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台台獄中,李忘憂在牢頭送來清水後,清洗過身上的血跡,便仰面躺倒在床榻之上,雙手枕著頭,睜著雙眼盯著台獄的屋頂。
直到此刻,李忘憂的心緒還沒有平複,手指依舊顫抖不止,雙目之中滿是血絲。
他是真沒想到,自己今日居然會殺人,而且連殺了三人……雖然那些只是東瀛人,但李忘憂依舊十分不好受。
閉上眼睛想睡一覺,但腦海中卻反覆回放著之前那鮮血四溢的畫面,讓他根本無法入眠。
不知過了多久,李忘憂耳中聽到寂靜的台獄之中傳來一陣腳步聲,停在了他所在的這間牢房門口。
李忘憂睜開雙眼,抬眼看去,卻是李二正一臉怒色瞪著他。他趕緊翻身下了床榻,給李二見禮:“小侄見過叔叔。”
“哼,子憂,朕倒是小覷了你。沒想到啊,你居然真的敢舉刀殺人。”
李忘憂苦笑一下:“叔叔,非是小侄猖狂,實在是形勢所迫,倘若我不動手,那東瀛人恐怕早就將刀子,捅進了我家佩蘭的身體內。不瞞叔叔,小侄現在手都還在顫抖,這也是小侄第一次殺人啊。”
聽他那麽說,李二的臉色倒是緩和了不少,示意一旁大氣都不敢出的牢頭將牢門打開,抬腳走了進去。
“你倒是會享受,這牢房弄得比朕的寢宮還舒適。”李二沒好氣的瞪了一眼李忘憂。
對此,李忘憂也只能訕笑一下,不多解釋。
他能說啥呢,原本自己就不該進這台獄,含冤入獄才有這無妄之災,說起來明明都是李二的責任才對。自己住舒服點有啥不對,他又不是真正的犯人。
李二也不客氣,自顧自坐到了幾案旁,朝李忘憂示意了下,讓他給自己倒酒。
李忘憂趕緊重新換過酒杯,給李二斟上美酒。
至於那些之前與紈絝們吃剩下的菜肴,自然無法拿來招待李二。不過好在美女上司心細,還讓佩蘭給他送來了不少下酒的肉干和花生。
讓獄卒與牢頭,將牢房之中那些殘羹剩菜收拾乾淨,李忘憂取出水煮的五香花生、油炸花生還有牛肉干等吃食。
一般人認為,花生原產南美的秘魯和巴西,但其實花生這東西華夏自古便有,被稱為長生果、落花生或者地豆。
不過唐人自然不懂五香花生,以及油炸花生米這種吃法,李二好奇拿上一顆放入口中咀嚼,不由眼睛一亮。
“子憂,你這張嘴啊,朕還真是服了。論起這庖廚一道,全大唐你當屬第一,朕還沒見過能與你府上媲美的。”
“嘿嘿,叔叔喜歡就多吃點,此物用來下酒再好不過。”
李二吃上幾顆花生米,又酌一口美酒,心情倒是愉悅了不少。他揮揮手示意那些禁衛與獄卒牢頭都離開,才放下酒杯,衝李忘憂正色道。
“子憂,你這次可是差點誤了朕的大事。”
“小侄殺了東瀛人,這點無從反駁,自然任憑叔叔發落。”
“哼,幾個東瀛人,殺也就殺了,何罪之有?更何況那些東瀛人也該死,居然挾持你家小娘子,死不足惜!但你不該這時候殺他們。”李二又不滿的瞪了李忘憂一眼。
李忘憂不明所以:“叔叔,此話怎講?”
“這批東瀛人,是來給朕遞交國書,希望朕同意他們派遣使者進貢,並學習我大唐文化,名為遣唐使。此事事關我大唐的威嚴,既然東瀛人表示臣服,朕當然同意他們來我大唐學習。但朝中不少人卻對此多有非議,而子憂你這時殺掉三名東瀛使臣,不是讓朕為難嗎?哼,恐怕王仁佑、鄭元壽、崔信等人,此時已經樂不可支了吧。”
能夠讓東瀛人俯首稱臣,這事讓李二十分高興,對於東瀛人想要大規模派遣使者,入唐學習,他當然也不反對。
要知道,前隋時期,東瀛人派出使臣,覲見隋煬帝,國書之中,可是大言不慚的寫道:“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天皇自稱為“日出處天子”,將隋煬帝稱為“日沒處天子”,這自然讓隋煬帝勃然大怒。
而如今大唐在他李二英明神武的“領導”下,之前那些“蠻夷”都低頭,俯首稱臣,如何能讓李二不高興。
其實對東瀛人派出遣唐使,表示支持的朝中大佬比比皆是。
無論是房玄齡、杜如晦還是長孫無忌,甚至包括魏征,都是支持的。
畢竟以他們的眼光看來,能夠吸引大量周邊藩國的“留學生”,這充分說明了大唐的繁榮昌盛,說明了大唐帝國威震四海。
其實別說大唐如此,即便是到了後世,某華夏高校為了吸引留學生,不還搞出了令無數網民吐槽的“學伴製”嗎?
而如今在朝堂之上,反對“遣唐使”一事的,恰恰卻是李忘憂的“敵人們”,世家門閥。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世家不願意李二出這般“風頭”,更不願意李二因此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繼續鞏固李二的皇權。
世家找出各種借口在朝堂上與李二磨牙,便是想阻止此事。
如今李忘憂一怒為紅顏,動手宰掉了三名東瀛使臣,恐怕此事會被世家拿出來大肆宣揚。
例如東瀛人蠻橫無理,不可教誨,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此來阻擾遣唐使一事。
魏征也正是因為想到這一點,才會憂心忡忡。
搞明白事情原委,李忘憂不禁啞然,這特喵的叫什麽事啊?
要按李忘憂的內心來說,巴不得遣唐使一事就此完蛋才好。
李二他們不知道,但李忘憂卻是心知肚明,隔海相望的東瀛人那可是狼子野心。
有唐一代,東瀛人派出了一共十七支遣唐使,少則百人,多則五六百人,到大唐進行學習。
除了那些使團官員外,東瀛人的遣唐使還囊括了醫師﹑畫師﹑樂師,以及造船的工匠﹑船師﹑船匠﹑木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各業工匠。
可以說,東瀛人的遣唐使,基本囊括了本土的各行各業,他們對大唐進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學習。
而遣唐使歸國後,也將大唐的藝術、技術、文化、醫藥、制度等各種知識帶回了東瀛。
而更重要的是,對華夏文化的羨慕,也激發了倭國人領土擴張的狼子野心。
當東瀛人吸收完大唐文化精髓後,即便宋更繁華,但卻再也沒有了什麽“遣宋使”,而到了明清,東瀛人已然羽翼豐滿,竟然已經開始打起了侵略華夏的主意。
所以李忘憂可不覺得“遣唐使”是什麽好主意,更不覺得這有什麽榮耀可言。
當然,更讓他蛋疼的是,與自己站同一立場的,居然是之前的“敵人”,世家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