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元首的憤怒》第三十一章 業余軍事愛好者(一)
  【第五更送上,求收藏。】

  至於說到希特勒的戰略目標(至少就對俄國的衝突而言),大部分受到了政治考慮和德國戰爭經濟需要的影響。在決定戰略性目標時,政治和經濟性的問題毫無疑問非常重要,不過希特勒的錯誤卻是過份重視了這種成就,而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地理目標的保有,要重於擊敗敵方軍事力量。事實上,從對俄國的鬥爭中看來,即可以了解當軍事上勝負未決時,要想獲得具有經濟價值的地理目標,是頗有疑問的,而想長期的保持則更是不可能。在那個時候,還不能用飛機或導彈毀滅敵人的生產中心和運輸體系。

  戰略毫無疑問應該是政治領袖手中的一個工具,但是他卻決不應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在任何戰爭中,戰略的目標都還是擊碎敵方的軍事防禦力量。只有在確保了勝利之後,才能實現政治和經濟的目標。

  這樣就要說到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希特勒的意志力,這對於他的領導性格是一個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而他對於這種意志力卻是未免估計過高。他認為這種意志力可以貫徹到每一個士兵的心靈中,這也就足以使他的決定和命令獲得成功。

  很明顯,最高統帥的堅強意志是勝利的一個必要先決條件。在緊要關頭,領袖突然喪失了其意志力,結果往往就會功敗垂成。不過這種必勝的意志卻又與希特勒的意志不同,後者的根源是他自信他具有“天命”的任務。這種信念必然會使人喪失理智,而認為他自己的意志足以克服現實——不管敵人的兵力是否遠佔優勢,不管時間與空間的條件,也不管敵方的領袖是否同樣具有堅強的意志。

  大體說來,希特勒在作其自己的計算時,是很少考慮到敵人的可能意圖,因為他深信他的意志一定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任何的報告,不管如何可靠,只要一說到敵人的優勢,他就會不願意采納,即使後者要比他強過了幾倍。希特勒會毫無理由地隨便駁斥這些報告,或者故意誇大敵人的弱點和引述德國的生產數字,滔滔不絕,使人不能開口向他進言。

  在他的意志前面,任何軍事指揮官在作決定時來當作基礎的情況研判都實際上變得毫無意義。希特勒就是這樣的不顧現實。

  希特勒對於自己的意志力雖然如此估計過高,並且也如此忽視了敵人的資源和可能的意圖,可是很奇怪的卻是其決定的果敢程度並不能與此相配合。直到1938年為止,希特勒在政治方面節節勝利,可是這個人卻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賭徒,在軍事領域實際上卻不敢冒險。希特勒本人所作的唯一果敢的軍事決定,也許就只有對挪威的佔領。甚至其原始計劃也還是雷德爾海軍元帥所提出的。尤其是在納爾維克戰況不利時,希特勒幾乎又要命令撤出該城,無異於犧牲了整個作戰的基本目標——使運輸鐵礦的路線暢通。

  希特勒不敢作軍事冒險,歸根結底,攻擊俄國的決定,也是因為不敢渡海攻英而引起的必然結果。希特勒認為侵英的作戰太危險,所以不敢一試。

  在對俄國的戰役中,希特勒對於冒險的畏懼也可以從兩方面顯示。一是他在1943年以後的情況中,拒絕采取彈性的作戰方式。在那時只有自動地暫時放棄已經征服的土地,才能應付危局。二是他不敢放棄次要的戰場和盡量抽調兵力,以應付主要的決戰,盡管不這樣做,即可能引起極大的危險。

  希特勒為什麽在軍事領域中不敢冒險,其理由可能分為三點:一、他可能暗自覺察到他自己缺乏應付這些危機的軍事能力。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更不相信他的將領們具有這種能力。二、他也像所有一切的獨裁者一樣,害怕任何的挫敗都足以使其威望發生動搖。事實上,這種態度正足以造成軍事上的錯誤,而更足以喪失其威望。三、希特勒對於權力具有一種貪欲,他不願意放棄任何已經到手的東西。

  當古德裡安任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的階段中,古德裡安與陸軍參謀長茲勒爾上將曾經花了無限的精力來矯正希特勒的錯誤思想,但結果卻還是枉然。

  當他面臨著一個即不願意面對又無法避免的決定時,希特勒就會盡可能拖時間。當古德裡安們感到時機迫切,有立即調動兵力以阻止敵人的作戰成功,或製止其擴張行動時,經常會遭遇到這種困難。總參謀部要與希特勒苦爭幾天之久,才能夠從威脅性較低的地區中抽出一點兵力來援救緊急的地點。在大多數的情況中,總是當時機已經太遲了的時候,他才肯給予太少的兵力——最後的結果是花了比原定的數量超過了幾倍的兵力還不能達到原定的目標。為了放棄一個不能守住的位置,例如1943年的頓涅茨地區和1944年的第聶伯河灣,常常要爭論達幾個星期之久。有時為了想抽調一點兵力而放棄不重要的突出地時,結果也是一樣的難免一場爭論。

  希特勒可能是希望事態最後還是能變得合於他的理想,於是他就可以避免作下他所不願意的決定。因為他不願意他的決定是為了適應敵人的行動。他對於他自己的意志力既然具有無比的信心,所以他不願接受機動性作戰中的任何冒險,例如迂回的攻勢,其成功是事先無法保證的。他也不願意自動放棄任何東西。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因素對於希特勒的軍事領導方式所具有的影響力量也就日益增強。寸土必爭的頑固防禦也就逐漸變成了一個公式,而終於斷送了這種軍事領導。所以,當德軍在戰爭的初期,憑借作戰的機動性已經贏得那樣優異的成功之後,希特勒對於在莫斯科前線上所發生的首次危機,所采取的對策卻是斯大林的死守任何陣地的觀念。在1941年,這種政策幾乎使俄國一敗塗地,所以當德國人發動其1942年的攻勢時,他們也終於放棄了這種觀念。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