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揚天下》第367章 同仇敵愾
  ***

  因為鄭芝龍的艦隊還在崇明島沒有離去,長江水道上的形勢還比較緊張,本來繁忙的長江水道,除了軍方的船隻,商船往來比較少。

  在船上,秦牧接到內閣遞上來的有關江西、湖廣百姓捐資修建皇宮的奏疏,在內閣的票擬中,對此事的處理意見是下戶損資三取一,中戶以上的人家捐資則全部接受。

  秦牧原來打算下戶百姓的捐款一率不取的,不過內閣三取一的方案也不錯,下戶百姓捐的本就不多,主要代表的是他們的一份心意,三取其一等於是收下了他們的這份心意,這會讓那些真心捐獻的百姓更高興。

  秦牧批準了內閣的處理方案。

  從江陰乘船到揚州,一天即可到達。揚州地處南北交通樞紐位置,歷來得漕運、鹽運之利,向稱富庶地區,繁華之地。

  但經歷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之後,往日春風十裡揚州路,如今隻余下殘山剩水;二十四橋明月夜,但見清角吹寒,秋草殘垣,一城淒冷。

  城中除了八千守軍,剩下的百姓寥寥可數,倒是新收留了不少從淮北敵佔區逃來的百姓,人數有三四萬,總算給揚州增添了幾分人氣。

  毫無疑問,揚州城比江陰高,牆比江陰厚,軍民比江陰多,史可法的裝備比閻應元好。

  閻應元以一群民壯,守江陰兩個多月之久,讓清軍傷亡近十萬。

  而史可法守揚州,如果除去清軍圍而不打的幾天不算,從清軍實際發起攻擊算起,揚州城隻堅持了一天,便告陷落。

  至於說什麽彈盡糧絕城乃破都是往史可法臉上貼金,清軍在四月十八日才到達揚州,開始圍城。二十五日等來大炮之後,由拜音圖、圖賴、阿山等正式發動攻城戰,一日告破。

  從圍城到破城,前後只有七天時間;而實際攻城,隻用了一天時間,這麽短的時間說什麽“彈盡糧絕”?

  這血淋淋的事實證明,史可法真的只是個讀書人,在軍事上很無能,用他來守揚州,是揚州的悲劇。

  但史可法守不住揚州。是他的能力問題,不是品格問題。

  他寧死不屈的高尚品格是值得每一個人尊敬的。

  因此,秦牧仍要在城外的梅花嶺上的“揚州十日死難者紀念堂”前給史可法立像。

  同時,命人雕刻洪承疇、許定國、李成棟、劉良佐等人的跪像。

  並在雕像前立碑刻上那副著名的對聯:

  史筆傳芳,未能平虜忠可法;

  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

  洪承疇現在還沒有死,關押在金陵,秦牧本來想用他的頭顱來祭揚州遇害百姓的,但考慮到他與揚州的大屠殺沒有直接的聯系。而且還有些剩余價值,就暫且留著他。

  梅花嶺邊,足有二十多萬死難的百姓被埋在這裡,形成一個巨大的山丘。

  紀念堂就位於梅花嶺上。地基剛打好,上千工匠和勞力正在加緊時間修建,由工部員外郎衛國疆負責指揮籌建。

  秦牧帶著上萬軍民,到梅花嶺下大祭。請來僧道兩家誦經作法超度亡靈,而祭品則略有不同。

  在江陰大祭時,主要宣揚的是江陰百姓不屈的精神。和不畏犧牲的勇氣。

  而在揚州,秦牧要通過這次大祭向天下昭示的是民眾的苦難,和敵人的凶殘,以喚醒天下人同仇敵愾之心。同時表明秦軍雪恥的決心和能力。

  因此秦牧整整帶來了一千俘虜作為祭品,這一千俘虜中有女真人,也有漢人,不管他們是那一族人,無不是參加過揚州大屠殺的。

  血債要血來還,一千俘虜被秦軍士兵押到小山似的塚丘前,下面,就埋著被他們屠殺的二十多萬無辜百姓。

  在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無數女子被奸淫,無數百姓被亂刀砍死,就連嗷嗷待哺的嬰兒也不放過,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和他們的罪行比起來,殺他們一千次也不為過。

  這一千俘虜被押到塚丘前,明白自己即將成為祭品後,終於知道怕了,一個個嚇得兩腳發軟,哀叫求饒。

  然而那些劫後余生的揚州百姓,無不大聲怒罵,哭喊聲討:“殺了他們,殺了這些畜牧。”

  “秦王啊,就這麽殺了這些畜牧太便宜他們了,將他們千刀萬剮也不解恨啊。”

  “殺了這些禽獸!為揚州的百姓報仇啊!”

