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城狂喜,這一式便是傳說中的倒卷珠簾麽,果有奇效,呼哨一聲,拚命招呼戚金,秦邦屏諸將,才將散落在大營中的士卒集結了小半,便尾隨趨趕著潰兵直取鎮江城,鎮江城內外大亂,到處都是亂兵,潰兵,城門守軍拚命想要拉起吊橋,關閉城門,卻被一些牛車擋住了。
一刻鍾後,十幾個有馬的潰兵紛紛躍過擋路的牛車,居然一路衝進城裡去了,尾隨而至的馬城目瞪口呆,這騎術真真是了不得,衝天而起,一飛就是十幾米遠,有這騎術還跑什麽,果然一個人在情急之下,所能爆發出的戰鬥力是極為驚人的。又過了片刻,潮水一般的潰兵將城門守軍淹沒了。
馬城被親兵營牢牢護衛著,不緊不慢,如同郊遊一般進了城。
環顧周圍,空蕩蕩的城門好象被洪水衝刷過了,空無一人,讓一眾親兵人人臉色都有些古怪。
馬城率鐵騎不緊不慢的殺進了鎮江城,許久才遇到了成建制的抵抗,一隊披甲騎兵排著縱隊,沿著大街,也不緊不慢的操控著戰馬,踩著小碎步迎了過來。腦後油光發亮的小辮子,上身寬大的藍色棉甲,表明了建奴鑲藍騎旗兵的身份,寬大的棉甲內罩鎖甲,便是建奴下五旗旗兵的標志性裝備了。
呵斥聲中,兩支騎兵在寬敞的街道上,逐漸加速。
衝在最前面的建奴異常驍勇,加速過程中人逐漸縮到馬腹之下,身體用力將狼牙棒往前探,用遠處看馬背上空蕩蕩的隻搭著一隻手,十分詭異,精湛的騎術,在馬背上輾轉騰挪如蹈平地。開原鐵騎卻完全是另一種戰法,規矩森嚴,加速過程中披了鎖子甲的戰馬,逐漸靠攏。
直至四騎並行,擠到馬頭挨著馬頭,斜指向天的破甲槍逐漸放平,長長的槍尾都緊緊夾在腋下。高大,健壯的藏馬在騎兵全力駕禦下,展現出極強的爆發力,先一步提升到極限速度,轟然巨響中,鐵騎對撞,勝負立分。尚在加速中的兩匹蒙古戰馬,被四杆破甲長槍輕易刺穿脖子,揚起四蹄轟然倒地。
絕望的建奴騎兵被甩了出去,隨即被戰馬踩的筋斷骨折。
前排四名開原鐵騎棄了長槍,拔出馬刀,憑借藏馬驚人的爆發力,接連撞翻了三排建奴騎兵,才被重傷的戰馬掀翻在地。第二排鐵騎飛馳而至,閃避不及將無主戰馬撞的飛了起來,重重砸進建奴隊列裡。片刻之後又是慘烈的對撞,長街上人馬屍體終堵住去路,雙方收不住衝鋒的勢頭都傷到了自己人。
雙方顯然都沒打過這種慘烈的仗,在如此狹窄的城市街道中,騎兵對撞,都不願退讓,很快演變成自殺性攻擊。不時有戰馬高高躍起,躍過人馬屍體重重的撞進對方陣列中,直到街上堵死了,才紛紛減速下馬步戰,於是建奴鐵騎墮入噩夢中。
大批建奴騎兵滾鞍下馬,揮舞著狼牙棒,鐵骨朵各類重兵器,十分驍勇的沿街衝殺。
開原鐵騎卻紛紛取出早已上好箭的硬弩,近距離瞄準了射,再厚的甲也經不住如此近的距離的攢射,衝的最快的幾名驍勇旗兵被打的凌空飛了起來,轟然落地,越來越多的開原鐵騎趕至,密集的近戰火力將驍勇善戰的旗兵打的紛紛倒地,攻勢瓦解。稀稀拉拉的箭支射了過來,卻遠不如弩弓的近戰威力大。
武裝到牙齒的開原鐵騎,手弩是標準配備,許多人都是攜帶兩隻弩的。
到浙兵銃騎加入戰團,硝煙四起,密集的彈丸橫飛,衝鋒中的建奴終招架不住,掉頭便跑。被殺紅眼的開原士卒咬著不放,又演變成一場弓弩對射,長長的街道上硝煙處處,聯歡槍響,箭如飛蝗。銜尾追擊的開原兵也被亂箭射翻了幾十人,卻已衝至近前大肆砍殺,將來不及上馬的建奴砍的鬼哭狼嚎。
勝局已定,中箭建奴應是絕無幸理,因為開原騎兵所用弩箭都是喂了毒的。爆發力強悍,高大的藏馬,精良的鎧甲,奢侈的手弩,武裝到牙齒的開原鐵騎終正面擊潰建奴八旗精銳,雖人數少了些,卻足已證明以騎製騎戰術的巨大成功。
天色大亮,東城門。
亂兵裹脅著亂民,自東城門蜂擁而出,踩踏而死者無數,江面上也有大量浮屍,來不及跑的便被堵在東門之內。
一排弩箭放倒了幾十個亂兵,在東門列陣的開原騎兵呵斥道:“跪地免死!”
“跪地免死!”
亂兵呼啦啦跪了一地,後面的轉頭連滾帶爬,想躲進民宅避禍,卻又被後面趕來的騎兵砍翻了許多,隻得跪地請降。城中已無成建制的抵抗,馬城放心將三千騎撒了出去,沿街搜索並就地募兵,家世清白,身強力壯並心向大明的,皆可收留。
半日時間又招了兩千新兵,組織起來維持城中秩序,搜捕亂兵。
天兵一到,鎮江百姓多半是大明治下之民,極為興奮,連附近幾個大鎮子也組織了民壯來投奔,人越聚越多讓眾將狂喜。馬城索性又做了一回惡人,將建奴首級堆在東門外,都揭了天靈蓋,斬首不多只有六百余級,卻極其震撼,也讓鎮江百姓斷了念想,隻得跟著天兵一條道走到黑了。遼東百姓多見識過建奴的殘暴,但凡不是傻子呆子,也明白建奴大軍一旦殺回來,鎮江百姓將無一幸免。
六百余真奴梟首,以建奴的殘暴必然是會遷怒百姓屠城的。
有了百姓支持戚金興衝衝的,將鎮江城中囤積的大批糧草,軍械,用船轉運到皮島,大小船隻滿載著軍需物資出海,至海外皮島只需要兩個時辰。有百姓支持也不缺水手,日夜不停的轉運物資,連朝鮮奴隸也一並當做物資送走了。奈何鎮江囤積的物資極多,加上五六萬百姓也要出海避禍,十天八天也不夠用。
好消息是聞訊而來的義兵越來越多,到第三天已膨脹到一萬余人。馬城心中釋然了,遼民終究是漢民,給建奴做過奴才之後,此時也該明白大明朝的好了,除了極少數蠢人,哪有死心塌地給人做奴才的道理。尋了幾個德高望重的,組織全城百姓舉家出海,在皮島為核心的大小島嶼上安置,有不願留在島上的,可跨海去山東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