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父女又往別院裡走,除了唱雜戲的,竟還有十余個學子在教授帶領下,於一棵大柳樹下激辯,觸目驚心呐。父女兩人只聽了一陣竟又瞠目結舌,這夥人竟似乎是在當庭爭論,如何才能經營好一間鋪子。
“學生以為,經營之道,就是讓小利得大利,我在青浦和蘇州的布店、綢緞鋪,先派得力人手,密訪那些手藝好的縫衣工。只要在我的布店、綢緞鋪購買衣料前來縫製衣物者,縫衣工每縫製一件,就可以到店鋪領銀二分,五十件就是一塊龍元。”
“不要怕縫衣工謊報多報,縫衣工貪小利,只要他們得了我布店的銀子,自然就會向顧客誇讚我的布美,自然我的棉布、絲綢也的確要美,不能在質地上輸給別家,先拓展松江和蘇州的市場,再把商號開到杭州、南京去。“
一旁王櫻聽得雙眸發亮,這的確是很簡單的事,可怎麽就沒人想到呢。
果然那三十來歲的教授,商人模樣,讚許道:“說的不錯,加一學分。”
“多謝教授!”
那學生頗有些洋洋自得,又接著道:“這需要我的布店、綢緞鋪有個統一的商號,要在布匹機頭印有商號標志。而且要密切監視集市上,是否有人假冒我商號的布匹和絲綢,對假冒者要通報衙門,嚴厲打擊。
“這就需要與當地官府有良好的關系,這需要人脈和關系,所以說這個計策看似簡單,但真要實施起來並持續下去也不是容易的事。若諸事順利,我十年內富甲松江不算難事。”
商人模樣的教授又道:“不錯,再加一分。”
十余個學子矚目下,教授也正色道:“你的布匹,絲綢暢銷,可以逐步擴大桑林和棉田,招攬技藝精湛的織工,改進織機,提高紡織技術,讓你的商號成為江南第一布匹、綢緞商號,江南第一也就是大明朝第一了。”
他這樣一說,王櫻頓時對他刮目相看,細看這位教授留著山羊胡,穿的像個走方商人,俗不可耐,卻不料一出口便畫龍點睛。這位教授的話細琢磨起來,真真是太高明了呀。一旁,王老先生早啞口無言了,大庭廣眾之下竟公然討論商賈之學,這還是遼王府私學的內院嘛。
瞧著那位商科教授,又沉吟道:“白手起家不是不可以,但十年,二十年你等的起麽。
“所謂商學,與兵學一般無二,都講究因勢利導。“
“江南青浦桑蠶業本就發達,稍加引導就會蓬勃興起,記住了,有買才有賣,商學如兵學,切不可逆勢而為。”
“學生,記住了。”
這番言論一出,王櫻又驚奇的睜大了秀氣的眼睛,她忍不住想加入討論了,卻礙於女兒家的臉皮太薄,話到嘴邊生生忍住了。架不住這場辯論實在太精彩了,父女二人在一旁肅立良久,聽的真是目瞪口呆,感覺這雲間別院裡的世界,真真是太過精彩了呀。
足足過了半個時辰,商學生們才結束了辯論,一個青年學子領著幾個同學,快步走了過來。
“王姑娘,久仰了。”
王櫻便驚訝的問道:“你是?“
那青年學子溫和的笑道:“我姓馬,馬荃。”
“馬兄,小女子有禮。”
“不敢當,王姑娘如今可是咱們別院的女教授,是咱們的師長呀。”
“哈哈,有趣!“
幾個青年男女閑聊熱絡起來,一旁,王老先生也是樂見其成的。如今儒學陷入自春秋戰國以來最大的低潮,雖說朝廷沒有嚴令禁止心學,可是輿論已成,儒學短時間內想翻身的可能性不大。
去朝鮮,東瀛他又不甘心,倘若女兒能嫁個好人家,對他來說再好不過了。想到此處,老夫子面皮便有些發燙,他老來得女,臨老了還要賣女求榮,這未免也太令人不齒了,卻又心中安慰自己。
“成王敗寇,不過如此。”
馬荃領著王氏父女,又進了一進院子,便來到環境優雅的宿舍區,宿舍區自然有接待人員,還有住處。
王櫻早已迫不及待,期盼道:“敢問馬兄,女學在哪?”
馬荃輕笑著道:“往左行,女先生自取便可,女學那邊禁止男子入內。“
“如此,咱們就別過了。“
“就此別過。“
王櫻別過了馬荃幾個學子,便輕移蓮步又往左側走,走不多遠便瞧見一處月亮拱門,拱門外立著一塊戒石,上書一行大氣磅礴的行書。
“讀書,多讀書,開卷有益,好學深思。”
“噗。”
王櫻瞧著這行行書便忍不住笑,戒石上也能亂刻字麽,所謂戒石,上面刻的字就叫戒石銘,都是講究規矩的。
官府衙門的戒石刻什麽,多半刻:“公生明,廉生威。”
或者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古往今來的戒石都刻名言警句,從沒見過自己胡亂塗鴉的,王府別院,私學重地,這不是兒戲麽。
王櫻忍不住失笑,抿嘴笑道:“晴兒,你信麽,這戒文必是出自殿下之手。“
她身旁丫鬟木訥道:“哪位殿下?“
王櫻白了她一眼又抿嘴一笑,玉面便有些微微泛紅了,提起裙擺領著笨丫鬟,盈盈走進了月亮門。門內又是鳥語花香,長滿奇花異草的小花園,花園雖小卻絕不尋常,種的都是些稀有花草。
不見人影,隻聞廳內傳來人聲,是個稚嫩的女童聲音:“爹爹,為何王姑姑還不來,
姑姑來了,她可以教我們背很多很多西湖的詩。娘親,以前就教過我們西湖的詩詞,我都記著呢。“
又聽見 一個溫和威嚴的男聲:“快來了吧,王先生新來乍到,不免認生,靜兒,舞兒,你們可不許欺負她。”
威嚴陌生的男聲傳來,讓王櫻芳心一暖,又是一熱,羞澀低頭俏面竟難以抑製的漲紅了,一隻紅到小耳朵根。一旁呆丫鬟瞧著羞不自抑的小姐,呆了呆,再笨也明白過來了,小姐仰慕這位殿下很久了。這倒是也在情理之中,如今這大明盛世,仰慕遼王殿下的閨中女子也不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