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揚天下》第403章 進士及第
  ******

  窗外已是夜靜更深,禦書房裡仍是燈火通明,秦牧還在燈下批閱殿試的卷子。

  根據前夜傳回的情報,多鐸的大軍已經從開封南下,按行程多鐸現在的速度,至多十日八日就能殺到淮南。時間緊急,秦牧要將殿試的卷子在一天一夜看完,盡快了結科舉之事,好將精力投入到戰爭中去。

  楊芷擔心他餓著,親自送來了一些點心,然後在一旁添茶遞水,侍墨焚香。

  為了避免別人說她乾政,她以往很少來禦書房。

  這寒冷的冬夜,眼看夫君三更未睡,她心疼不已,“夫君,這點心還是熱的,你先吃一點再看卷子吧。”

  “喔,拿過來。”秦牧一邊看卷子,一邊拿起塊點心往嘴裡塞,嚼了幾下才有些恍惚的抬頭問道:“幾更天了?”

  “夫君,快三更了。”

  秦牧拍拍她的手背說道:“天冷,娘子別撐著了,先回去睡吧,還有幾份卷子,為夫看完了就回去,你不用擔心。”

  楊芷溫婉一笑,說道:“夫君看吧,妾身給夫君挾。”她拿過筷子,將點心剖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象喂孩子似的,一口一口喂到秦牧嘴裡。

  守在門邊的韓讚周把這一幕看在眼裡,心中頗為感慨,以前在大明皇宮,看到的都是勾心鬥角的事情。很難看到這種普通人家的溫情一面。

  王后的賢淑溫和讓韓讚周不禁肅然起敬,有她在。秦王幾乎不用為后宮的事心煩,可以安心投入到軍政大事中去。

  在楊芷的陪伴下,秦牧終於把試卷全部看完了。總得來說,這次殿試的前兩個問題貢士們的論述都比較到位;

  尤其是那些叫陳鎮遠的對第二個問題的論述,在思想上很有深度,以儒為皮,以道為肉,以法為骨。雖然說得很隱晦。但敢於寫下這樣的論述,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

  只是關於第三個問題,“西洋人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中國往往求天朝上國之名而失利益之實”。所有的答卷無一不是對西洋人的重利輕義予以猛烈的批判;

  而且大家對西洋的了解很淺薄,沒有一個人能從西洋的政治、經濟、歷史、人文等方面加以論述,只是一味的套用儒家的仁義口誅筆伐。

  秦牧對此深感失望。

  儒家在中國唯我獨尊已經近兩千年,想一下子改變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

  滿清的剃發令為什麽激起那麽多人反抗?究其原因,還不是剃發令確及了儒家核心思想中的“孝”和“禮”,以至許多原本已經投降的人。毅然揭竿而起反抗滿清。

  滿清可以用屠刀鎮壓,強硬推行遞發令,難道自己也能用這種血腥手段挑戰儒家的地位嗎?不能。真要這樣的話。就輪不到自己去舉屠刀,而是等著屠刀加頸了。

  秦牧覺得要想改變儒家唯我獨尊的局面,除了自己慢慢加以引導,慢慢塞入一些道家、法家的思想外,還需要引進一些西方的思想,象清末那樣。讓東、西方的思想來一次劇烈的碰撞,才有可能得以改觀。

  他同意讓湯若望建教堂,並不是真的要讓天主教在中國大行其道,而是想通過這個渠道將西方的思想引過來,以內外夾擊的方面。慢慢改變儒家一枝獨秀的現實。

  秦牧最終將陳鎮遠點為了狀元,將會元韓靖點為榜眼。祝同為探花,而策論頗有見地的司馬凱為二甲第一名。

  到了放榜之日,金陵城萬人空巷,一起湧到貢院前觀看金榜。陳鎮遠在會試中排名在五十名開外,殿試後一躍成為狀元,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過這種事歷朝也常有。

  前三甲的殿試答卷張貼出來後,大家爭相觀看,陳鎮遠的論述引起了大范圍的議論,在這種議論聲中,秦牧在莫愁湖畔的西苑賜的瓊林宴開始了。

  三百六十二名新科進士披紅花,騎大馬走過金陵城的大街,從三山門出城到西苑趕宴,沿街人頭聳動,無數人爭相圍觀,這是進士們最榮耀的時刻。

  西苑位於莫愁湖南岸,初時是洪武帝賜給徐達的產業,佔地有宮城的一半那麽大,現已收歸為皇家所有;

