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梟主動詢問道:“老師來宮中,可是有什麽要事?”
如今太學是胡昭在主持,不得不說,胡昭相當的有能力。劉梟得到的消息中,胡昭上任後,摸查了太學中的太學博士,一番摸底後,當即罷免了十六個不稱職的太學博士。
胡昭殺雞儆猴,令太學的風氣為之大變。
在胡昭處理了一批太學博士後,又去拜訪了蔡邕,一番交談後,把蔡邕請到太學中坐鎮。蔡邕是不弱於鄭玄的名士,和鄭玄各自有專攻,擅長的區域不同,但都是響當當的大儒。有蔡邕坐鎮的太學,聲望登時起來了,在長安掀起了極大的影響。
原本的太學,已經奄奄一息,被鄭玄執掌的廣縣書院壓得抬不起頭。因為蔡邕坐鎮,胡昭銳意改革,又不斷的招募大儒,風氣不斷改善。雖說太學還是略有不如廣縣書院,但是太學的聲勢已經起來了,正在追趕廣縣書院。
這恰是劉梟希望看到的。
劉梟需要的,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爭春。
作為皇帝,下面的人太多太多,有相互的製衡,有相互的爭鬥,那是很正常的。如果下面全是一圈和氣,都是一個意見,對劉梟也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劉梟猜測,鄭玄來宮中,恐怕是和太學有關的事情。
鄭玄正襟危坐,表情肅然,鄭重道:“相比於太學,廣縣書院畢竟沒有官方的背景,底蘊有些不足。所以老夫這次來覲見陛下,有兩件事請陛下幫助。”
劉梟道:“老師請說。”
鄭玄回答道:“第一件事,是竹簡和紙上的供應。太學是朝廷的,有朝廷在背後支撐,有充足的竹簡和紙張供應,絲毫不擔心。”
“但是,廣縣書院沒有背景。”
“廣縣書院的竹簡和紙張,遠遠不夠使用。所以老夫希望,陛下能給予廣縣書院一定的扶持。尤其書院內的士子越來越多,典籍的存儲已經不夠借閱。長期以來,書院的藏書借出去後,都無法滿足更多的士子借閱。”
鄭玄說道:“所以書院內,需要更多的竹簡和紙張,增加書院的典籍。”
劉梟毫不猶豫道:“沒問題。”
鄭玄繼續道:“第二,書院建立的時間太短,沒有太學的底蘊。太學數百年的底蘊,藏書多,典籍齊全,太學的士子有太多的典籍借閱,可以廣泛涉獵。”
“但書院內,無法滿足。”
“老夫將家中的藏書,全都捐到書院內,供士子借閱謄抄。甚至書院內的其他大儒,也都捐獻典籍,以滿足士子讀書的渴求,但還是遠遠不足。”
“老夫希望,陛下能開放皇室藏書,讓士子前來謄抄。”
“一方面,士子謄抄典籍,可以讀書,可以練字;另一方面,士子謄抄出來的典籍,不是由士子收藏,而是放在書院的藏書中,供後續的弟子借閱謄抄。”
鄭玄侃侃而談,眼中盡是期望。
他希望劉梟能應允。
只是到皇室的藏書中謄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得看劉梟的意見。這時代讀書人的地位高,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書太貴了,不容易讀書,不容易進入讀書人的行列。
所謂詩書傳家,是一代代的人收藏書籍,不斷積累藏書,使得家中有了底蘊。
一般人,沒有門路讀書。
書就那麽點,你想要借書讀?很多人不願意借。你想要讀書,很多時候都沒有門路。因為大多數的藏書,尤其珍貴的典籍,都在大家族中。
究其原因,也有存書不易的原因。如今的存書,都是竹簡為主。而製造出來的紙張,因為紙質太差,遠遠達不到長期保存的地步。而竹簡太臃腫了,一摞竹簡上能記載的字數很少,幾千字下來就可能需要一摞摞的竹簡堆積。
這是讀書的成本太高。
