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於陵墓的重視程度,絕非後世之人可以理解。
縱觀華夏歷史幾千年。
凡是有過挖掘陵墓經歷的人。
無論有何等功績,但始終無法擺脫盜墓的汙點。
而被後世詬病。
但劉協對於這等虛名從來就不屑於顧。
況且打著考古發掘保護帝陵的大旗,名正言順。
東漢從光武帝劉秀開國之後。
前三任皇帝還算得上是開明的君主。
於國於民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功績。
光武帝劉秀之後,孝明帝劉莊和孝章帝劉炟開創的“明章之治”。
已然成為了東漢王朝的絕響。
東漢王朝似乎從此踏上了一條被詛咒的道路。
自孝章帝劉炟之後,東漢歷代的皇帝是一個比一個壽命短。
一個更比一個繼位之時年幼。
皇位更替的速度,簡直令人咂舌。
皇帝年幼繼位,大權往往會落到皇帝生母太后手中。
而太后為了鞏固地位,就會迫不得已重用娘家人。
也就是所謂的外戚勢力。
當皇帝一點點長大,便會意識到外戚勢力對於皇權的威脅。
小皇帝就不得不扶持身邊的宦官加以牽製外戚。
最終借助宦官勢力鏟除外戚。
這樣一來就會再次導致宦官勢力獨大。
如果只是這樣,皇帝倒是完全可以慢慢扶持朝中心腹大臣。
再找機會鏟除宦官勢力奪回大權。
可悲催的是,往往這些皇帝還沒等到著手對付宦官勢力之時。
便早早的駕鶴西遊。
進而又是一個新的年幼皇帝繼位。
新的太后掌權。
又開始了新的一波外戚勢力擴張。
如此反覆的朝局,儼然成為了東漢王朝的死循環。
每每讀到東漢這段歷史的時候。
劉協總是不禁有些感到哭笑不得。
貌似東漢所有皇帝的運氣都被光武帝劉秀一人用光了。
那個被後世之人戲稱為位面之子的超級幸運兒。
沒有留下一絲的運氣給兒孫。
當真應了那句老話,“十分能耐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十分能耐全用盡,後世兒孫不如人。”
而在東漢歷代帝王之中。
尤以漢靈帝劉宏最為缺德。
漢靈帝時期,十常侍把持朝政,朝堂一團汙氣。
這貨公開買賣官爵,橫征暴斂。
最終導致了黃巾起義的爆發。
漢靈帝劉宏這孫子,絕對稱得上是親手埋葬了東漢王朝。
這貨生前就貪圖享樂。
在民間搜刮了那麽多財物。
死後同樣帶著大量奇珍異寶長眠於地下。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既然活著的時候沒能為大漢王朝做什麽貢獻。
如今死了,劉協當然要給他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
反正自己不去挖,遲早也會被曹操挖掘一空。
曹操那可是盜墓的老祖宗。
他所任命的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
專門乾的就是盜掘陵墓挖掘財物充當軍餉的活。
如果不是劉協及時穿越而來。
恐怕還沒等到曹操的摸金校尉動手。
董卓那個老東西就已經在焚燒洛陽城之後,順便將歷代帝陵盜掘一空。
而歷史上為董卓盜掘帝陵的得力乾將。
正是三國第一猛將,呂布!
眼下在劉協眼中,這“考古”的重任,也同樣非呂布莫屬。
看著滿面驚恐且面色慘白的王允和楊彪。
劉協用力甩了甩龍袍的衣袖。
故意擺出一副憤恨之色怒道,
“董卓老賊禍亂京師,縱容手下士兵燒殺搶掠。”
“歷代帝王陵寢大多遭到破壞。”
“朕欲命人修繕帝陵。”
“對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帝王陵墓,加以考古發掘保護!”
王允和楊彪相互對望一眼。
頓時露出大喜之色。
剛剛著實被皇帝陛下一番含糊不清的話,嚇得魂飛魄散。
倘若真的如兩人理解那般。
恐怕盜掘帝王陵寢之事,勢必會引起天下諸侯激憤。
到那時,眼前的皇帝可不單單只是被扣上暴君的帽子那麽簡單了。
對於陛下所說的“考古發掘保護”,兩人雖然不知道究竟為何意。
但身為漢室皇帝,兩人相信陛下怎麽也不會做出自掘祖墳的事。
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了下來。
只是此時的天下哪裡會有人知道。
這位在將來重振漢室的天子,早已經和大漢皇室沒有半毛錢關系!
命王允速去督辦董卓一族抄家之事。
劉協將楊彪單獨留了下來。
“朕三天之後便要禦駕親征,奔赴虎牢關平定關中十八路諸侯。”
“臨行前,朕有三件事要交給你。”
楊彪聞言,立刻踏前幾步躬身跪倒在地等候聖旨。
“這第一件,就是整頓吏治,反腐倡廉!”
歷史上的楊彪,在任京兆尹時期曾揭發過黃門令王甫的貪贓行為。
可以算得上是東漢末年少有的整頓吏治的舉措。
之所以選擇交給楊彪,那是因為劉協十分清楚楊彪剛正不阿的作風。
如果沒有點硬骨頭,還當真勝任不了反腐的大任。
劉協接過吉平雙手遞過來的天子佩劍遞到楊彪面前。
“如今的朝堂,貪官汙吏橫行。”
“朕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貪官。”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守門士卒。”
“你盡可憑借這柄天子之劍將其革職查辦!”
楊彪看著眼前寒光瑟瑟的天子佩劍,振奮不已。
兩朝為官,自靈帝時起,就從來沒有聽說過整頓吏治這個詞。
“臣絕不冤枉任何一個清官,但也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貪官。”
“定不負陛下所托!”
劉協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第二件事。”
“朕命你從今日起,開倉放糧,救濟難民。”
“朕同樣只有一個要求。”
“不得再有任何一個百姓餓死街頭!”
劉協此話一出,楊彪頓時滿臉驚愕地看著眼前的天子。
這些時日,朝臣皆是背地裡惶恐天子的殘暴。
可現在陛下交代的這兩件事,哪裡是一個暴君的狠辣?
自恃聰明一世的楊彪,對於面前的天子,卻無法看透分毫。
“至於這第三件事,朕是要托付給你的兒子楊修。”
“命他立刻攜帶朕的親筆詔書,啟程趕赴南陽臥龍崗為朕請一個人!”
“諸葛亮,字,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