  “...................”

  揚州的大屠殺過去還不到半年,血腥味還沒有完全散去,人們對那場怖的大屠殺記憶猶新,無心的仇恨充斥心頭,喊殺聲聲聲啼血。

  鼓聲隆隆,旌旗獵獵,秦牧一聲令下,秦軍士卒一齊揮刀,一千顆頭顱同時滾落,濃濃的血腥味再次彌漫在揚州城外,一千顆頭顱被秦軍拿來在萬人塚前壘起京觀。

  在場觀看的百姓哭聲一片,許多人撲到巨大的塚丘上聲聲哭斥:“女兒啊,爹爹找不著你啊,你要是在下面,應該看見,秦王為咱們報仇啦,報仇了呀。”

  “老婆子啊,你和孩子們都在哪呀,秦王為咱們報仇啦,你們聞到了嗎,那些畜牧的血流了一地,你們聞到了嗎?”

  “爹呀,娘呀,你們安息,秦王為咱們報仇啦,老天爺呀.......嗚嗚嗚........”

  秦牧看了這心酸的場面,也不禁熱淚盈眶,揚州數十萬百姓,在那場大屠殺中僥幸活下來的少之又少,誰不是血淚斑斑。

  秦牧對在場的官員和士卒大吼道:“你們都看到了嗎?國家積弱,不管你們是官,是兵,是民,都要任人屠戮淫掠,誰也不能幸免。本王在這裡建紀念堂,不僅是要告慰揚州死難的百姓,更是要全天下人都記住這場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要讓大家明白,要想這樣的慘劇不再重演,就要盡到你為官、為兵的責任,為官者要清廉自守,造福百姓,為兵者要奮勇殺敵,保家衛國。只有這樣,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才不會受人宰割,揚州這樣的慘劇才不會重演........”

  楊慎、堵胤錫、顧君恩等一大群隨行官員,以及上萬軍民默默地聽著,在高大的萬人塚前,在揚州劫後余生的百姓罵訴聲中,秦牧的一番不帶任何修飾的話,讓所有人心中戚戚,感觸尤深。

  而秦牧在江陰、揚州大祭的事,很快傳遍四方,引了非常大的反響,人們對此討論紛紛,揚州的慘劇和江陰的氣節,為更多的人所熟知,也更激發了天下人同仇敵愾的心裡,進一步為秦國贏得了更多的民心。

  大祭過後,秦牧百事纏身,沒法在揚州多留,隨後便乘船回金陵,船隻剛出運河口,恰逢去崇明島說降鄭芝龍的宋獻策趕回。

  他一登船,立即拜道:“臣宋獻策拜見秦王。”

  “免禮,和鄭芝龍談得怎麽樣?”秦牧示意他坐下,並讓侍女端上茶來。

  “稟秦王,鄭芝龍態度頗為傲慢,一開始堅稱隆武才是正統,經臣曉以利害,他雖然有所收斂,願意向秦王稱臣,但仍堅持要秦王您答應,不得派兵進入福建,不得為難隆武.........”

  不等宋獻策說完,秦牧就打斷道:“若是只是這些,就不必說,什麽永鎮福建那一套,他想都別想。”

  顧君恩沉吟道:“秦王,靖江一戰,實際上雙方已經撕破臉,答應他永鎮福建自然不行,但若是不答應,鄭芝龍必定顧慮重重,絕不會輕易歸降,我軍還是盡快進兵廣東才是。”

  一開始秦牧對招降鄭芝龍就沒抱太大希望,他想了想說道:“進兵廣東是一方面,要真正滅掉鄭芝龍,還得增加水師戰力才行,等江南一平定,立即重啟龍江船廠,不管是對付鄭芝龍,還是將來北伐,都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

  *********************

  ps:天氣熱,坐在電腦前久了感覺頭暈腦漲,各位兄弟,二十幾號了,給點支持。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