿越孟加拉灣,北上戒日國。

  補羅稽舍二世得使者回復,又得知那羅僧訶跋摩一世正在向建志補羅城調兵,自然也不甘落後,將南部的七萬兵馬撤回,又從各處征調六萬兵馬,合計十三萬。

  再加上之前的兩萬兵馬,補羅稽舍二世共計出動了十五萬大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