劉梟心思轉動,他當初就考慮過造紙的問題,如今鄭玄提及,頓時提醒了劉梟。
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劉梟點了點頭,道:“老師的請求,朕都準許了。”
“謝陛下。”
鄭玄一張老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他雖然上了年紀,但這些年忙碌著廣縣書院的事情,雖然有些累,但精神很好,有一股精氣神支撐著。
鄭玄也不願多逗留,起身說道:“陛下,臣還得去拜訪朝中的老臣故友,爭取請他們開放藏書,讓廣縣書院的士子謄抄,以增加書院的藏書和底蘊。”
劉梟道:“老師費心了。”
可以預料,鄭玄會吃很多的閉門羹,因為很多人不願意藏書外流。而鄭玄以年邁之軀,還要去拜訪,這份情操,著實是令人欽佩。
“等新紙出來,這一切會有所改變的。”
劉梟暗暗想道。
他目送鄭玄離開後,劉梟當即就安排人傳令,讓糜竺帶上造紙的工匠到宮中覲見。工匠涉及到的手工業,以及造紙的事情,歸屬糜竺的少府管理。
糜竺帶著人進入宮中,在劉梟的面前,行禮道:“陛下,臣把少府中最擅長造紙的兩個工匠帶來了。他們在造紙上,技藝極為精湛。”
兩個造紙的工匠很拘謹,他們都只是普通的匠人。
初見劉梟,很是緊張。
劉梟看著兩人,沉聲道:“如今造出的紙,難以長期保存,也太過於粗糙,而且產量也低。朕要對造紙進行革新,造出更細滑更容易保存的紙。”
其中一個工匠名叫韋黯。
他技藝精湛,是造紙的權威,解釋道:“回稟陛下,自蔡倫造紙後,雖然造紙術屢有革新,但原材料還是不夠好。樹皮、破布、舊漁網等處理起來也並不容易,造出的紙也不夠好。雖然有改進,還是略有不足。想找尋替換的原材料,並不容易。”
從蔡倫造紙到現在,造紙的流程和技術,已經趨近於完善了。
欠缺的,是細節的處理。
比如原材料的選取和處理,以及上色,以及製作蠟箋、羅紋等,這些暫時都沒有。而一項項技術的進步,都是一點點積累後不斷變化的。
劉梟細節,不甚了解。
但造紙的大方向原材料,卻是知道的,他開口提點道:“造紙的原材料,你進行更換。第一,采用秸稈試一試;第二,采用桑樹皮、藤皮;第三,采用竹子。秸稈和桑樹皮,都比較容易處理,唯獨竹子不容易處理。但朕提供三個方向,你們下去試一試。”
韋黯聽到後,卻是朝糜竺看去。在他看來,造紙術發展至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迅速革新的。驟然采用秸稈,或者是采用桑皮等,未必有好的效果。
他認為劉梟是異想天開。
這是韋黯的經驗主義,因為他清楚造紙的流程,是這方面的專家。
劉梟雖是天子,未必比他懂。
糜竺見到韋黯的神色,明白了韋黯所想,他沒有任何猶豫,強勢呵斥道:“韋黯,陛下天縱奇才,見識遠超於你。既然陛下提出來了新的辦法,依照陛下的安排,你立刻進行實驗,本官要在最短的時間,看到效果。”
“是!”
韋黯訕訕回答。
劉梟看到韋黯的神色,也明白韋黯所想。
這是不相信他。
劉梟也不放在心上,說道:“你們盡管大膽的嘗試,反正現在的紙張,都無法大批量製作,也無法保存。大膽去試,爭取製造出更好的紙張。如果製造成功,朕允諾給你們官升兩級。”
“謝陛下!”
韋黯和另一名匠人登時回答,兩人都是眼中放光,興奮無比。他們只是普通的匠人,劉梟允諾官升兩級,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嘉獎。
兩人和糜竺出了皇宮,就迫不及待回到造紙的地方,安排人搜集劉梟吩咐的材料,準備用劉梟提及的原材料進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