  裡面亭台樓榭,虹橋架水,勝棋樓、點秋堂、水榭、抱月樓、湖心亭、曲徑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綠蔭之中,一派“欲將西子莫愁比,難向煙波判是非。但覺西湖輸一著,江帆雲外拍雲飛”的宜人景色。

  新科進士們“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一個個神情興奮,宴席其間,前三甲要折花獻詩,這是他們特殊的榮耀。

  一場盛大的瓊林宴用時半天,過後進士們到孔廟參拜孔子,而後由禮部將進士的名字刻碑立在國子監,稱為“進士題名碑”。

  與歷朝歷代不同的是,這次上榜的進士還要由禮部尚書帶領,坐船到江陰和揚州隆重拜祭,進行一通愛國主義教育,才有資格放官。

  總而言之雖然時間緊迫,但這次恩科的程序辦得還是很隆重,這對收買讀書人的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讓朝廷的威儀得以彰顯。

  如果象張獻忠那樣,隨便拉些人來考試,搞成那樣的鬧劇,徒惹人笑話,對增加民眾對朝廷的向心力一點作用也沒有。

  秦牧對這次恩科還是比較滿意的,對禮部官員和傅青主這些考官都予以了賞賜。同時讓傅青主出任詹事府左春坊大學士。

  詹事府是掌管東宮事務的機構,大學士主要負責太子的教育。秦業雖然只有一歲多,還不到入學之齡,但秦牧決定建一個皇家學院,地址設在烏衣巷東則的東花園,讓嶽麓書院那幾百名“天子門生”都入進皇家學院就讀,等秦業大長大一點,也要進入這個學院就讀。

  秦牧打算用傅青主來主持這個學院,當然,他自己也會抽時間去上課,這將是一個很特別的學院。

  明朝在應天府衙後面原有一個武學,佔一坊之地。秦牧除了要建皇家學院外,還打算擴大武學,將它遷到正陽門外的神機營旁邊,讓武學的學生不光接受課堂上的教育,還要與駐軍一同訓練,以便能培養出理論和實戰都過硬的軍事人才來。

  第一屆武舉秦牧也下旨讓兵部和禮部一同籌備了,將於明年三月舉行。

  ***

  新科進士們去江陰祭祀去了,金陵城的臨戰氣氛也越來越濃,多鐸大軍卷土重來的消息不脛而走,坊間對此議論紛紛,不過大家對秦軍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沒有引發太大的恐慌。

  秦牧的精力也全部投到了備戰上,每天招集決策層的大臣進行討論。

  王府側殿裡,擺下了巨大的沙盤,兵部尚書何亮說道:“根據前方送回的情報,多鐸聚集了八萬大軍,加上原駐鳳陽、壽州、徐州、宿遷的兵力,總計有十二萬左右,其中綠營兵以左夢庚部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多鐸手上有了糧草,隨時可以招募起更多的軍隊。

  目前多鐸的大軍已到杞縣,主攻方向尚未能確定;

  但根據多鐸進軍的方向,兵部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多鐸主攻的方向可能是淮安,因為淮安以南的淮揚地區本是富裕之地,上次多鐸南下時,這些地區多是不戰而降,遭受戰火破壞比較小。

  清軍一但攻破淮安,就能從淮揚地區得到相應的補給,這對減少清軍的後勤壓力有極大的幫助。基於以上分析,兵部認為多鐸的主力進攻的方向選在淮安可能性比較大。”

  何亮的分析是符合實際的,在坐的司馬安、顧君恩、李源等人都認可這個分析結果。

  諸葛敏沉吟了一下說道:“秦王,既然清軍主攻淮安的可能性最大,臣建議派一中樞大臣坐鎮淮安,如此方為妥當。”

  諸葛敏的話,另有含義,除了對鎮守淮安的金聲桓的能力有所懷疑之外,更重要的是金聲桓曾是左夢庚的部下。

  這次左夢庚隨多鐸南下,再讓金聲桓主持淮安防線,萬一金聲桓有異動,後果將不堪設想。

  ***************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